全國農業科技教育發展概況
中國政府網
 

    2003年,各地以開展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為中心,以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提高科技意識為主要目標,重點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技術引進、成果轉化推廣、農民科技培訓和生態家園建設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産品競爭力增強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成效顯著

 

    農業部把2003年確定為全國農業科技年,提出“做事、造勢、求實”的總體要求,確定以提升優勢農産品競爭力為核心,開展了八項重點工作、八項全國標誌性活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墾、農機五大行業性活動、四大農業研究院和地方農業科技年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級農業行政部門、科研事業單位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按照統一部署,通過“科技大集”、“專家小分隊”、“農民科技知識大獎賽”、“新技術、新品種展示”等多種形式,共組織送科技下鄉等活動613場次;通過技術指導、諮詢和培訓等形式,推廣了552項實用技術,發送技術資料(書籍、光盤)16691萬冊(份、張),建立農民科技書屋625個,培訓農民3943萬人次,參與的專家逾萬人。這項活動促進了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進一步顯示了農業科技的重要作用,掀起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不斷增強

 

    農業科研機構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的機制正在形成農業部所屬的66個研究所按照組建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轉制為科技型企業、轉為農業事業單位和進入大學4種類型進行分類改革,通過機構調整、學科人才建設,進一步優化了科技資源,“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新機制正在形成。同時,部分省、地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工作也開始啟動。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是繼續爭取和組織實施“十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和“863”項目,開展農業科技攻關。二是實施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共安排2000萬元,支持43個項目,重點開展專用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奶牛、水産品等領域的研究。三是繼續開展“中國超級稻研究”,為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安排1000萬元,組織十幾家研究單位聯合攻關,初步實現了畝産800公斤的中國超級稻研究第二期目標。四是繼續加強農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農業科技基礎條件建設。

 

    繼續推進技術引進工作2003年度共安排引進計劃項目105個,經費1.1億元。一是區域優勢農産品重大技術引進項目9個。啟動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蘋果、甘蔗、飼料添加劑檢測、水産品等系列先進技術引進項目,分三年滾動實施。二是出口創匯型特色農産品系列技術引進項目18個。啟動蔬菜、水果、花卉、花生、芝麻、燕麥、向日葵、馬鈴薯、食用菌、辣椒、茶葉、亞麻、中藥材等特色農産品系列先進技術引進項目,分三年滾動實施。三是自由申報項目78個。重點引進農業高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技術。

 

    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得到加強一是繼續組織實施了優勢農産品重大技術示範推廣計劃。安排1260萬元,組織跨省區、模式化技術示範推廣,重點支持了“11種優勢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範制定及其示範推廣工作。二是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共支持23個項目,經費4000萬元。通過項目實施,可使30多項核心技術得到熟化,並形成一系列配套技術。三是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批准立項24個項目,資助經費1410萬元。另外,通過原種擴繁基地、優質棉基地科技服務項目、重點地區農科所建設項目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發佈了第五批新品種保護名錄,新增保護植物屬、種11個,使受保護的植物屬、種達到41個。二是新品種保護試點工作取得成效,促進了黑龍江、山東、江蘇、四川、雲南、陜西等六個試點省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建立和執法工作的加強。三是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03年底,農業部共受理品種權申請1316件,共授予品種權420件。其中,2003年申請量為567件,較2002年增長了約92%。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進行一是開展執法大檢查,標識取得突破性進展。2003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執法大檢查,並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促進了標識,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二是加強了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和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籌建農業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食用安全、産品檢驗檢測機構21個,制訂了檢測標準10個,培訓執法和管理人員200人次。三是開展安全檢測試驗受理、審批等日常工作。截至2003年底,農業部在轉基因農産品安全管理方面,審查並先後發放了2253個境外公司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農産品臨時證明,1534個國內貿易公司的進口標識審查認可批件。在國內研究試驗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發放了235個用於中國境內生産的轉基因生物批件,包括2個試驗研究審批書、99個中間試驗安全審批書、64個環境釋放安全審批書、61個生産性試驗安全審批書、9個安全證書。

 

農民技術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一是開展綠色證書培訓。截至2002年底全國共培訓綠證學員2024萬人,其中887萬人獲得綠色證書;借鑒國外經驗,制定了家政服務、養豬、飼料和保護地蔬菜四個綠色證書崗位培訓的規範,並進行試點培訓。二是繼續組織實施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在全國31個省的212個項目縣,開展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共計培訓70萬人。三是利用廣播、電視和信息網絡等多種現代傳媒的手段,開展農業遠程教育培訓。

 

    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勞動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設部和財政部共同制定的《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2003年安排了50個縣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試點,並召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驗交流會,為下一步開展大規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奠定基礎。

 

    興建農民科技書屋2003年首批在西部12個省和湘西、鄂西兩個自治州以及西柏坡、井岡山、延安、瑞金、遵義等革命老區建設農民科技書屋625個,向每個“農民科技書屋”贈送500冊農業科技書刊、100張科技光盤,併為革命老區的農民科技書屋配備了電視機、VCD等設備。

 

生態家園建設取得成效

 

    繼續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在全國公開篩選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的基礎上,組織制定《全國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和《2004年生態農業示範工程建設計劃》;啟動了《全國生態農業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制定了《農業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積極開展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縣的無公害農産品生産、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等工程。2003年首先在強筋小麥、高油大豆等優勢農産品産區開展優勢農産品區域環境監測評價工作,監測區域涉及10個省1140.38萬畝農田,佔10個省總規劃區域的12.2%。共布設了5577個監測點位,平均每2000畝一個點,主要監測土壤中的重金屬以及重金屬評價所需的pH值和陽離子交換量,共獲取有效數據5萬多個。

 

    開展“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一是摸清情況,初步掌握了外來有害生物的種類、分佈、危害等情況和國外防治工作動態。二是突出重點區域,開展滅毒除害試點。2003年,在遼寧全省和四川、雲南的5個縣開展了以紫莖澤蘭和豚草防治為內容的試點工作,共發放各種宣傳培訓資料近70萬份,發動各界人員近800萬人次,剷除豚草約192億株,覆蓋面積1300多萬畝,重點區域的剷除率達80%以上;剷除紫莖澤蘭6萬多畝。三是加強科技攻關,開展綜合治理。初步研發出針對紫莖澤蘭、豚草、水花生、稻水象甲、煙粉虱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研究提出規範防治措施,制定了綜合治理方案。

 

    加強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和管理2003年重點對冬蟲夏草等重點資源開展普查,組織編制了保護區建設項目指南,建立保護區或點。2003年共安排10個農業野生植物保護項目。

 

    加強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2003農業部把以沼氣為重點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作為給農民辦的一件實事,在546個縣、6199個村,安排國債資金10億元建設沼氣項目,受益農戶達103萬戶。為確保項目資金真正落實到戶,切實使農民得到實惠,農業部強化項目監督管理,制定了《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管理辦法》等規範化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程。同時與各地農村能源主管部門層層簽訂了責任狀,明確提出項目建設要達到入戶率100%、資金到位率100%、“一池三改”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