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72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3日   來源:行政區劃網
一九七二年全國省級行政區一覽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瀋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陜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江西省(南昌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一九七二年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北京市:

  1. 設立石景山區。(國務院1972年11月16日批准)

山西省:

  1. 大同市、陽泉市改由省直轄。(山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3月9日批准)
  2. 呂梁地區的婁煩縣劃歸太原市。(山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3月9日報告實施,國務院1975年11月8日正式批准)
  3. 撤銷大同市新榮區,設立新榮縣。(山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3月9日備案)
  4. 撤銷新榮縣,設立大同市新榮區。(山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4月5日備案)
  5. 長治縣駐地由長治市市區遷至長治縣韓店。(山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3月12日批准)

遼寧省:

  1. 將遼南地區的海城縣劃歸鞍山市領導。(國務院1972年11月6日批淮,1973年1月1日實施)【注:海城縣已在1968年由遼寧省批准由遼南地區劃歸營口市管轄,這次實際是從營口劃出。】

黑龍江省:

  1. 黑河地區駐地由嫩江縣遷至愛輝縣黑河鎮。(國務院1972年7月20日批推)
  2. 松花江地區駐地由阿城縣遷至哈爾濱市。(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9月11日批准)
  3. 撤銷哈爾濱市濱江區。(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1972年8月批准)
  4. 哈爾濱市新曙區更名為平房區。(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1972年9月22日批准)
  5. 設立佳木斯市郊區。(佳木斯市革命委員會批准)

陜西省:

  1. 設立延安市(縣級),以延安縣的8個公社為延安市的行政區域。延安地區駐延安市。(國務院1972年2月7日批准)
  2. 延安縣駐地由延安市遷至姚店。(陜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5月16日批准)
  3. 西安市東風區、紅衛區、向陽區、東紅區更名為新城區、蓮湖區、碑林區、閻良區。(陜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4月14日批准)

寧夏回族自治區:

  1. 設立銀北地區,轄原自治區直轄的石嘴山市和平羅、陶樂、賀蘭3縣,地區駐大武口。(國務院1972年2月23日批准)
  2. 設立銀南地區,轄原自治區直轄的吳忠縣、靈武縣、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鹽池縣、青銅峽縣,地區駐吳忠縣。(國務院1972年2月23日批准)
  3. 自治區直轄的永寧縣劃歸銀川市。(國務院1972年2月23日批准)
  4. 設立銀川市郊區。

山東省:

  1. 淄博市臨淄區駐地由淄城鎮遷至辛店。(山東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10月3日批准)

安徽省:

  1. 設立淮南市古溝區。(安徽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12月15日批准)
  2. 淮南市向陽區、東風區、紅旗區、紅衛區更名為田家庵區、大通區、八公山區、謝家集區。(安徽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7月25日批准)

河南省:

  1. 開封市紅旗區、紅光區、紅星區、紅衛區更名為南關區、鼓樓區、龍亭區、順河區。(中共開封市委員會1972年5月20日報告備案)

湖北省:

  1. 宜昌地區的神農架林區改由省直轄。(湖北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3月20日報告備案)
  2. 設立黃石市黃石港、勝陽港、石灰窯、黃思灣、陳家灣、鐵山6區。(中共黃石市委員會1976年1月10日報告備案)
  3. 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木魚坪遷至松柏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

  1. 設立柳州市城區。

西藏自治區:

  1. 薩噶縣駐地由薩噶遷至加加。(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1972年7月8日報告)
  2. 類烏齊縣駐地由類烏齊鎮遷至桑多鎮。
  3. 林周縣駐地由宗雪村遷至旁多村。
  4. 隆子縣駐地由松巴鄉宗學村遷至新巴。


一九七二年全國行政區劃統計表
(截至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省級

 30

 22省,5自治區、3直轄市

 地級

 211

174地區、7盟、29自治州、1行政區

 縣級

 2134

2011縣、66自治縣、53旗、3自治旗、1

 

 178

 

 

省級

地級

縣級

北京市

 

 

9

天津市

 

 

 

河北省

10地區

9

142縣,2自治縣

山西省

7地區

7

100

內蒙古自治區

4

6

16縣,27

黑龍江省

8地區,1

12

64縣,1自治縣,9旗,3自治旗

吉林省

3地區,1自治州,1

10

39縣,2自治縣,7

遼寧省

4地區,1

11

44縣,2自治縣,7

山東省

9地區

9

106

上海市

 

 

10

江蘇省

7地區

11

64

安徽省

9地區

8

70

浙江省

8地區

3

64

江西省

6地區

8

80

福建省

7地區

6

60

台灣省

 

 

 

河南省

10地區

14

110

湖北省

8地區

6

73

湖南省

9地區,1自治州

8

85縣,4自治縣

廣東省

1行政區,7地區,1自治州

10

94縣,3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

8地區

6

72縣,8自治縣

陜西省

7地區

5

93

寧夏回族自治區

3地區

2

16縣,1

甘肅省

8地區,2自治州

4

66縣,6自治縣,2

青海省

6自治州

1

32縣,5自治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地區,5自治州

4

74縣,6自治縣

四川省

12地區,3自治州

9

181縣,3自治縣

貴州省

5地區,2自治州

4

70縣,9自治縣

雲南省

7地區,8自治州

4

106縣,15自治縣,1

西藏自治區

5地區

1

71

 

資料來源:《中國地圖冊》,地圖出版社,1973年5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