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黑龍江日報

    (二)

    各位代表!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對於進一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為“十二五”時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過去一年,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仍然很多: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任務艱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形成,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嚴重滯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快,科技貢獻率不夠高,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壓力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新興産業生長緩慢;對內對外開放度不夠,經濟發展環境需進一步優化,開拓“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集聚各種生産要素能力弱;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尤其是依賴國家投資,民間投資沒有跟上,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等。正是由於存在這些困難和矛盾,使我們在現實工作中面臨著眾多壓力。一是面臨著既要“快”,更要突出“好”的內在發展要求。儘管我省經濟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但與先進地區的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與鄰近省區相比,加快發展的任務更加迫切。同時,提高經濟效益和質量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這就逼迫我們必須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好”,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二是面臨著既要重點抓好“保”,又要加快促進“轉”的緊迫任務。今年我們必須保11%以上的增長,否則就業、增收、社保等許多問題都無法保證。但僅僅依靠傳統産業、粗放的經營模式,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發展的空間、速度和效益也將受到制約。只有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構築産業新優勢,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我們才有可能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贏得發展主動權。三是面臨著既要充分運用經濟上行“動力”,也要時刻注意經濟下行“壓力”的現實處境。今年我省經濟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于我有利,我省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已積蓄了一定的發展動力,“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全省幹部群眾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熱情更加高漲,可以説上行動力充足。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際經濟復蘇之路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外需萎縮局面仍在持續,國內部分産能出現過剩,內需不達預期,經濟仍然存在著下行或徘徊不前的壓力。四是面臨著財政增收困難,又要加大民生投入的突出矛盾。目前,我省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産經營不景氣,財政收支矛盾加大,民生改善所需投入呈剛性增長態勢。必須千方百計增收節支,調整支出結構,把有限的財力更多地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根據面臨的形勢,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今年我省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方針,把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把中央提出的“五個更加注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把調整結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此,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把工作力量向這裡凝聚,把大項目、好項目向這裡擺放,把引資重點和投資向這裡傾斜,把技術和人才向這裡集中,進一步把“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推向加快建設的新階段。在推進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強基礎、調結構、提效益、惠民生、促和諧。強基礎是推進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基和重要前提,也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擴大內需的投資方向。要繼續加大交通、水利、生態、城鄉生産生活方面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為長遠發展打基礎、攢後勁。調結構是我省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切實把推進結構調整作為經濟工作的重大任務,著力調整優化所有制結構、産業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産品結構,為經濟發展蓄積能量和動力。提效益是我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資源精深加工要效益,向産業升級要效益,向科技進步要效益,向低碳發展、綠色增長要效益,向現代經營管理要效益,向品牌塑造要效益。惠民生是我省大發展、快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強大動力。要通過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一方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生活水平,調動和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和諧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要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步伐,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積極弘揚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良好社會風尚,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發展。特別是要把維護社會穩定和加強安全生産管理作為重點,加快推進“法治龍江”、“平安龍江”、“和諧龍江”建設。

    2010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8%,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1%,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削減,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三)

    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環節,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基礎設施和大項目建設是拉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保增長、調結構的有力支撐,我們必須繼續加大固定資産投資力度,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打牢發展基礎,積蓄髮展後勁。以300個省重點大項目為帶動,抓好大項目的建設,全年固定資産投資要實現6790億元。繼續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現代交通網絡建設上,確保完成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攻堅目標,建設重點公路工程35項、4659公里,確保訥河至嫩江等3項高速公路、加格達奇至白樺等7項一、二級公路交工和主體交工745公里,續建和新開工23項、3735公里,爭取開工2項、179公里。完成農村公路1.1萬公里,鄉鎮通暢率達到96%,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6.7%。加快哈大和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等大中型在建鐵路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哈牡、哈佳客運專線等項目。推進撫遠、五大連池、加格達奇三個機場和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黑河港、撫遠港擴建工程等重點航運項目和松花江依蘭航電樞紐工程。在現代水利體系建設上,加快建設千億斤糧食産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利樞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重點建設三江平原等灌區工程,加快推進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完成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開工建設撫遠三角洲國土防護工程。在能源保障體系建設上,推進華電牡丹江第二發電廠擴建、大唐雞西第二發電廠煤矸石熱電聯産新建等11個電源項目;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建設111個電網項目。在重點産業項目建設上,繼續實施工業“雙百工程”,重點加強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中藍哈石化年産10萬噸粗苯加氫、西鋼工藝優化升級改造工程等20個項目,復工續建哈爾濱大成玉米深加工一期工程、東安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華鶴煤化工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等46個項目,竣工投産哈動股份核電主泵電機製造基地/電站閥門技改二期、大慶石化120萬噸柴油加氫精製等34個項目。

