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8日   來源:寧夏日報

——2010年2月2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王正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們經受重大考驗、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年,也是我們堅定信心、穩步推進跨越式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決落實中央宏觀調控部署,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進一步拓展了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保增長贏得重大勝利。全區實現生産總值1334.6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3.6億元,增長19.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百億元,達111.5億元,增長17.4%。稅收增幅居全國第六。糧食總産實現“六連增”。

    ——擴內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19.1億元,增長30.3%。特色旅遊持續升溫,會展經濟異軍突起,汽車銷售實現翻番,家電下鄉兌付率增幅全國第一,農村市場消費增速超過城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3億元,增長19%。

    ——調結構實現重大突破。黃河金岸謀篇開局,內陸開放破題啟動。特色優勢農業全面提升,“五優一新”産業不斷壯大,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全民創業引領非公經濟蓬勃發展。10件環保實事全部落實。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位居全國前列。

    ——惠民生邁出重大步伐。民生計劃在全國率先提交人代會審議實施。30件為民實事超額完成。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5元,可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000元,達4048元,增長10%。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實體經濟受危機嚴重衝擊的情況下,積極有效調控應對,打贏了工業保增長的攻堅戰。針對年初企業大面積停産、用電負荷大幅下降等嚴峻形勢,果斷出臺扶持工業發展10條措施,力促用電負荷、鐵路運量雙恢復,企業開工率、産品銷售率雙提升,累計讓利和減免稅費近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3.2億元,增長14.3%;利潤78.6億元,增長125.6%。及時制定 “五優一新”産業調整振興規劃,著力發展新興産業。光伏電站在建規模17萬千瓦,並網發電5萬千瓦,風電裝機總量6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比重上升到6.8%,位於全國前列。實施寧東基地總體規劃和循環經濟方案,完成投資346億元,新增煤炭産能1290萬噸,煤化工産能110萬噸。實施重點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175個,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中色東方刃料級研磨材料生産線全球最大,華源冶金短流程鎂合金整體技術國際領先,共享鑄鋼大型水電機組葉片、東方運輸智慧化風動系統國內首創,日晶電子單晶硅生長爐技術國內一流,大河機床數控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嚴格執行節能減排“十條鐵律”,出臺30條意見,約束和激勵手段並用,關閉小造紙60家、小澱粉1700家,淘汰小火電30萬千瓦、小水泥60萬噸、金屬錳1.4萬噸,年産10萬噸以下小煤礦全部關停,規模以上發電企業全部安裝脫硫設施,制漿造紙企業全部安裝鹼回收裝置。預計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5.2%,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5.03%和9.8%。

    (二)在農民工返鄉增收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農”工作再創佳績。政策助農力度加大,財政支農資金68.1億元,增長52.9%。發放糧食、良種、農機、農資綜合、退耕還林等補貼16億元。糧食生産實現山川同豐、夏秋同增,總産達340.7萬噸。提速發展設施特色農業,各類溫棚達84.5萬畝,覆膜保墑旱作農業106萬畝,揚黃高效節水補灌農業50萬畝,13個特色産業規模、效益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及時出臺扶持奶業發展12條措施,奶牛飼養量穩步回升。成功引進中糧、中儲糧等一批知名龍頭企業,新增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57家,5個園區進入國家“農産品加工創業基地”,建成全國一流的園藝産業園。啟動實施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開工建設鹽環定揚黃續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大規模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新增灌溉面積7.6萬畝,改造中低産田6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020平方公里,耕地連續22年保持凈增長。農機化綜合水平提高到50%。“六個百萬畝”生態林業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造林170萬畝。

    (三)在外貿急劇下滑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強化投資消費拉動,發展後勁和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一是搶抓國家實行“一攬子”計劃的機遇,爭取中央各類補助資金319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0億元,組織實施寧東、固原和沿黃城市帶建設“三大會戰”,啟動銀川火車站改擴建、靈武至甜水堡高速、寧東至山東輸電、神華寧煤煤制烯烴、大型揚黃泵站更新改造等87個關係長遠的重點項目,為全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二是制定刺激消費22條措施,擴大家電、農機、汽車等下鄉品種範圍,提高補貼標準,深入推進“雙百”、“三新”、“萬村千鄉”等市場工程,新建改造標準化農家店1500個、配送中心40個、便民網點500個,城鄉消費市場購銷兩旺。三是著重扶持特色旅遊,編制六盤山、須彌山和青銅峽黃河大峽谷等景區建設規劃,整合資源,深度開發,促進旅遊、文化融合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91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3.4億元,增長32.5%。四是促進金融與房地産業快速發展,人民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058億元和1917億元,增長29.4%和36.7%;制定促進房地産業發展20條,完成開發投資162.7億元,增長38.4%,商品房銷售775.3萬平方米,增長50.6%。

    (四)在周邊省(區)板塊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突出黃河金岸主軸帶動,城鄉統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組織編制沿黃城市帶總體規劃和10個專項規劃,開工建設青銅古鎮、世界穆斯林城、銀川黃河古鎮等一批地標性建築,提前貫通402公里沿黃大堤,兩岸新增建設用地4.7萬畝、水面5萬多畝、林地20余萬畝,金岸骨架初步拉開。全面啟動沿黃市、縣(區)城鄉統籌試點,銀川“兩宜”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石嘴山資源枯竭城市穩步轉型,吳忠、青銅峽一體化速度加快,中衛樞紐地位日益提升,固原作為寧南中心城市的作用開始凸顯,預計全區城市化率46%。規模開發中南部礦産資源,富寧萬噸澱粉、慶華百萬噸煤焦化聯産甲醇等建成投産,草畜、馬鈴薯、苗木等特色産業發展加快;蕭關遺址文化園、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等設施進一步完善。穩步實施生態、勞務、教育“三大移民”工程,整村推進298個重點貧困村扶貧開發,開工建設生態移民項目區12個,安置移民5.7萬人,解決農村安全飲水38.8萬人,轉移就業76.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1.2億元。

