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3日在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馬啟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下,全區回漢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屆政府的主要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去年以來,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力促工業快速回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作用,扭轉了一季度增速回落的局面,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連續8年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6.1%、17.3%和9%。在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産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更加注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加注重節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區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10.2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億元,增長28.6%,連續3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6%,實現利潤增長9.5%,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0.9,同比提高11.4點。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到4.04噸標準煤,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之內,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需氧量削減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億元,增長14.1%,增幅是歷年來最高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9,穩定在較低水平。
(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去年,農業生産遇到了中部乾旱帶持續乾旱、局部地區嚴重洪澇和動物疫情多發頻發的嚴峻考驗,我們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農力度,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提高了糧食直補標準,增加了柴油價格補貼,自治區財政安排用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達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3%,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4.2個百分點,其中對農民的直接補貼達10億元,比上年增長32%,基本實現“一卡通”發放,走在全國前列。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實施“581”工程,新增灌溉面積19萬畝,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區糧食總産達到311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枸杞、馬鈴薯、清真牛羊肉、乳品、硒砂瓜、葡萄、水産品等特色優勢産業基本實現了區域化佈局、産業化經營。農村非農産業份額、勞動力非農就業份額、農民非農收入份額進一步擴大。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3%,全年輸出勞務77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2760元,增長10%,增幅連續3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堅持把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重點,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了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開展了“村企互動共建”活動,自治區為農民辦的12件實事基本落實。實施了農村公共事業“六大工程”,實現了鄉鄉通油路、通寬帶、行政村通公路、戶戶通電。新建戶用沼氣池3萬個,推廣太陽能灶1.5萬台,解決了2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塞上農民新居”和山區危窯危房改造工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81個,完成危窯危房改造8270戶。
(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們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的機遇,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多方籌措資金,優化投資結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一批交通、水利、生態、能源、化工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項目相繼建成或進展順利,夯實了長遠發展的基礎。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515.3億元,增長15.8%。太中銀鐵路開工建設。中寧至孟家灣高速公路中寧至中衛段建成通車,固原至沿川子、銀川繞城西北段、鹽池至中寧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08公里。銀川河東機場改擴建工程抓緊進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扶貧揚黃灌溉一期骨幹工程全部建成,桃山引水和東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開工建設太陽山供水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實施。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示範區和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全面啟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進度加快,煤炭、電力和煤化工項目進展順利。寧東供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馬蓮臺電廠2號機組、靈州矸石電廠2號機組並網發電,寧東至蘭州東750KV交流輸電、靈武電廠一期工程順利推進,羊場灣煤礦投産,棗泉、梅花井等煤礦和煤制甲醇、煤基二甲醚項目加緊建設。全區新增煤炭生産能力500萬噸,新增電力裝機150萬千瓦,石嘴山電廠技改1號、2號機組並網發電,英力特2×15萬熱電聯産機組投入運行。長山頭、紅寺堡風電廠和第3套大化肥項目開工建設,中冶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進展順利。自治區50大慶重點項目“四館兩中心”主體結構封頂。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垃圾和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等公用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旅遊業快速增長,新興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和仲介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區城市化率達43%。
(四)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我們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各項工作,著力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舉措。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17戶企業完成了改制和新公司設立,寧煤集團和神華集團、美利紙業和中冶科工、商業集團和中國鹽業總公司、奔牛公司和天地科技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10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9戶企業政策性破産獲得國家批准。94所企業學校全部移交屬地管理。健全完善了區管企業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了企業任期經營業績考核,開展了區管企業清産核資及下屬公司清理整合工作,提高了國有資産運行質量。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鄉鎮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工作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推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對鄉鎮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解決了國有糧食企業“老人、老糧、老賬”問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區縣以上黨政群機關編制實名制管理和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清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金融改革步伐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銀川市商業銀行與區內外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進展順利,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得到加強。我區與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合作進一步深化,交通銀行籌備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服務功能顯著增強。財政、投資、價格改革取得新進展。全面啟動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緩解了縣鄉財政困難。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全面實施,啟動了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試點。成品油綜合配套改革平穩運行。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認真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生産快速增長、效益穩步提高、就業顯著增加的良好態勢。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8%,其中,出口9.4億美元,增長37.2%。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改善,高新技術産品、機電産品、特色農産品和羊絨製品出口增幅較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勢頭良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進一步擴大。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自治區航空口岸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成功舉辦了“2006寧夏(香港)經貿文化旅遊活動周”、“首屆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首屆中國寧夏國際羊絨貿易博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加強了與大集團的戰略合作及閩寧、魯寧和兄弟省市區的經濟技術合作交流。優化招商環境,創新招商方式,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7億元。
