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國策政策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我是主持人劉燕。6月30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文件名字叫《強化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成為第十五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締約方。中國政府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各締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能否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實施?中國提出的相關行動目標,是否足夠有力度?這些都是網友非常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做客直播間,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歡迎您,鄒主任。2015-07-06 09:24:06
-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鄒驥]謝謝。2015-07-06 09:25:34
- [主持人]關於氣候變化,我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感覺挺複雜的,您跟大家談一談氣候變化。2015-07-06 09:27:07
- [鄒驥]説氣候變化從科學原理説起,是工業革命引來,人們向大氣層中累積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産生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變暖,産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但是糾其累積排放二氧化碳從哪兒?我們説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從工業革命二來,特別是19世紀中葉到1990年這段起來,發達國家以不到全球人口20%的佔比達到了大約70%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佔比。另外如果算工業革命以來的累積排放量,從1750年到2002年,中美歐三大經濟體排放量1:2.6:2.4,也就是美歐之合相當於中國的5倍。即使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即使到了2020年,美歐之合也相當於中國的2.6倍,就是中美歐的佔比是1:1.4:1.2。這就説明,發達國家向大氣中的累積排放量,先行工業化過程中,這個排放量是今天以至於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2015-07-06 09:30:45
- [鄒驥]現在發達國家進入了後工業社會,已經越過了排放峰值,甚至絕對人均排放水平和總量的排放水平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低於中國了,但是這兩個數據都是瞬時排放量,就是短時期內的排放量。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産業通過全球化,通過國際貿易投資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包括轉移到中國來了,這也是它減排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在全球的産業量上走到了高端。而且這個過程還産生了一個不太理想的結果,就是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達國家高碳發展路徑的路徑依賴,也就是説我們看到一種全人類的風險,就是這種高碳的生産生活方式被循環下去,後期的發展中國家也可能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這是我們面臨的很嚴峻的挑戰。2015-07-06 09:31:48
- [鄒驥]就此而言,氣候變化問題的由來過程確實很複雜,與其説它是一個環境問題,不如説是一個發展問題,更確切的講是發展路徑問題,就是你的增長主要來源是什麼,能源結構、能源效率、經濟結構、收入來源,包括人口變遷的方式,這些都會影響到一個經濟體的排放水平。所以我們對氣候變化問題是從這樣一個發展的角度來看,也從全球治理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跨國界的、全球的,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大家同在一個諾亞方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種創新性的思維,需要對發展路徑的全新思考。2015-07-06 09:34:34
- [主持人]6月30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文件,它的背景是什麼? 2015-07-06 09:35:56
- [鄒驥]有兩個角度,從國際角度認識背景就是全球氣候治理,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説全球治理已經日益成為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國際經濟中一個重要議題,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在全球氣候治理,全球氣候治理看似只是針對氣候變化這樣一個全球環境問題,但事實上,它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涉及到國際政治、經濟、貿易、投資、技術轉讓等等,涉及到生産方式、生活方式跨國的傳播,涉及到全球産業鏈的安排。同時,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安排還具有,我們叫做外溢效應。就是這樣一種治理安排有可能變成其他全球治理的模式的一種示範,比如全球安全治理、全球貿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等等。2015-07-06 09:37:44
- [鄒驥]而且它有一個獨特的特點,就是它要去治理一個全球的公共物品,這個事情屬於全人類,全人類對它有影響,它也對全人類有影響,那這個怎麼管理,這是才幾十年前人類不曾面對的一個問題,所以這樣一個問題應該是時代前沿的一個問題。這是從國際背景上來看。另外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現在伴隨著全球範圍內的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一場低碳發展的浪潮正在襲來,而且它已經形成一種大的發展趨勢。中國面對這樣一個國際生産力變化的背景,面對國際的科技革命,如何抓住機遇,如何迎頭趕上,讓我們在未來的年代裏能夠搶佔先機,佔住有力位置,提升我們國家的低碳競爭力,這些都是討論低碳發展,討論國家自主貢獻的國際背景。2015-07-06 09:41:50
