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明確提出“由國內石油公司向跨國石油公司轉變、由單純油氣生産商向具有複合功能油氣供應商轉變,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的發展目標,並以堅定的信心和強有力措施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尤其是面對國際油價起伏較大以及遭受非典疫情災害等不利因素,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大力開拓國內外油氣市場,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成績,步入一個新階段。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産商和供應商,其規模實力和經濟效益在全國大型企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4753億元、稅費813億元、利潤總額72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6%、24%和36%;集團公司的經濟實力居於中國五百強企業榜首,在美國《石油情報週刊》公佈的世界最大五十家石油公司排名中位居第10位,在《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69位,並被譽為“世界最受讚賞企業”。
石油、天然氣勘探與生産2003年,進一步突出石油、天然氣勘探的重中之重地位,深化對資源潛力的認識,明晰工作思路和主攻方向,加大投入、甩開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果。新發現了冀東高柳、長慶西峰兩側、鐵邊城、榆林周邊、新疆霍爾果斯等5個億噸級油氣田,以及松遼敖南、渤海灣灘海埕北、冀中留西、四川邛西等12個5000萬噸級油氣區塊。國內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902億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的可動用程度達到94%,油氣儲量替換率分別達到1.17和11.3。
原油生産實施“積極調整東部、加快發展西部”的方針,注重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東部老油田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大慶、遼河、吉林、華北等油田依靠科技進步挖掘生産潛力,保持産量整體穩定;西部油田增儲上産勢頭良好,新疆油田和長慶油田分別跨入了千萬噸級大油氣田行列。全年原油生産實現穩中有增,共生産原油12242萬噸,比上年增加485萬噸。天然氣生産以塔裏木、青海、長慶、川渝四大氣區為重點,加快上産步伐,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共生産天然氣2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9億立方米。其中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産量達到91.9億立方米,長慶油田天然氣産量突破50億立方米。
煉油化工及産品銷售2003年,煉油化工緊緊圍繞增盈扭虧,堅持結構調整和強化管理並舉,在加快東西部千萬噸級煉化生産基地建設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精心組織生産運行,加快煉化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技術改造,高附加值産品産量大幅度增長,規模實力和贏利能力明顯增強,實現了煉油業務大幅度增盈、化工業務全面扭虧為盈。全年加工原油10075萬噸,生産成品油6347萬噸,一次原油加工負荷率達到85.6%,創歷史新高。主要化工裝置高負荷運行,生産乙烯182萬噸、合成樹脂262萬噸、尿素358萬噸,化工商品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輕油收率、綜合商品率、加工損失率、綜合能耗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顯著改善,乙烯加工損失率降低0.26個百分點,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油氣銷售業務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和銷售網絡建設的力度,強化終端銷售,優化運輸組織和産品流向,銷售量和零售量大幅提高。全年銷售成品油5629萬噸,國內市場份額達到43.3%。成品油零售量達到2230萬噸,比上年增加350萬噸。現有加油站15231座,零售比例達到45.1%,直銷率達到68.9%。化工産品的直銷網絡建設和專業化管理穩步推進,統銷優勢顯現,總銷量達到1078萬噸,比上年增加158萬噸。
重點工程建設2003年,以覆蓋主要市場區域、增強市場競爭優勢為目標的輸油輸氣管網建設按規劃推進,重點工程施工正點運行。西氣東輸工程東段(陜北至上海)全面完工,于當年10月1日一次投産成功,先期實現了向沿線的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區供氣,並如期向上海商業供氣。忠縣至武漢輸氣管道的控制性工程已完成總工作量的一半,陜京二線輸氣管道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有序展開。輸油輸氣管網的快速建設,為市場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天然氣年銷售量達到186.9億立方米。
煉油化工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大煉油項目29項、化工項目22項,已有21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産。特別是蘭州石化300萬噸/年重催化、500萬噸/年常減壓、吉林石化100萬噸/年延遲焦化等項目按期建成投産,以及完成260多項技改項目,有力地促進了煉化結構的優化和整體效益的提高。
海外油氣業務2003年,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著眼在全球範圍內分享油氣資源和市場,依託和發揮整體優勢,強化海外油氣生産基地建設,跨國經營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海外油氣生産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全年原油、天然氣作業産量分別達到2509萬噸和19.2億立方米,獲權益原油産量1288萬噸和權益天然氣産量13.9億立方米,比上年分別增加273萬噸和5.9億立方米。海外勘探又有新突破,在蘇丹3/7區域進行的風險勘探獲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質儲量可超過4億噸,並分別在厄瓜多爾、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簽訂風險勘探合同。蘇丹項目在勘探、産能建設及煉廠擴建等方面均有新進展,使海外業務的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尤為可喜的是,當年新簽訂油氣合作項目12個,其中有6個項目為新進入國家。截至2003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與19個國家開展油氣勘探開發合作,在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南美等海外地區擁有近40個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産建設項目。
