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中長期貸款等實物量和金融指標的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常被大家認為是觀察經濟走勢的風向標。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服務業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標與整體經濟的數量關係也發生一些變化。如何科學認識、評價和使用這些經濟指標,並根據經濟發展的變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評判指標體系,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需要關注和探討的重要問題。如何正確使用“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的指標來看待經濟形勢?宏觀經濟部門如何解讀這一指標體系?2015年6月10日,中國政府網就社會所關心問題電話連線國家統計局信息景氣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政府網]就經濟形勢而言,如何正確使用“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來看待呢?以今年一季度為例,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2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4.6個百分點,三月份單月用電量更是同比下降了2.2%。總體來看,今年以來用電量增長較前兩年有明顯差距,增速放緩的趨勢明顯;鐵路運輸也同比下降9.4%,那麼能不能單純理解為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下降就是經濟下行的直接表現呢? [潘建成]長期以來,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是判斷短期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參考指標,但參考指標並不能完全代替宏觀經濟指標。比如血壓、體重是檢驗一個人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而且不同年齡段的人血壓的正常值會發生變化。對於20歲的年輕人來説收縮壓120可能就算高了,但對於50歲的人來説120非常正常。同樣,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增長與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的數量關係也會發生變化。當前中國經濟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進入新常態,其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經濟增速換擋與結構調整和化解産能過剩相交融。經濟增長下滑主要體現在鋼鐵、有色、化工等資源密集型産業和東北、山西、河北等資源密集型産業佔比比較大的地區。這些資源密集型産業景氣的下滑與國際大宗産品價格持續下跌相關,但更主要的是與這些産業産能過剩嚴重有關。這些資源密集型産業都是高耗能行業,其景氣下行必然導致對電力需求的減弱,減緩電力的增長;而中國的電力七成以上是火電,火電主要是用煤發電的,因此電力需求的減弱直接導致對煤炭需求的減弱。而鐵路貨運中一半以上是運煤的,煤炭需求的減弱直接導致鐵路貨運的大幅度下滑。 因此可以説,今年以來用電量增幅的下降和鐵路貨運量的大幅度下滑與資源密集型産業不太景氣是密切相關的,部分地反映了經濟的下行,並不能代表整體經濟運行趨勢。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經濟運行質量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今年以來,服務業快速發展,一季度食品等與消費關聯密切的行業運行平穩,IT服務、商務服務、醫藥等行業仍處於較高景氣狀態,但這些行業相對來説用電較少,其較快發展對電力需求的拉動不大。也就是説,由於當前經濟的結構分化特徵十分明顯,而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與經濟整體變化之間的數量關聯度也發生了變化。 這種情況就好比一個人原來做簡單的體力勞動,一天吃一斤半糧食;現在這個人整天在電腦前做設計,飯量可能會減少到一斤甚至原來的一半。我們不能簡單地因為飯量的減少而擔心其身體健康狀況。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為一個包括能源在內的人均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能源需求增長的放緩一定程度上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體現了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的成效。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地看待用電需求增長的放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