(五)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創新型寧夏建設全面啟動。科技投入顯著增長,自治區財政安排科技支出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施了15個重大科技專項和技術創新引導、創新基地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3大工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全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增加到16家,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科技仲介機構200多家。專利申請量671件。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寧夏模式”得到國家肯定。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由我區科技人員主持和參與的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研究項目獲得成功,標誌著我區真空熱壓鈹材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啟動了自治區信息中心平臺建設,整合信息資源,信息化推進開端良好。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區以縣為單位提前一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全區98萬中小學生全部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其中54萬貧困家庭學生全部免費得到教科書和教輔資料,6.9萬中小學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費補助。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提前一年覆蓋所有農村中小學,農村辦學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施第二輪中小學校佈局調整,擴大了農村中心小學和優質中學規模。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民族教育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辦學質量和層次穩步提高。
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標誌,開始向基本實現城鄉平等的醫療服務體系方向邁進。在11個縣、市(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農村貧困戶醫療救助和大病救助機制。新建、改擴建2028個村衛生室、84個鄉鎮衛生院和一批縣級醫療機構,建成了104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創新藥品招標採購機制,率先在全國實現了以省為單位的藥品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減輕了群眾醫藥負擔。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救治、應急指揮體系不斷完善。人口工作得到加強。全面推行了“少生快富”工程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10.69‰。
文化事業繁榮進步。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創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文化産品。深入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開始啟動,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立。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和入戶率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了第12屆全區體育運動會,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績。新聞出版、外事僑務、防震減災、氣象測繪、統計審計、檔案方志、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和事業健康發展。
(六)和諧社會穩步推進,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下崗再就業7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提高了城市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標準,基本完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任務,基本解決了國有關閉破産企業和困難企業醫療保險問題。啟動了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擴大農村低保範圍,提高了救助標準,初步建立了覆蓋城鄉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體系。去年全區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11.3億元,比上年增長59.2%。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收入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元,增長13.4%。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範津補貼標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格局正在形成,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山區扶貧開發力度加大,減少絕對貧困人口2.5萬人,首批203個整村推進村實現了穩定解決溫飽的目標。中部乾旱帶人飲解困力度加大,解決了1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區新開工經濟適用房82萬平方米。實施了煤礦沉陷區居民搬遷、資源枯竭礦區居民遷居和農墾職工安居工程。基本完成了2003年前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清欠任務,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依法查處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違法案件。認真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各級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其決議、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接受其民主監督。辦理全國和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668件,辦復率100%。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全年提請自治區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8件,發佈政府規章9件。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行政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公務員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社區建設和村民自治穩步推進。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啟動“五五”普法工作。紮實開展“平安寧夏”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接待工作。廉政建設不斷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活動取得積極成效。
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在全區開展了“知榮辱、樹新風、謀發展、促和諧”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機關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凝聚軍地力量,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紮實有效。大力普及科學知識。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各位代表!
總結近幾年的實踐,結合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認識。一是必須堅持把又好又快作為發展的鮮明主題。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當前我區社會最大的矛盾,仍然是經濟發展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發展始終是全區各族人民的迫切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快發展,不僅要提高增長速度,更要注重質量和效益;不僅要抓住重點謀求跨越式發展,更要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在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上狠下工夫,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二是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永恒動力。改革創新是加快發展的靈魂,是支撐奮起的筋骨。寧夏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鼓勵創新精神,尊重創新實踐,倡導創新文化,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改革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以創新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濃厚氛圍。三是必須堅持把統籌協調作為發展的重大任務。城市與農村、川區與山區、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是我區的最大區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更加注重新農村建設,在加快川區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南部山區和中部乾旱帶扶貧開發,在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城鄉互動、山川共進、協調發展。四是必須堅持把和諧惠民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設和諧社會,要處理好發展與公平的關係。關注民生,追求公平,是共産黨人的本色。要從能夠辦得到的事情做起,抓難點、抓關鍵、抓基層,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級財政新增財力要繼續向困難群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社會事業薄弱環節傾斜。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是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各個方面和全區廣大幹部群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奮鬥、不懈努力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回漢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以及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寧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區建設的海內外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增長的特徵沒有根本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固定資産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的基礎不牢;縣域經濟缺乏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管理比較薄弱,入園的高新技術企業還不多,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南部山區自我發展能力較弱,中部乾旱帶部分群眾生活仍比較困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還不少,政府職能轉變滯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治安、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2007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推進和諧寧夏和創新型寧夏建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性指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93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0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2925元,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
