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外匯管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7月27日   來源:外匯局、統計局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加近14000倍,我國由長期以來的外匯短缺國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1952年,我國外匯儲備只有1.39億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億美元。在改革開放初期,外匯儲備的短缺局面依然沒有明顯改觀。但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外匯儲備逐步由短缺走向富裕,1990年外匯儲備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11億美元,1996年超過千億美元,達到1050億美元,2006年超過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國外匯儲備擴大到19460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946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346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6.9%。

    2007年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528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3046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6.9%。

    2006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066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8087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3.35%。

    2005年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億美元。2005年7月21日,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改革,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2006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統計顯示,當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8751億美元,同比增長32.8%。>>

    1979年以後,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逐漸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向市場管理過渡。到1993年前,已經基本建立健全了計劃管理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外匯管理模式。這一時期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逐步完善外匯經營管理組織體系,二是實施了外匯管理條例及一系列實施細則,三是實行外匯上繳與留成制度,建立外匯調劑市場,四是對人民幣匯率不斷進行改革,市場化程度提高。

    從1994年開始,我國進行了新一輪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奠定了基礎。一是實現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二是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逐步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三是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合理及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改革是繼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針對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形勢需要,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我國匯率形成機制邁向市場化的又一重大改革。與此同時,結合新匯率制度的運行特點和市場主體規避匯率風險的需要,及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的政策措施。新體制運行以來,人民幣匯率小幅雙向波動,市場彈性不斷增強,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1996年底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目前正在進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系列改革。在實踐中我國資本賬戶下的大部分資本項目已有相當程度的開放。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