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形成生態文明價值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7 12:11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日前,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突出重點污染物、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科技的支撐作用和法規標準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行動計劃》將如何加強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如何實現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如何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2015年4月17日9時30分,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做客中國政府網,就《行動計劃》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環保一直是需要公眾參與的,那麼在2013年的“大氣十條”當中就提到要“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那麼在這次“水十條”當中的表述變成了“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其還要求“構建全民行動格局”,從“動員”到“強化”,對“公眾參與”程度表述的變化能夠説明什麼?

[吳舜澤]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是“水十條”的一個比較強調的地方。“水十條”對於信息公開、對於公眾參與看得比較重,應該説理清政府、企業、社會的責任,形成一個社會共治的局面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從水的角度講,公眾,包括我們自己也是産生污染的一個方面。所以“水十條”裏面專門有一條是講城鎮生活污染的治理問題。公眾節約用水本身就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在參與“水十條”的工作。這是一個權利、責任相平衡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水十條”比較強調綠色消費。這也是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這些年消費型污染有所抬頭。同時我認為通過公眾的綠色消費能夠引導、傳遞到生産環節去,促進生産環節的綠色化,形成全社會生態文明的價值觀,這個也非常重要。公眾參與在“水十條”裏面的分量還是比較重的。你可以注意一下,在城鎮黑臭水體裏面也專門談了公眾參與的問題,這就比一般的公眾參與的深度更高一點。就是説要讓老百姓知道環境質量,了解治污的進程,甚至評判城鎮黑臭水體的治理效果。這就是形成一個政府、企業、社會互動推進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 趙宇恒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