海外石油工程承包、技術服務和物資裝備出口業務發展迅速,開始由單純依託油氣項目“搭船出海”向獨立實施國際化經營轉變,自主開發市場的能力顯著增強。全年新簽訂合同額17.7億美元,完成合同額17.2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9.2%和60.7%。國際油氣貿易發展迅速,交易運作日趨嫻熟,初步建立起連通多個國家的貿易渠道和連結眾多用戶的國際貿易平臺,全年完成國際油氣貿易量3979萬噸。
石油工程技術及生産服務2003年,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業務以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為核心,加大投資力度,重點安排實施大慶石化、撫順石化、吉林石化、蘭州石化等一批新建和技改項目,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年投入裝備更新改造資金68.6億元,投入生産服務設施配套資金40.3億元,更新石油勘探和鑽井設備40台,配套改造鑽機26台,使現有設備新度系數提高到0.6以上。全年共完成油氣勘探二維地震54254千米、三維地震19366平方千米,比上年分別增長13.4%和26.3%;地質條件複雜地區的油氣高分辨率勘探取得重大進展,地震資料的採集、處理和解釋水平有明顯提高。全年完成油氣井鑽井進尺1393萬米,比上年增長16.6%。石油建築施工實現産值217億元,比上年增長24%。在主營業務發展的帶動下,石油測井、機械加工製造等方面的工作量和經濟效益都比上年有新的提高。
科研與技術創新2003年,石油科技工作重點圍繞重大技術項目攻關、關鍵技術研究以及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等,加大工作力度,並不斷加快成熟配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全年共投入科技經費36億多元,取得科技成果2000多項,有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獎勵,有50項科研成果獲得集團公司技術創新獎。其中“蘇丹Muglad盆地高效勘探的理論與實踐”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橋式偏心分層開採配套工藝技術”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
科技進步有力推動了企業發展和經濟效益增長,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高密度地震數據採集、複雜構造成圖等處理解釋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促進了油氣勘探獲得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性發現和成果;高含水油田油藏精細描述、低滲透油田開發配套技術和綜合挖潛技術的加快應用和推廣,明顯提高了老油田的開發質量和水平。在煉油化工方面,新一代加氫技術、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煉化裝置的運行效率和産品質量;3.3萬千瓦大功率煙氣輪機的研製和使用,年可節電2.4億千瓦時、降低生産成本近1億元。在地面工程建設方面,數控式大口徑輸氣管道內環縫自動焊機的開發和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管縫焊接質量,使輸氣管道焊接一次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快速制泥漿裝置和泥漿循環與凈化系統應用於西氣東輸工程,成功地解決了黃河穿越施工中的技術難題。
改革與企業管理2003年,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為目標,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在一些方面邁出了新的步子。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取得新進展。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實施主業與輔業、生産服務與社會服務在企業內部的分離,並對輔業實行內部獨立核算、分灶吃飯,企業辦社會部分也實行了內部專業化管理和分開核算。全年完成輔業改制分流單位10個,涉及資産5億元,參加改制職工1583人。其中,實行整體分流改制的單位有5個,涉及資産1.6億元,參加改制職工1311人。截至2003年底,全集團實現整體分流改制的單位已達到46個。專業化重組工作持續推進。通過積極的政策引導,不斷擴大專業化重組範圍,在加強專業公司規範化管理和運作的同時,將青海石油管理局設計院、撫順石化公司設計院以資産入股方式,重組到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增強了石油工程設計資源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互補優勢,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三項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在完善對所屬企業分類分級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企業領導人員崗位管理,繼續推行民主推薦、公開選拔、差額競聘制度,嚴格規範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建立起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辦法和工作流程,確保幹部選任工作更加科學、規範和民主。在新組建的機構和企業中,對領導人員、專業技術和管理骨幹實行公開招聘。全年有43名優秀年輕幹部經過公開選拔競聘走上領導崗位。結合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工資制度改革,在完善現行崗位技能工資制的基礎上,引入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調整分配關係,突出崗位勞動要素,強化工資激勵職能,有效地調動、保護和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著眼于提高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強化企業管理,在嚴格管理、精細管理和科學管理上狠下工夫,努力推進管理方式的轉變,增強企業內涵發展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廣泛深入開展“管理增效年”活動,認真查找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各項節約挖潛措施,呈現出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上升、成本費用下降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強化各專項管理工作,尤其是財務資産管理、投資計劃管理效果明顯。所屬石油石化企業普遍實行與國際並軌的企業會計制度,建立健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和“依法治企”的新型管理模式,有力推動了企業整體管理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