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4日   來源:西藏日報

    2010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決戰之年,也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按照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和區黨委七屆六次全委會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始終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係、近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係,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完成“十一五”任務,著眼謀劃“十二五”發展,著力推進以“首要任務”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推進以擴大投資消費為重點的經濟發展,著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推進以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的改革開放,著力推進以反分裂鬥爭為重點的長治久安,努力建設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諧西藏、生態西藏。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産總值增長12%以上;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住首要任務,突出安居樂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打牢農牧業基礎,轉好特色農牧業、勞務輸出兩個輪子,搭建農牧區綜合服務體系平臺”的“三農”工作基本思路和總體要求,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將工作精力、資金投入、項目安排全方位向“三農”傾斜,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效益,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建立健全農牧民增收長效機制,全力推進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確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000元。鞏固和完善農牧民增收長效機制,強化組織引導,積極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不斷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繼續發揮政策增收作用。抓住農牧業內部增收這個根本,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及其加工業,實現農牧業增效增收。堅持農外結合,多業並舉,大力發展非農産業,培育勞務經濟,積極促進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和就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自治區安排資金34.9億元,促進農牧區發展。進一步健全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擴大財政對農牧區公共服務的覆蓋範圍,發揮政府投入帶動效應。進一步完善補貼辦法,加大補貼力度,安排29240萬元,用於化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類強農惠農補貼。

    著力保護和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繼續執行最嚴格的耕地草場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快農田草場水利基本建設,加強農業綜合開發,不斷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調整和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青稞種植面積,繼續搞好青稞生産基地建設,提高青稞最低收購價,確保青稞安全;堅持立草為業、草業先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以農區畜牧業的大發展帶動全區畜牧業上水平。切實優化畜群結構,加大牲畜出欄力度,發揮高原草地畜牧業優勢,加快培育精品牦牛産業,保持好高原特色、有機特色;強化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讓牦牛産品進入高端消費市場。積極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建設。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農牧區防抗災物資儲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防抗災能力。加大農牧業商業保險力度,力爭實現全覆蓋。從人才、資金、項目、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大力加強以公共服務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科技服務為支撐的新型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力爭完成“八個基本解決”。緊緊圍繞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這一首要任務,整合資金,加大力度,加快推進“八個基本解決”。再經過一年的努力,提前實施並完成剩餘20%的安居工程計劃任務。再投入3億元資金,提高新建安居工程抗震能力;對已建安居房,在拉薩、那曲開展抗震加固試點工作。安排2.6億元“以獎促治”資金,積極開展500個行政村的村容村貌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創造整潔、衛生、文明的新農村人居環境。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力爭使所有鄉鎮通公路;加快農牧區郵政、通信建設,力爭實現85%的鄉鎮通郵、88%的建制村通電話。加大碘鹽推廣力度,力爭農牧區碘鹽覆蓋率達到 90%以上。著力加強農村電力、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再解決15萬人的用電和25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大力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牧民。加大培訓力度,把農牧民培訓與農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以崇尚科學、追求文明為方向,以黨的方針政策、思想道德、法律常識、實用技術、勞動技能等為重點,拓展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培養造就“有覺悟、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牧民,不斷增強廣大農牧民商品意識、競爭意識,強化和鞏固農牧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抓住投資消費,突出合力拉動,促進經濟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抓住有利機遇,努力擴大投資,刺激消費需求,著力做大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鞏固投資消費合力拉動經濟增長的良好格局。

    全面完成“十一五”投資計劃。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合理安排資金投向,努力提高投資效益。加快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超過440億元。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力爭中央投資達到220億元。進一步加強與援藏省市和中管企業的協調,做好第六批援藏項目的篩選、銜接和投資爭取工作。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力爭民間投資達到120億元以上。

