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基礎在基層,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怎樣抓好和諧基層的工作,尤其是抓好城市社區的和諧,是人們都在摸索的。結合中國的國情特點和現實狀況來看,解決目前社區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打破傳統單位體制的束縛,建立健全適應新時期需要的社區黨建工作的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是推動街道黨工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機制化建設。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是相對於傳統的以單位為依託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而言的,根本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單位和社區黨組織對黨員管理“兩張皮”的問題。街道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體現在對轄區內社區黨組織的領導,還體現在對駐街單位社區黨建共建工作的協調、指導以及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的協調,目前這方面還缺乏規範化的體制和機製作保障。街道黨工委一方面要向社區“放權”,努力尋求促進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另一方面要向駐街單位和在職黨員所在單位“要權”,即要積極推動黨建共建體制與機制的規範化,在不干涉各單位黨組織內部事務的前提下,在社區黨建的共建活動中能夠真正發揮主導作用。
二是推進社區“黨建共建”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社區“黨建共建”既需要社區黨組織、黨員的參與,也離不開駐街單位包括新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的參與,還離不開在職黨員、流動黨員所屬黨組織的合作。實際上,社區“黨建共建”是一個“大黨建”的概念。建立和完善社區“黨建共建”機制是當前社區黨建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當前社區黨建面臨的最複雜、最困難、最富於挑戰性的一項工作。當然,要建立和完善社區“黨建共建”的體制和機制,單靠社區黨組織自己還是遠遠不夠的。
三是構築新的載體,辦好社區服務事業。社區各級黨組織作為“地區性、群眾性、社會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導力量,要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社區黨組織得到群眾支持、發揮其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功能的關鍵所在。要從社區實際出發,不斷創建適應新的需要的新型社區黨建工作的載體與平臺,使社區服務事業的開展有著寬廣的舞臺。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社區功能不斷擴大,原有單位制模式下的各種社會事務,由單位統包轉向社會管理,社區逐步承擔起管理社會事務的職能。因此,建設和諧社區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保證。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黨的領導。更為重要的是,強調這一點,對中國共産黨來講是一種責任。(張榮臣)(來源:人民日報 2005年10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