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時喜慶的情景(1988年4月攝)。新華社發
這是1988年4月26日,海口市數萬名群眾聚集在海南省政府門前,歡慶海南省正式成立。新華社發
這是1988年4月26日,海口市數萬名群眾歡聚在海南省政府門前,歡慶海南省成立。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1988年4月26日,備受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的“中國共産黨海南省委員會”“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海南島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海域廣闊,資源豐富,風景優美。然而,由於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開放,長期以來它只是一個封閉、貧窮、落後的海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海南島的大規模開發開放也被提上日程。
1980年6月底,國務院和廣東省召開了海南島問題座談會,這是改革開放後召開的第一次關於海南島開發的會議。此後,海南的種植業和農業開始活躍。1983年初,黨中央研究了海南島的開發問題。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關於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決定加快海南島的開發建設,在政策上放寬,給予海南行政區較多的自主權。《紀要》確定了以對外開放促進海南島開發建設的方針,提出了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的具體方針、政策、措施和改革海南行政區計劃體制、財政體制、金融體制和勞動工資體制的方案。從此,海南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步伐。
1984年2月24日,鄧小平在談到辦好經濟特區時説:“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按照“以開放促開發”的方針,海南島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
1986年8月,國務院決定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賦予海南行政區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實行計劃單列。1987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海南島建省,並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定。13天后,中共海南省委員會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千百年封閉落後的海南島終於迎來了大開放大發展的春天,海南歷史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正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説:“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在我國的經濟特區中,海南是唯一的省級特區。與其他的城市經濟特區相比,海南經濟特區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面積最大。特區包括了海南省除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以外的整個的海南島,面積達3.4萬平方公里;二是基礎差,起點低。1986年,海南人均國民生産總值為744元,約為全國平均893元的83%,全島約有1/6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三是農村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多。農村人口約佔80%,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6。這三個特點使海南經濟特區的建立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它的開發和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而且還將為改變我國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提供具有典型意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