    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180項目”“十一五”期間的建設任務。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國防公路、口岸公路和通縣油路建設。充分發揮青藏鐵路的經濟社會效益,力爭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段開工建設。抓緊那曲機場項目選址工作,完成阿裏昆莎機場建設和日喀則和平機場改造任務,爭取拉薩貢嘎機場飛行區改造和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加快旁多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推進雅江江北灌區建設進度,完成滿拉、墨達、雅礱三大灌區工程收尾和驗收工作。爭取開工建設青藏直流聯網工程。繼續做好老虎嘴電站、果多電站等續建項目建設,實現老虎嘴電站首臺機組發電。開工建設5萬千瓦光伏並網電站,力爭完成2萬千瓦的建設任務。加快實施農網建設和改造工程、藏中電網輸電工程、七地市城網改造工程。加快開展雅魯藏布江和藏東南“三江”流域水電資源開發規劃和前期工作,積極推進“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推進信息化,加快自治區、地、縣三級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加強項目前期工作,讓更多的項目具備開工條件,儲備一批符合國家和自治區投資導向的重大項目。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審計、監察和稽查工作,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質量。抓好竣工項目驗收,高度重視建成項目管理,切實發揮效益。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以中低收入群體為重點,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繼續開展好“家電、傢具、農機、汽車和摩托車下鄉”、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大力拓展農牧區消費市場。著力發展商貿餐飲、文化健身、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優化金融服務,鼓勵個人信貸消費,不斷擴大旅遊、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大力優化消費環境,整頓和規範消費市場。依法懲治虛假廣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強買強賣等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認真做好價格監測預警和監管工作,切實加強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儲備和供應,防止脫銷斷檔,防止物價過快上漲。加快市場建設,進一步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成4個地市農産品批發市場、6個邊貿市場和400家農家店的建設和改造,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0億元以上。

    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繼續抓好國家和自治區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幅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大幅增加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大幅增加對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幅增加對維護穩定和基層政權建設的投入,積極支持産業發展。規範政府採購,深化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改革。積極推行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嚴格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決反對鋪張浪費。依法加強稅收徵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切實加強和改善對金融的指導、支持和服務,高度重視金融生態建設;認真落實中央賦予西藏的特殊優惠金融政策,加快制定符合西藏實際的信貸管理辦法,放寬審貸條件,優化貸款程序,調整信貸結構,增加對“三農”、中小企業、産業發展的有效信貸投入。繼續擴大商業保險覆蓋面。

    三、抓好産業建設,突出規模與優勢,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堅持“注重特色與規模、注重引導扶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注重帶動農牧民”的産業發展指導原則,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實行大區域謀劃、大産業構建、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加快培育戰略支撐産業,以産業化推進城鎮化,切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精心組織,科學編制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國家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深入做好前期研究,加快制定出臺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專項規劃和配套産業政策。規劃編制要依託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找準産業和市場定位,注重生態保護,突出惠及民生,依靠企業主體,強化産業帶動;依據地域條件、資源優勢,合理調整産業佈局,規劃建設特色産業園區,形成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産業群。必須做到一個産業,一個規劃,一套實施辦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嚴格執行規劃和配套政策,避免低水平投資和重復建設,確保規劃權威性。

    整合資源,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産業。抓住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投入運營的重要契機,發揮青藏鐵路的強大輻射帶動作用,從資源條件和産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堅持扶優扶強,切實發揮産業發展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向優勢産業和優勢企業傾斜,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擴大産業規模。大力培育扶持市場主體,注重打造和保護高原特色品牌,著力發展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優勢産業龍頭企業。堅持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以産權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組建企業集團,推動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等方式,積極推動藏藥、旅遊兩大集團的組建。

