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解放日報

——2010年1月26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上海市市長 韓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上海經濟發展形勢最複雜、困難最集中、挑戰最嚴峻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考驗,肩負籌辦世博會緊迫繁重的任務,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四個確保”要求,堅定信心,共克時艱,砥礪奮進,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和任務。

    (一)積極採取一系列應對舉措,經濟增長速度逐季回升。

    2009年開局,上海經濟延續上年第四季度下行態勢,第一季度市生産總值增長3.1%,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工業生産、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持續負增長。我們緊密結合上海實際,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採取更有針對性、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促進社會投資,全力推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産業、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項目加快建設,改進政府服務和管理,積極主動幫扶企業落實政策。同時,一方面,深化落實國家擴大消費政策,優化市場環境,促進居民消費;另一方面,穩外需、保市場、保份額,出臺支持外貿、促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發展等政策措施。經過全市共同努力,本市經濟總體向好。市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完成5273.3億元,比上年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4%,扭轉了工業生産持續下滑的走勢,初步遏制了對外貿易降幅持續擴大的勢頭。

    (二)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加快。堅決把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在調整中發展,在創新中轉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在應對危機、防範風險中,大力推進150多項重點工作,金融資源集聚、洋山保稅港區免徵營業稅等一批政策措施正式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啟運港退稅等一批創新試點順利推進,銀行間市場清算所、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等一批機構掛牌成立,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明顯加速。形成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意見,推進虹橋商務區規劃建設,貿易中心建設逐步加快。上海迪士尼項目獲國家批准。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貿業、旅遊業等保持快速發展,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市生産總值比重達到59.4%。積極對接國家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實施意見,聚焦新能源、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九個領域,實施了200多個重點項目,數字化變電站、創新藥物等研製和産業化取得明顯進展。加快重大産業基地建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製造業優化升級。組織優勢力量承接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深入推進世博科技行動計劃。出臺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支持技術創新和産業化的政策。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2.7%左右。加大節能降耗工作的推進力度,調整淘汰846項落後産能,積極推廣節能空調、高效照明,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三)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越是經濟形勢嚴峻,越要高度關注改善民生。力求把保發展、調結構與保就業、惠民生更好結合起來,實現了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8.1%和8.2%。把促進就業放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實施就業“1+3”計劃,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挖掘就業潛力,拓展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就業不低於往年水平,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9.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積極開展來滬從業人員就業服務,完成來滬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11.6萬人。堅持維護勞動者權益與幫扶企業發展相結合,協調勞動關係,健全企業欠薪保障金墊付機制。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將外省市城鎮戶籍來滬從業人員等納入城鎮職工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增加各類退休人員養老金,加大醫保綜合減負和市民社區醫療互助幫困力度,完善生育保險辦法,提高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強為老年人服務,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達到21.9萬人。加快大型居住社區規劃建設,舊區改造力度加大、進度加快,一批居住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得到解決。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受益家庭約1.4萬戶。累計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60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制度開始試點。完成1257萬平方米高層舊住房綜合整治和3274萬平方米多層舊住房綜合改造。深入推進公交行業改革,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公交服務水平和職工收入得到提高。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意見》,降低出租汽車承包指標,出租汽車行業經營環境和駕駛員收入得到改善。推進中心城區優質學校到郊區大型居住社區對口辦學,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開展委託管理,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36.9億元用於來滬從業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完成86所來滬從業人員子女學校的設施改造並納入民辦教育管理,來滬從業人員同住子女在公辦學校或政府委託的民辦小學就讀比例達到93%。新建了60所幼兒園。率先對中職學校的農村、海島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施了免費教育。國家部署的2009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全面推進。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了基本藥品零差率政策。完成第二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健康城市建設繼續推進。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上海。堅持聯防聯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率先整體實施廣播電視制播分離,全市出版單位和一批文藝院團完成轉企改制,一批精品佳作相繼推出。新建了一批社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群眾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上海體育健兒實現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在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上,上海代表團金牌數排名第一。出臺了居住證轉戶籍辦法,人才引進制度進一步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婦女兒童事業和殘疾人事業穩步發展。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進一步加強。

    (四)切實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市面貌明顯改善。2009

    年是上海城市建設和管理任務最為緊迫、繁重、艱巨的一年。一批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重大基礎設施和世博配套設施陸續建成。外高橋港區六期工程建設和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前期工作積極推進,蘇申外港線航道整治項目竣工,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00萬標準箱,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基本建成,上海空港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708萬人次、298萬噸,浦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軌道交通7號線、8號線二期、9號線二期、11號線北段一期建成,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355公里。長江隧橋工程和新建路、人民路、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內環線浦東段、中環線浦東南段、S32、G60上海段等建成通車。一批世博配套路網項目和中心城路網改造工程相繼完成。進口液化天然氣工程試投産成功。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不斷加快。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取得新進展。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啟動,環保投入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3%以上,污染排放量大幅削減,水環境質量持續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上年增加6天,空氣質量優良率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綠化覆蓋率達到38.1%。城市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對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等城市管理頑症的治理力度加大。深入開展戶外廣告、外墻立面、綠化景觀、道路、水域等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市容市貌明顯改善。食品藥品安全、産品質量監管得到強化。安全生産、社會治安、交通排堵保暢、應急管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實有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法制加快完善,基本實現實有人口、實有房屋的全覆蓋管理。村委會、居委會換屆選舉順利完成。信訪工作在機制完善和制度創新中得到加強。

