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發展概況
中國政府網
 

    2003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努力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響,狠抓經營管理,穩步推進改革創新,全面完成了年度計劃,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經濟發展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産值210億元(1990年不變價,下同),比上年增長19%。其中,造船産值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16%;修船産值9.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非船産品産值63億元,比上年增長30%。出口産值46億元,比上年下降9.6%。完成工業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6%。補貼後實現利潤和結余總額4.3億元。

 

    主要産品産量按類別劃分完成情況。全年造船開工77艘、192萬噸,噸位數比上年增長44%。造船完工86艘、165萬噸,噸位數比上年增長20%,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船35艘、113萬噸,噸位數比上年減少4.6%。主要船用配套産品船用柴油機全年完工419台/42萬千瓦,功率數與上年持平,錨絞舵機完工233台,比上年增長63%。主要非船舶産品蓄電池、自動化物流系統、液壓支架、小徑流增壓器等比上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見表)。為三峽二期工程研製生産的一批重要裝備順利通過了蓄水、通航、發電的考驗,福建水口升船機項目全面完成。

 

2003年主要非船舶産品生産情況

産品名稱 單 位 産 量 比上年增長
(%)
蓄電池 萬隻/萬千伏安 540/387 31.07/26.06
影印機 7306 41.15
鐵路貨車 1121 -1.92
煙草機械 臺(套) 2110 37
自動化物流 14 42.86
液壓支架 757 83.29
煤氣表 萬隻 62.7 -5.94
厚壁無縫鋼管 噸/根 14253/1959 24.93/7.70
增壓器 1677 26.85
小徑流增壓器 10008 99.44
齒輪箱 767 14.14

 

    2003年集團公司工業生産總體上大幅增長,重點船舶産品15.9萬噸原油船、7.2萬噸原油船、5668標準集裝箱船、23萬噸浮式生産儲油輪(FPSO)、海洋風車安裝船等一批首制船實現交船。其中,山海關船廠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海洋風車安裝船交付船東,填補了世界造船史上的一項空白。批量船建造週期大大縮短。30萬噸超大型油輪(VLCC)4#船建造總週期比1#船縮短了7個月,5668標準集裝箱船3#船建造總週期比1#船縮短了5個月。修船企業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響,全年累計修理船舶555艘、1125萬噸,其中外輪修理完成234艘、873萬噸,出口創匯7935萬美元。

 

    經營工作2003年集團公司把握宏觀經濟環境向好、船舶市場需求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強經營工作的組織協調,圍繞産品結構調整,在系列化、批量化上下工夫,重點承接了30萬噸VLCC、11萬噸成品油船、3.5萬噸成品油船、5.73萬噸散貨船、7000噸多用途船等一批成熟船型,同時,批量承接了4250標準集裝箱船、11萬噸原油船、7.5萬噸原油船、17.4萬噸優選型散貨船、3.76萬噸散貨船等一批新船型,共計承接船舶訂單109艘/423萬噸,合同金額175億元,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全年共承接各類産品合同金額318億元,比上年增長58%。截至2003年底,集團公司手持合同總金額400億元,手持船舶訂單超過630萬噸。

 

    重點建設和技術改造2003年,集團公司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6.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18.6億元,技術改造7.9億元,新增固定資産10億元。大連造船重工新建大塢、大連新船重工大塢接長工程已基本完工,兩塢配套建設以及渤海船舶重工30萬噸船塢建設列入國家首批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改造項目。

 

    科技開發2003年科技創新項目和成果産業化取得成效。高新優船舶關鍵技術開發、優選型散貨船開發等一批重大專項新列入國家科研計劃。在研項目中20項完成了中期評估和驗收,一批創新成果得到較好應用。渤海船舶重工承擔的國家科研項目優選型散貨船開發,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17.4萬噸雙殼散貨船,並已簽訂4艘新船訂單;昆明船舶設備集團公司新開發的造紙法再造煙葉技術通過了國家鑒定,並開始推廣應用;大連新船重工和大連造船重工分別承擔了“20萬噸FPSO”和“海上作業多用途工作船”國家科研課題。組織編制集團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技術發展方向和重點。初步理清了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對船廠、船用設備廠和科研院所提出了分類指導意見。研究制定了集團公司技術創新評價體系。

 

    改革與脫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集團公司的功能建設,2003年相繼成立了科技投資公司、國際貿易公司,重組了軍品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調整重組工作,集團公司出資2.7億元回購了其他股東所持大連新船重工的部分股份,確保了對關鍵企業的控股權;對天津新河船廠進行合資改制,由民營企業控股經營,實現了集團公司在一般企業國有資本股比的首次減持。加大了改革脫困工作力度,集團公司37個項目、涉及33戶企業已全部列入國家下發的建議名單。2003年,集團公司預算內工業企業補貼後實現利潤1.4億元,虧損企業由8戶減少到5戶,虧損面下降至9%。

 

    管理工作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制定、完善和實施了集團公司《對外投資管理辦法》《股權管理辦法》《固定資産處置管理辦法》《全面預算管理辦法》《成員單位收益分配辦法》《對外承包工程管理辦法》《法律顧問工作規定》以及科研生産、質量安全、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共30多項規章制度。財務管理方面,成立了集團公司預算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全面預算管理辦法、預算編制若干規定和具體操作指導意見,正式試行全面預算管理。啟動了資金適度集中管理工作。深化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年薪制試點擴大到33戶企業、25家科研院所。集團公司總部開展了新一輪全員競聘上崗工作,並實行了全員勞動合同制。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34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33人榮獲“國防科技工業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6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0人榮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稱號,6戶企業被批准列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強生産管理和組織協調,進一步推進了“轉模”工作。2003年集團公司系統企業産品質量穩定,無重大質量責任事故。質量體系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積極推進質量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