今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工作千頭萬緒,必須解放思想,統籌兼顧,突出發展,狠抓落實,務必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務必在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上有較大的進步,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務必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務必在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有新舉措,構建和諧社會取得積極進展,圓滿完成本屆政府各項目標任務,向全區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是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自治區把今年確定為“産業結構調整年”,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的意見》,下最大決心、用最大氣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務求取得實質性進展。
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承擔著經濟增長的重任,也是結構調整的重點,必須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不斷提升我區工業化水平。一要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舉全區之力加快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在繼續推進煤炭、電力等能源開發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加快發展鉭鈮鈹等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和鋁、金屬鎂、碳基材料、多晶硅等新材料産業,進一步擴張裝備製造業,力促精密機床、特種軸承、儀器儀錶、精密鑄件、煤機綜採、風電設備等優勢主導産品快速發展,做大做強羊絨、枸杞、葡萄、乳品、清真牛羊肉、生物發酵等特色農産品加工業。二要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採用最新技術、最新工藝改造傳統産業。抓好20個重點技改項目的開工建設,推進化工、冶金、機械、輕紡、建材、民族用品等傳統産業升級和産品更新換代,提升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水平,強化産業配套,逐步形成産業集群。三要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産能力。運用高新技術加快對電石、鐵合金、焦炭、水泥、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産業進行改造升級,通過資産重組,培育一批規模大、能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骨幹企業,使我區高耗能産業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四要加強對工業的財力支持和綜合協調。自治區財政支持工業化專項資金在去年預算基礎上增加4000萬元,總量達到2.2億元,重點支持企業節能降耗、自主創新、新産品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企業擔保。開展用電大戶向發電企業直購電試點,促進煤炭、電力、高耗能産業協調發展。積極爭取鐵路部門的支持,緩解鐵路運輸瓶頸制約。加強對“兩個30戶”骨幹企業的監測,做好扭虧增盈工作,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潤分別增長15%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
加快發展服務業。第三産業特別是服務業具有吸納就業、擴大消費、降低消耗的優勢。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環境,加快發展各類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産性服務業,逐步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依託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商業科技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諮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新興服務業。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實施“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積極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加快發展旅遊業,開發建設特色旅遊、紅色旅遊、民俗旅遊和生態旅遊,構建“一帶兩區六線”旅遊格局。引導房地産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的政策措施,重點發展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建立城鎮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既是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重大戰略,也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認真組織實施自治區“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有針對性地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突出抓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自治區大中型骨幹企業都要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支持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組織實施15個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技術升級和新産品開發項目,力爭在能源化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發酵與特色醫藥、特色優勢農業、資源與環境、人口與健康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改善技術創新市場環境,加大創業風險投資,保護知識産權,重視專利工作。
切實加強節能環保工作。節能環保是産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是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要從政策、法規、管理、技術等方面採取綜合措施,取得重要成效。認真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標準,嚴格重大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環保審核。加大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啟動實施熱電聯産、餘熱余壓利用、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10大節能工程。走技術節能的路子,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爭取重點耗能行業單耗逐步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推行清潔生産,擴大循環經濟試點,發揮示範作用。大力推進節水、節地、節電、節材,繼續抓好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加強礦産資源的綜合勘查和開採,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嚴格節能環保執法,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企業要增強節能環保意識,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
(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農業比重逐步下降是必然趨勢,但其地位更加重要,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動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任務不放鬆,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不減弱。
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繼續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好糧食、化肥、農機具、良種、機修基本農田等5項直補政策。落實糧食指導價收購措施,保持糧食和農資價格穩定。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區財政預算安排各項農業投入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3%,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4個百分點。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爭取糧食總産穩定在300萬噸以上。立足抗災奪豐收,發展減災、避災農業。嚴格保護耕地,集約利用土地,堅決守住基本農田這條紅線。繼續抓好“581”工程,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新開發灌溉面積1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5萬畝,建成基本農田55萬畝。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調整優化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三大區域特色優勢産業佈局,突出抓好枸杞、奶業、清真牛羊肉、設施蔬菜、馬鈴薯、葡萄、硒砂瓜、淡水魚、紅棗等特色優勢産業帶建設,加快構築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業,注意保護和擴大寧夏灘羊種質資源,扭轉寧夏羊肉品質下降的趨勢。著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繼續實施龍頭企業振興工程,培育壯大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深化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改革,繼續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切實做好動植物良種選育、品種改良、技術推廣和疫病防控工作,推動科技進村入戶。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廣大農民就業和創業能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強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有組織地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事關農民群眾生産生活的難點問題入手,實實在在地為農民群眾辦實事好事。搞好村莊規劃和建設,加快實施“塞上農民新居”和山區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力爭在自治區50大慶前完成危窯危房改造任務。抓好120個新農村示範村試點,推進鄉村道路、供排水、村莊綠化、清潔能源、商貿流通等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實施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黃河治理及病險水庫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骨幹工程。加快中部乾旱帶和固原地區人飲工程建設,抓緊固原東部、同心窯山和海原興仁等7項重點工程,解決3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切實管好用好已建工程,發揮應有效益。