    (五)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郊區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

    對困難區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加大。積極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調整完善了種糧直補等農業補貼政策,全年建成設施糧田5667公頃、設施菜田2667公頃、標準化畜禽和水産養殖場54家。加大郊區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投入,新建改建約500公里農村公路,完成118個村莊改造、2000多戶低收入農戶危舊房改造、2.2萬多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和2000多公里村溝宅河綜合整治。在城鄉結合部增開了一批連接居民小區與交通樞紐的社區巴士,新開通一大批郊區農村公交線路,首次實現崇明與市區地面公交系統的對接。社會事業資源配置向郊區農村傾斜,積極推進“5+3+1”郊區三級醫院建設,完成48家郊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和426家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建成521個農家書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4%。積極擴大農村富餘勞動力非農就業,新增非農就業崗位11.6萬個。繼續推進農民納入養老保障體系工作,全市農村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面達到99.1%。推進農村改革創新,開展土地延包後續完善工作,繼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建立對基本農田、水源地、公益林等生態建設和保護的補償機制,啟動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

    (六)堅持發揮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帶動作用,改革開放有新推進。保發展、調結構、促轉型,更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順利實施南匯劃入浦東新區重大改革。浦東新區在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推動重大改革舉措先行先試、加強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突破,實施了調整保稅區管理體制、促進出入境便利化等一批重點改革事項。加快落實本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意見,推進國有資産統一監管,實施了一批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7%左右。資本、産權等各類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社會誠信體系加快建設,市場仲介機構和行業協會在規範中發展。主動應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著力優化口岸環境,增強口岸服務輻射能力,上海關區進出口商品總額達到5154.9億美元,繼續佔全國1/4左右。改善投資環境,發展總部經濟,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達到10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新增79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研發中心。“走出去”邁上新臺階,全年對外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117%,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1.8%。深入開展滬港、滬澳、滬臺經貿合作。外事工作順利推進。深入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進一步加強了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合作交流。紮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按照中央“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新部署,上海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後恢復重建加快推進,112個援建項目全面啟動,其中55個項目已經完成,加強産業合作、結對幫扶和人才培訓,強化援建項目、資金的監督審計,援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七)注重政府管理創新,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越是困難時期,政府的自身改革創新越要先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開展第四批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取消調整952項審批事項,接近前三批取消調整數的總和。優化審批流程,建設工程審批程序簡化50%以上,44項審批事項實施並聯審批,39項審批事項實施告知承諾,網上行政審批管理和服務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結合市級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推進政企分開,第一批17個部門與所屬企業徹底脫鉤。全面完成區級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綜合預算和零基預算管理模式進一步推行,“鄉財縣管”在全市推開。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民生、支持經濟發展、對口支援等方面的投入得到重點保障,會議、公務接待、公費出國、公務購車用車等費用進一步壓縮。擴大政府信息公開,主動向社會徵求對經濟適用住房、居住證轉戶籍等重大政策的意見,向市人代會報送文化建設事業費等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向社會公開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及資金籌集使用情況、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歷年收支及有關年度審計情況、財政支農資金和幫困助學資金等專項資金審計情況。依法行政工作繼續推進,廉政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公務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全面進入臨戰狀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門、兄弟省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社會鼎力支持、踴躍參與,世博會各項籌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世博會園區主要場館和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一軸四館”永久性建築和一批外國自建館、租賃館、聯合館相繼竣工。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布展工作全面啟動,中國館、主題館以及大部分國際、國內展館和企業館開始布展。宣傳推介活動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開展。門票銷售進展順利。網上世博會已經開通。舉辦期間的活動策劃總體方案基本完成,安全保障、交通組織、外事安排、旅遊接待、志願者服務等運營準備工作正在進一步深化細化。全社會廣泛動員,各區縣、各部門積極行動,開展一系列世博主題宣傳和實踐活動,強化窗口服務行業管理,加強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頑症的綜合整治,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上海在逆勢中奮進、轉型中發展的一年。面對特殊時期、特殊考驗,全市人民堅韌不拔,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實現了“四個確保”,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取得這些成績極其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奮力拼搏的結果。我們深切感受到,攻克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始終來自於廣大人民群眾;全市人民對上海建設發展和政府工作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強有力保證。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和生活在上海、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深知,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和挑戰,我們的工作中還有不少問題和不足。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視野有待拓寬,推進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依然不少,深層次的改革攻堅任務十分繁重,思想需要更加解放,突破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一些民生難題迫切需要解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難度加大,相當一部分群眾仍存在住房困難,為老年人服務不能滿足需求,歷史遺留問題需要下更大力氣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依然突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軌道交通運行和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安全事故還時有發生,城市管理還不能完全適應大規模建設發展的要求,“重在管理”的措施需要深入細緻地落實。社會群體利益訴求多樣化,深層次社會矛盾逐漸凸顯,社會管理需要在創新中不斷加強。政府職能轉變必須進一步加快,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強,應對社會公眾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有些政府部門的工作落實不力,相互間協調配合不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別是在整治非法營運中採用錯誤的執法方式,嚴重影響政府執法的公信力,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依法行政、公正廉潔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急需進一步提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觀念淡薄,責任感、原則性不強,極少數人甚至違法違紀、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我們必須直面人民群眾的關切,直面媒體輿論的關注,直面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勇於不斷改進,善於主動應對,努力採取有效可行措施,切實解決好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