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古錢製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0日   來源:中國網


陶范1


陶范2


陶范3

    我國古代金屬鑄幣,除局部地區在短時期內曾採用打制方法外,基本上都採用硬型範,砂型範,澆注金屬溶液成型的方式。我們説的“鼓鑄”一詞説的就是鑄錢,直到清末,才採用機器製造方法,也稱為“機制幣”,這時兩種製作方法還並行了一段時間,進入民國時,才逐漸使用機器製造方法來製造錢幣。

    在錢幣中除早期的海貝、骨貝和後來的紙幣外,都是用金屬製作的金屬幣。通常稱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的金屬幣為鑄幣。它使用的時間很長,鑄造數量也多,種類繁雜,是其它任何質料的貨幣所無法比擬的。我國鑄錢的工藝,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先秦時期、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及隋唐以後時期。

    先秦鑄錢的工具,主要是泥范和石范。泥范是用泥製成坯後焙燒成的,所以泥范也可叫陶范。這種范的製作,從技術條件比較,要比金屬范為低,金屬范乃是泥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商代鑄造的大量青銅器,就是由泥範鑄出的。泥范又分為單扇泥范,可鑄簡單用具;雙合泥范,由兩扇范扣合在一起,再進行澆鑄;多合的泥范,是由許多單扇泥范組合在一起,再進行澆注。陶范的用料是以泥土為主,工藝靠手工刻製,製作過程分為配料、備坯、制模和刻字等工序。石范是泥范的進步,一次的製作,可多次使用,固定成型,主要是用容易加工的滑石工藝也可分為選料、備坯、制模、刻字等工序。

    秦漢前期仍使用泥范、石范,以後出現了模盒翻制泥范的技術。王莽時期,疊鑄范已發展成熟,因此王莽錢幣鑄工極精。模盒有兩種:一種用於制面、背范片用,就是在同一個模盒上,錢幣的面文、背文都有;一種是用於翻制面范范片用,一個模盒只有面文,這類多是因為背無文。

    隋唐以後是用母錢印砂型鑄錢,直至清末。砂范用後就毀,無法保留,今很難見到。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多為戰國、西漢、東漢、新莽等各朝的硬范。清代乾、嘉以來,金石收藏研究之風大盛,戰國、秦、漢之際的錢范,成為金石學家追尋的對象。

    錢幣製作過程:首先製成所鑄錢幣的陶范,然後將陶范兩兩重合,累積疊起形成范包,再將銅熔成銅液,把銅液澆注入范包,待銅水冷卻後,打碎范包,取出固定好的銅錢,然後用一根方形木棍,將方孔圓錢穿成串,打磨毛刺,最後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