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全省境內河川交錯,水網密布。長江橫穿東西425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條。全國五大淡水湖,江蘇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澤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還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2個。
漁業資源:全省漁業資源豐富。沿海有呂四、海州灣、長江口、大沙等四大漁場,盛産黃魚、帶魚、鯧魚、蝦類、蟹類及貝藻類等水産品。內陸水面2600多萬畝,養殖面積836萬畝,河蟹、蝦類養殖聞名全國。被稱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和“太湖三珍”的白魚、銀魚、白蝦,都是水中珍品。
礦産資源:江蘇礦産資源已發現的有133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有67種,有色金屬類、建材類、膏鹽類、特種非金屬類礦産構成了江蘇礦産資源的特色和優勢,鈮鉭礦、含鉀砂頁巖、凹凸棒石粘土、雲母等礦産查明資源儲量列全國前列。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等能源礦産和金屬礦産儲量在全國的份額較低。
旅遊資源:江蘇是全國重點旅遊省份之一,名山、名湖、名泉、名園、名寺遍佈各地。2012年末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8座;國家5A級旅遊景區14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120家。太湖煙波浩渺,景色之佳居全國五大淡水湖之首,南京玄武湖、莫愁湖、揚州瘦西湖、蘇州陽澄湖、徐州雲龍湖、溧陽天目湖皆獨具風格。鎮江中泠泉稱“天下第一泉”,無錫惠山泉稱“天下第二泉”,蘇州虎丘憨泉稱“天下第三泉”。南京鍾山、鎮江三山(北固山、金山、焦山)蒼翠雄秀。句容和金壇交界處的茅山是我國東南道教中心,有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稱。連雲港花果山因結緣《西遊記》而聞名海內外。南京明孝陵已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古典園林舉世聞名,蘇州拙政園、留園躋身全國四大名園,蘇州9家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南京棲霞寺、鎮江金山寺、揚州大名寺、蘇州寒山寺、句容隆昌寺等都是著名古剎。
環境狀況:生態建設成效明顯。2012年末全省設立自然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6萬公頃。深入實施“清水藍天”工程,污水日處理總能力已突破1300萬噸,太湖水質進一步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組織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紮實推進綠色江蘇建設,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國家生態市(縣、區)達到22個,比上年末新增5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