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繼續從政策、資金、項目上支持固原地區、中部乾旱帶加快發展。啟動實施第二批27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計劃,培育壯大區域性特色産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確保山區每戶常年輸出1名勞動力。加快生態移民工程建設。抓好中部乾旱帶旱作農業示範項目。加快六盤山扶貧電廠前期工作。
(三)推進城市化健康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必須加速城市化進程,發揮好工業和城市對農業和農村的帶動作用。要積極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城鄉統籌發展路子,促進生産要素向城市聚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規劃建設沿黃城市帶。沿黃城市帶承載著我區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火車頭”的重任。把沿黃城市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抓緊制訂《沿黃城市帶發展總體規劃》,以區域性中心城市銀川為龍頭,以引黃灌區地級市和縣城為基礎,統籌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佈局,密切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絡與功能對接,發展産業集群,增強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彰顯沿黃城市帶的整體優勢。推進城市化要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核心,強化産業支撐,改善人居環境,培育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銀川市要加快建設步伐,努力成為西北地區最靚麗的首府城市。在推進城市化的同時,切實加強小城鎮建設。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是我區經濟的重要支撐。要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導,依託現有資源,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完善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發展一批經濟強縣。堅持城鎮建設、市場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以産業集群理念推進園區建設,打造特色産業園區,引導各類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重點抓好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工業園區等16個工業園區及太陽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落實各項政策,引導和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和現代服務業,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信用擔保體系和信用制度建設,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我區經濟仍處在投資拉動型增長階段,沒有一定的投資規模,沒有一批重大項目支撐,不僅影響當年增長,而且制約長遠發展。要把握宏觀調控帶來的新變化,抓住國家支持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機遇,抓緊篩選一批重大項目,爭取國家支持。自治區今年安排重點項目20個,計劃投資190億元。加快太中銀鐵路建設。抓緊同心至沿川子、中寧至孟家灣、銀川繞城西北段、鹽池至中寧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孟家灣至營盤水高速公路。基本完成河東機場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固原、中衛支線機場。加快扶貧揚黃灌溉和賀蘭山、六盤山、太陽山“三山”供水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太陽山慶華集團煤焦一體化、西夏熱電廠、大壩電廠三期、瀘天化寧夏大化肥、新瑞長城機床公司和中冶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實施“西北生態與現代農業省域示範區”和銀北鹽鹼地改造項目,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濕地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快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基本建成“四館兩中心”。抓緊大柳樹水利樞紐、包蘭鐵路寧夏段復線改造、青鋁集團自備電廠等25個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
今年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投資建設高峰期,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強力推進,在項目建設尤其是煤化工項目上有重大進展。抓緊梅花井等重點煤礦建設,建成棗泉煤礦,確保靈武電廠1號、2號機組並網發電,基本建成寧東至蘭州東750KV送變電工程,爭取開工建設寧東至天津東±500KV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神華專用鐵路烏海至寧東段,確保神華寧煤集團年産25萬噸煤制甲醇和21萬噸煤基二甲醚項目試生産,加快神華寧煤集團煤基烯烴和寶豐集團200萬噸焦化等項目建設,抓緊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前期工作。
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保持固定資産投資合理增長。抓住自治區50大慶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投資,協調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充分發揮金融的服務功能,繼續推動與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金融合作,採取財政貼息、信用擔保、銀團貸款、政府信用平臺等方式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擴大信貸規模。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和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開闢更多的融資渠道。依託重大建設項目,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投資公司、産業基金參與我區投資建設。支持有實力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抓好國外貸款重大項目實施。
(五)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力爭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開放在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取得新進展。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推進重點企業改革重組工作,促進國有資産向優勢産業和優勢企業集中。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強化、改進出資人監督的力度和方式。全面推行監管企業負責人任期業績考核制度,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健全投資風險控制機制和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嚴格産權交易和股權轉讓程序,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推進和諧企業建設,保持企業和社會穩定。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化解鄉村債務,創新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鞏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成果;推進土地徵用、集體林權、水資源價格和國有農場稅費改革;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繼續推進銀川市商業銀行改革重組,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組建寧夏黃河農村合作銀行,推進農村金融組織、産品和服務創新。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抓好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完善機制,強化監控,保障金融穩定和安全,創造和諧的金融環境。加快發展保險服務業,以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為重點,擴大覆蓋面,提高服務水平。繼續推進財政、投資、電力和市政公用事業等改革。擴大政府集中採購範圍和規模,落實工程類政府集中採購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投標行為。建立健全有利於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妥善協調利益關係的體制機制,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制度保障。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的結束,對外開放面臨新的形勢,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發展區域化的特徵越來越明顯。我們必須以創新的理念,搭建具有一定地緣經濟影響的合作平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成效。結合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管理經驗、稀缺資源和高素質人才,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抓住國際服務業加快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抓住中央推動東中西良性互動、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西部特色産業發展的機遇,加強與國內大企業的合作。以擴大能源資源和技術合作為重點,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組織好重大招商引資活動,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促使項目儘快落地。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産品和優勢農産品出口。加快口岸建設,發揮口岸功能,積極發展鐵海聯運。爭取銀川河東機場上半年開通銀川至香港航班。