    ——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産業競爭力,是實現我省大發展、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把加快結構調整作為應危機、促發展的治本之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我省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重中之重,下大氣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産業要大力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積極開展核電站項目前期工作,儘快提升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衍生産業的規模與水平。新材料産業要大力強化新材料研發、新材料製造和産業化、新材料應用,集中打造鎂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鋼、新型高強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體、聚烯烴及改性材料等“六個優勢特色基地”,建設高檔石墨製品、大直徑單晶及新型半導體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特種銅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七個優勢特色産業群”。節能環保産業要積極推動重大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和節能産業化項目,發育壯大節能環保産業。生物産業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尤其要重點推進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抗生素、動物疫苗、新藥開發,以及生物育種等領域,努力實現率先突破。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産業集群和産業基地,使我省成為生物産業先進省份,今年生物産業産值要超過800億元。信息産業要積極推進通信服務、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推進數字集群通信産學研基地、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産業園建設。迎接世界信息産業第三次浪潮,主動謀劃和加快“物聯網”建設。現代裝備製造産業要加快電站裝備、石油石化裝備、大型鑄鍛件生産、民用航空、重型機床的信息化改造,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規模水平。同時,要大力開發食品裝備、農機裝備等産業,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升機、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動力裝備的生産製造,搞好大飛機配套的項目建設。加強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統計監測和考核工作,今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主要指標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水平。進一步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特別要做大做強食品産業,把糧食大省變為食品工業大省。重點發展糧食、乳品、肉類、馬鈴薯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條,提高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綠色健康食品産業基地,進一步壯大北大荒米業、飛鶴乳業、完達山乳業、九三油脂、中糧生化能源(肇東)、龍鳳玉米、佳木斯益海嘉裏糧油等一批龍頭企業,新增産值50億元以上企業5家,確保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以上。擴大第三産業規模。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五大連池、北極村等旅遊龍頭産品建設,打造一批旅遊名鎮,叫響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兩大品牌,推動旅遊業跨越發展。著力發展會展、物流、金融、創意、動漫、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強化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首批服務外包示範市作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和服務外包産業,不斷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提高供給能力和水平。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幅要達到11%以上。

    ——農業是我省最大的比較優勢,具備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加快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要按照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加快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加強土地整理和基本農田保護,全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總産量力爭登上900億斤新臺階;充分發揮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排頭兵作用,積極開展省部共建,推進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建設,在推進土地流轉、農機跨區作業、良種良法推廣、農業保險等方面合作共建面積要達到1億畝;以北大荒糧食集團為龍頭,加快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建設。要加強水利化、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科技化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在突出抓好大型灌區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強20個國家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全省新增旱澇保收農田500萬畝;大力推進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通過政府補貼,今年要購置2.7萬台(套)大中型農機具,組建330個農機合作社,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加強農業科技研發,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推廣普及先進的標準化栽培模式,擴大農業信息網絡覆蓋,加大對青壯年勞動力的培訓力度,積極培育新型農民。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廣辟發展之路,廣開增收渠道。加大農村經濟結構、農業産業結構和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繼續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積極發展特色水産養殖業,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推進畜牧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全省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提高到43%;大力發展勞務産業,轉移農村勞動力52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40億元;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拉長農副産品深加工鏈條,使更多的農民就地就業、加工增收。要繼續抓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力度。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30%的村實現村內主街硬化;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探索農村集中供熱,全面啟動農村電網改造;完成第二批新農村建設“千村試點”工作任務,建成35個省級重點示範村、19個整鄉和150個新村(新區)。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引導扶持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突破1萬個;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引導農民依法、有序、自願走向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00萬畝以上;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發展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辦好重點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龍江銀行,再建一批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擔保公司。要加快城鎮化步伐,積極探索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模式。統籌推進發展規劃、産業佈局、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配置一體化,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的大中小型城鎮。在墾區啟動實施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試點,繼續走好墾區帶動、林區帶動、油區帶動、礦區帶動、口岸帶動、交通樞紐帶動、重點旅遊景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鄉村帶動、現有縣城和經濟文化有一定基礎的鄉鎮所在地帶動等十條路子,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

    ——我省具有雄厚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資源,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紮實推進高教強省建設,在繼續實施“五個一批”建設計劃和“五個服務”計劃的同時,依託“三大智力資源”,實施“八大技術創新行動”:一是産業技術創新行動,圍繞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制定産業技術路線圖,頂層設計30項重大科技項目,突破制約産業鏈條延伸的關鍵技術,提升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按照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企業發展和資源共享四個方面進行綜合集成,構建15個面向重點産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三是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優選出50項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和産業化,組織實施10項重點科技新産品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科技園區提檔升級行動,開展省市科技共商共建,加快“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支持哈爾濱市打造科技創新城、大慶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齊齊哈爾高新區晉陞國家級高新區。五是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圍繞重點産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促進産學研有機結合,構建農機、先進複合材料等5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産業技術創新資源,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六是創新型企業建設行動,培育和認定創新型企業300家,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逐步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業群。七是民生科技工程行動,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和富民等四個民生領域,每年組織20項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集成示範和培訓推廣等項目,同時針對新農村建設、科技扶貧等工作,每年組織實施10個科技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示範和新農村試點建設項目,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八是對外科技合作行動,以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對接為契機,進一步拓展科技合作領域。利用省內對俄科技合作中心及國際合作研發基地等平臺,圍繞能源裝備、新材料、現代農業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每年引進20項國外先進技術成果,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重點創新項目、重點研究基地、高新科技産業集中開發區、海外學人創業園和國家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等載體,每年引進20名出國留學和海外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

    ——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是提升我省整體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優化生産力佈局,形成縣域、城區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雙輪驅動、比翼齊飛的競相發展新局面。縣域經濟要突出農業産業化、農區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三項重點任務,進一步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強化政策扶持,增強自主發展活力,實現三年跨越式發展,到201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5500億元。堅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培育壯大立縣産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重點推進食品、亞麻、北藥、食用菌、皮革、林木等資源精深加工,壯大一批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産業集群,培育特色主導産業。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規劃的發展方向和産業佈局,主動承接城市産業轉移,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快縣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建設,推進裝備、石化、醫藥、生物、新能源等各類産業項目向園區集聚。今年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5%以上。加快推進城鎮化,實施“百鎮建設工程”,建設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大鎮、邊貿強鎮、旅遊名鎮,提高對人口和産業的集聚能力。城區是經濟因素最活躍的地方,是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産要素集聚的載體,發展潛力巨大。要把加快城區經濟發展上升到全省經濟發展戰略層面,制定出臺推進城區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創新城區管理體制機制,激活內在發展動力。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完善各類園區、開發區建設,促進經濟集群發展。加大城區改造建設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充分發揮城區經濟的引領、輻射和服務作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