    (五)在發展瓶頸亟需突破的情況下,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發展活力和空間不斷增大。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完成新一輪區、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實施吳忠市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加快農墾改革,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啟動文化經營體制改革,區直5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推進國企和金融改革。實施21個國有企業關閉破産項目,完成區直機關所辦企業脫鉤任務;寧夏銀行西安分行、石嘴山銀行掛牌運營,伊斯蘭金融試點啟動,發展村鎮銀行3家、小額貸款公司49家,村級互助扶貧資金覆蓋全區三分之一的貧困村,農村金融創新成果得到中央肯定。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新建10個院士工作站和12個專家服務基地,首次柔性引進32名“兩院”院士和一批高層次人才。謀求合作發展。中電投與青鋁、國電與英力特、中國出版與黃河出版傳媒等成功重組,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家、國內500強9家;高水平舉辦了 “園博會”“文博會”“房車節”“服裝節”等六大節會,“寧洽會”晉陞為國家級展會,“香港周”刷新寧夏在港招商記錄。組團參加各類招商活動,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6億元,增長48%。拓展發展空間。開闢新航線,增加新航班,加強與周邊地區及穆斯林國家的高層交往,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與友好交流。在泰國、馬來西亞設立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銷售中心。

    (六)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堅持不懈惠民生,和諧寧夏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280億元,增長26.4%。率先在全國以地方立法強力推進全民創業,設立創業資金,新開發創業項目3900個,培育小企業3200個、小老闆和創業者6100個,創造新崗位近4萬個;出臺9條政策措施,2.2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全面為城鄉低保和社保“五險”擴面提標,賀蘭等3縣進入全國首批新農保試點,在全國率先發放城鄉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率先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大力推進安居工程,新建廉租房2.4萬套、經濟適用房139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住房100萬平方米、農村危窯危房5.8萬戶,建設新型抗震示範農宅600套,9.7萬戶城鄉低收入家庭喜遷新居。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建設安全校舍42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示範高中21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2.4%。自治區職教實驗實訓基地、5所市級職教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高等教育健康穩步發展。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保障試點,推進優質衛生資源向基層延伸,免費提供9類3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建、改擴建縣級中醫院11所、鄉鎮衛生院74所。加快醫學優勢特色專科建設。甲流防控積極有效。堅持控制人口數量與提高人口質量並重,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68‰以內。加快文體事業發展,《月上賀蘭》等多個劇目獲國家大獎,寧夏“花兒”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中華回鄉文化園成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寧夏大劇院、賀蘭山體育場等重點工程加緊建設,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39所、全民健身路徑100條,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實現獎牌和總分雙突破。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大接訪,加強信訪工作,有效疏通人民群眾利益訴求渠道。清理兌付歷年徵地欠款36.9億元,徹底解決了補償遺留問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整頓規範市場秩序。紮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強應急預警和防災減災。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安定和諧。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雙擁”、對臺、僑聯等工作不斷加強,工會、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迅速發展。

    (七)在壓力與挑戰前所未有的情況下,著力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把提高各級政府的執行力,作為應對危機的基本功來抓。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文史館員、政府參事的意見建議,重視發揮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13件、政協委員提案501件,提請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1件,制定政府規章10件,辦理行政復議案件529件。突出高效便民。開展政務服務網上審批試點,建立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新模式,取消一批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健全政務公開等制度,80%以上的鄉鎮設立了民生服務站。完善效能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政風行風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落實廉政責任。加大審計、監察力度,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規範政府採購,治理商業賄賂,清理取消“小金庫”,公用經費、公務購車、公務接待、出國出境、會議經費支出明顯下降。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沉著應對,共克時艱,戰勝了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困難,奪取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成績難能可貴,勝利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拼搏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區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制約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自主創新能力弱,資源環境代價大;部分企業生産經營仍然困難,特別是外貿下滑局面尚未扭轉,財政收支壓力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扶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和行政效能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深刻認識到,寧夏作為西部內陸省份,作為爬坡追趕的欠發達地區,只有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激發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觀是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們正是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具體的實踐,靈活運用政府和市場“兩隻手”,非常之時採取非常之策,牢牢把握住了工作的主動權,實現並鞏固了全區經濟的企穩回升。只有把跨越式發展作為全區上下的共同行動,才能凝聚又好又快發展的巨大合力。沒有共同的目標,就沒有共同的行動。我們正是把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作為全區人民的共同追求,用跨越式發展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才使我們始終做到目標同向、上下同心、工作同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只有善於發掘後發優勢,才能增強又好又快發展的競爭實力。後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必須用辯證思維重新審視區情。我們打破傳統認識,立足農業、能源、旅遊三大優勢,高起點規劃黃河金岸,高層次謀劃內陸開放,高標準建設寧東基地,高效率推進重點項目,高水平舉辦“六大節會”,開創了跨越式發展的嶄新局面。只有牢固樹立小省區也能辦大事的志向,才能頻添又好又快發展的創造活力。解放思想天地寬。我們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總閥門”,以“寧夏雖小不自小、小省區也能辦大事”的雄心壯志,敢與高的比,敢與快的賽,敢與強的爭,創造了許多西部乃至全國的“單項冠軍”。只有把效能建設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才能産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推力。效能建設關係決策落實,關係政府形象。我們堅持把效能目標管理考核作為有效手段,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數量化,形成了年初建賬、年中查賬、年底向全區人民報賬的新機制,形成了各地各部門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新局面,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推動了各項事業的大發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