(六)切實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圍繞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師資隊伍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兩基”成果,加快學校佈局調整,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開展教育強縣(區)、強鄉(鎮)創建活動,繼續實施國有企業移交學校危房改造工程。加快高中學校建設,抓好高中階段教育。推動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調整結構,擴大規模,突出特色,加快實習培訓基地建設,培養大批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大力推進民族教育重點工程。穩定高校招生規模,著力加強內涵建設,力爭寧夏大學進入“211工程”。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全面加強公務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促進總量增長、結構改善和素質提高。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在穩定現有人才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重要産業、重點學科、重大項目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和緊缺的管理人才。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加快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和開發。健全人才市場體系,完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為各類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環境。
提供安全、便捷、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今年重點抓好4件事:一是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快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建立起覆蓋全區農業市、縣(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制度;二是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保障措施,提高服務能力,方便群眾看病;三是繼續推進醫藥體制改革,完善藥品採購“三統一”長效機制,控制藥價虛高;四是加快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加強縣級以上醫療單位監管,推進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
文化是推進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文藝精品、文化繁榮和文化惠民工程,發展文化産業。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完成15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和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扶持培育一批農村基層文化活動示範點和藝術團(隊)。辦好第二屆寧夏文化藝術節。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繁榮新聞出版和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加強農村和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迎奧運活動。辦好全國首屆沙漠體育運動會。
人口問題事關我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堅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與利益導向相結合,堅持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進一步完善“少生快富”工程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形成整合效應。大力開展計劃生育“三無”、“一無”鄉鎮創建活動。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優質服務,綜合施治,確保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和諧寧夏的重要任務。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誠信教育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大力開展“建和諧寧夏、創富民大業”和“培育寧夏精神、建設美好寧夏”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眼于增強公民、企業和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把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積極推進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和城市社區建設。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培養和任用回族等少數民族幹部,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創新宗教管理工作,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發展殘疾人事業,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做好老齡工作。發揮政府參事、文史館員的作用。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
(七)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鄉就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認真落實好各項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強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的就業指導和服務,積極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勞動保護,重視調節勞動關係,維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險合一”試點。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徵繳,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建立和完善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以及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將全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研究制定失地農民社會保險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加強社保、醫保和救災、扶貧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安全。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在環保方面為人民群眾辦好12件實事。深入開展“平安寧夏”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區進程,提高社會法制化管理水平。積極幫助城鄉困難群眾解決生産生活問題,動員組織社會力量搞好扶貧濟困。切實加強安全生産,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
近年來,我們不斷推進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開拓創新不夠,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快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一)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權限,減少層級,完善程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從體制上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不公的問題。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特別是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要廣泛徵詢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增加立法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行政監督機制,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都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接受監督。
(二)加快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服務政府。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仲介組織分開,引導、推動和規範行業協會、仲介組織健康發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清理現有行政審批事項和非行政許可事項,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能交給仲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政府不再干預。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加強監督制約,努力建設責任政府。各級政府都要帶頭遵守法律,主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並把行政問責與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結合起來,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四)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設效能政府。以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和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為重點,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要把公務員隊伍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加強培訓,嚴格管理,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全面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以新的風貌、新的姿態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譜寫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
我區現代化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們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區回漢各族人民,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和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