    突出重點,加快培育戰略支撐産業。立足我區的資源特色和企業的自身特點,重點發展旅遊業、藏醫藥業、優勢礦産業、高原特色生物産業和綠色食(飲)品業、特色農牧業及加工業、建築建材業、民族手工業和以水電為主的能源工業,加強産業建設與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促進産業建設,加快形成我區的戰略支撐産業。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優化接待服務,規範旅遊市場,提升旅遊形象;圍繞自然、人文資源,深度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旅遊景區景點;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加快旅遊紀念品創新和市場開發;鼓勵扶持農牧民積極參與旅遊業發展。大力發展藏醫藥業。保護和挖掘傳統醫藥方,積極開發藏醫藥新品種;重視藏醫藥科技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工作,加快藏藥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推進藏醫藥的産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礦産業。繼續按照抓大限小的要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強優勢礦産業。加快優勢礦産資源勘查,實施好以青藏專項為重點的各類地質勘查項目。開發建設甲瑪多金屬礦、巨龍銅礦和玉龍銅礦二期及鹽湖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繼續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建立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群眾的有效溝通和利益形成機制,營造礦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及加工業。著力抓好青稞、牦牛等特色農畜産品和優勢産區的開發建設,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探索建立農牧戶和龍頭企業的利益聯接機制。

    四、抓好社會建設,突出改善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和諧。切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鞏固“兩基”攻堅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認真落實農牧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三包”政策,加強經費管理。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小學規範化和初中標準化建設,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以農牧區為重點,加快幼兒園建設,啟動學前兩年“雙語”教育工程。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提高入學率。繼續辦好內地西藏班,進一步提高辦學層次,優化招生結構,逐步擴大辦學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做好內地西藏中職班招生工作。推進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關心支持特殊教育。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為重點,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佔領學校陣地。

    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大力開展農牧民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成20個縣級衛生服務中心、50個鄉鎮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任務。不斷完善農牧區醫療制度,將農牧民免費醫療補助標準提高到180元。加強鄉村醫生培養,力爭為每個行政村配備兩名村醫。加強學校和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推進學校醫務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做好自治區藏醫院改擴建、自治區疾控中心改造,新建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加強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認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與管理。切實做好婦幼保健、優生優育工作,落實好農牧民孕産婦住院分娩醫藥費全免、獎勵和生活救助政策,進一步降低嬰兒死亡率和孕産婦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圍繞特色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加強科技平臺建設,建立健全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引進、吸收、創新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在農牧業、新能源、高原生物、藏醫藥、生態環境、民族手工業等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實現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今年再發展500名農牧民科技特派員。實施民生科技工程,推廣適宜西藏民用的光熱、光電等新産品和新技術,繼續開展沼氣與生物質能技術示範推廣。進一步深化科技交流,積極推動跨區域重大科技項目合作。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開工建設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強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化、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努力構建“體系健全、事業發展、市場活躍、産業興旺”的文化發展新格局。以基層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紮實推進“西新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廣播影視數字化和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建設工程,完成10個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29個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4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建設1320家農家書屋,切實改善基層文化設施條件。進一步繁榮文化藝術創作。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全面啟動古籍普查保護工作。加快推進“十一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深化改革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抓好競技體育工作。認真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加快群眾體育、健身場所建設,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教育人民。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進一步增強公民意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進一步加強黨的惠民政策宣傳,繼續開展“四新”宣傳教育活動,唱響“六好”主旋律。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活動。繼續做好雙擁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工作。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水平。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轉業退伍軍人安置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企業就業,扶持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加快地市級城鄉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重視殘疾人就業,援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加大農牧民和城鎮失業、轉崗等人員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就業和創業能力。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成20%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任務,到2012年基本實現全覆蓋。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加快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將城鎮非公經濟組織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全部納入城鎮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在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商業補充保險和醫療救助,大幅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水平。實現失業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城鎮低保標準從月人均310元提高到33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年人均1100元提高到1300元,並切實抓好落實。加大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建設2000套廉租住房和300套經濟適用住房,繼續對城鎮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加大幹部職工週轉房建設力度,建設週轉房5500套。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成31個鄉鎮整鄉推進扶貧工作。投入2.3億元資金,實施好溜索改橋項目建設。加快53個地、縣救災物資倉庫建設。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積極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障和慈善等事業。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加快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提高生態安全保障能力,推進生態西藏建設。繼續抓好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開展資源開發生態補償試點。加強氣候變化應對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加強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搞好自然保護區建設。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安全預警機制。倡導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消費模式,發展低碳經濟。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嚴格環境監測監管,認真落實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加快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牧區薪柴替代和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