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地表水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14個市州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6.5%,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14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酸雨頻率基本持平,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
全省連續開展監測的97個地表水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的斷面佔91.8%,與上年持平;Ⅳ類水質的斷面佔7.2%,比上年增加2.0個百分點;Ⅴ類水質的斷面佔1.0%,比上年減少1.0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上年減少1.0個百分點。
2011年,全省工業、城鎮生活(含機動車)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共排放二氧化硫68.55萬噸,較2010年減少3.41%,共排放氮氧化物66.64萬噸,較2010年上升10.26%。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各工業行業之首,氮氧化物主要來自火電、水泥行業及機動車尾氣排放。2011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14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與上年持平。影響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PM10)和二氧化硫(SO2)。全省14個城市的降水平均PH值為4.78,酸雨平均發生率54.8%。與上年相比,14個城市的降水平均酸度略有下降,而酸雨平均發生率基本持平,重酸雨平均發生率下降5.9%。
2011年,14個城市建成區的區域聲環境質量和道路聲環境質量總體上處於較好水平,14個城市的平均等效聲級均達到或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全省城市功能區噪聲晝間達標率為85.7%,夜間達標率為71.4%。
2011年,全省完成相關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總量為:煉鋼44.2萬噸,煉鐵149.7萬噸,鐵合金41.03萬噸,鋅冶煉16.75萬噸,水泥438.6萬噸,造紙98.98萬噸,玻璃130萬重量箱。2011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含單獨配套管網項目)41個,截止2011年底,全省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540萬噸,配套管網1874公里,總投資達40億元,脫氮改造和污泥無害化處置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省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804萬千瓦,其中20萬千瓦以上共38台燃煤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10台機組建設脫硝設施。
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0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2個、縣市級58個。總面積119.6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0.6%。全省森林覆蓋率為57.13%,比上年提高0.12%。全省生物多樣性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動植物種類共有6254種,其中維管束植物總種數5361種(不包括栽培植物以及外來入侵植物),脊椎動物有893種。
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試點,推廣農村環保技術,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76個,其中2011年度確定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項目共39個,涉及全省14個市州,39個縣市區,村莊個數達到323個,受益人口約70萬。推動生態示範區創建,提升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水平,全省17個縣市區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命名,33個鄉鎮、19個村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