- [鄒驥]我們還可以從國內的發展形勢來理解國家自主貢獻的背景,這個背景就是今天中國經過建國60多年,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已經翻天覆地了,我們處在人均7000多美元,經濟要提質升級,要轉方式、調結構,我們面臨著一個以人口資源環境約束為特徵的中等收入陷阱,這個中等收入陷阱和拉美國家當年面對的不盡相同,其中人口資源環境的約束是我們中國獨有的,而且很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闖出新的發展路徑,如果我們的增長依然靠要素投入的增加,這條路看來已經走到頭了。現在必須下大工夫儘快把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從依靠要素增加的增長,轉向主要依靠要素效益提高的增長。2015-07-06 09:43:53
- [鄒驥]另外,我們在能源結構、能源效率、經濟結構等方面要做全方位的調整,讓我們的經濟升級真正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在更高的水平上向前發展,朝著我們兩個百年夢想的宏偉目標邁進。所以我們現在是處於這樣一個階段。也就是説,應對氣候變化已經不是什麼所謂的國際壓力迫使我們做,就是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另外,説它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還有一個原因,氣候變化造成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率的上升、災害的上升,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13.6億人民,我們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使然,也是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的使然。所以我們必須要做這件事情。 2015-07-06 09:46:09
- [主持人]中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主要內容包括什麼?都有哪些具體的目標?2015-07-06 09:47:46
- [鄒驥]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文是14頁,英文是20頁,它包括了三個組成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回顧了中國在過去接近十年中,就是2005年到2014年,我們現有的工作成果、工作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2030年的目標。第二部分就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要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要採取哪些政策和措施。第三部分就是全面提出了中國政府對2015年巴黎協議的觀點。 2015-07-06 09:49:10
- [鄒驥]有四個量化目標,再加上一個定性目標。四個量化目標就是我們要爭取到2030年前後,讓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儘早達峰。第二,碳排放強度目標,也就是萬元産值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指標。我們希望到2030年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60%—65%。第三,關於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標,希望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要達到20%。第四,關於森林碳匯的目標,爭取到2030年,森林碳匯達到45億立方米。還有一個非定量的目標,我們希望到2030年,我們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開創一個局面,早期預警,把風險降到最小,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適應極端氣候變化事件的負面影響,能夠卓有成效。我們的國家自主貢獻大概涵蓋這樣五個目標。2015-07-06 09:53:47
- [鄒驥]它的意義是:第一,我們提出目標的力度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叫做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是一個恰當的、合理的力度。第二,我們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堅持了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又堅持了中國是一個大國的定位,一方面我們要為人類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們也捍衛自己的發展權益,力求做到全球氣候治理結構的公正公平,在國際全球事務中堅持原則。第三,我們不但提出了目標,我們還詳細論述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採取哪些措施,需要實施哪些政策。第四,我們的系統性、綜合性。我們不是只談減緩,因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除了減緩以外還要適應,我們也系統論述了如何適應氣候變化,我們不但只提了目標,還提了實現目標的具體戰略。2015-07-06 09:54:16
- [鄒驥]比如在技術、科技開發、資金、全國戰略、區域戰略、能源戰略、産業體系戰略、交通建築等方面,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詳盡、非常綜合的安排。因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綜合全面的問題,只能用系統的方法去解決才能湊效,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方面,挂一漏萬。2015-07-06 09:58:27
- [主持人]中國提出的相關行動目標是不是切合實際的?有的人會擔心,是不是過了?有的人擔心會不會還不夠?您怎麼看?2015-07-06 09:59:17
- [鄒驥]我們提出的目標是不是恰如其份,是不是合理呢?還要看氣候變化這個事情有什麼特點,如果你的目標、你的措施符合了氣候變化問題的特點,我想它就應該是合適的,是恰如其份的。首先,氣候變化是一個具有超大時間尺度、空間尺度的事情,它不是一個河北省、北京市的氣候,它是全球的。它也不是説從1990年以來到現在的20多年的變化,我們要觀察排放都是從1750年,270多年以來,我們要展望它有一個全球共識,叫做要在2100年,也就是85年以後,全球溫升要控制在2度以內。由此可見,它的時間尺度也是非常長的。我們現在制定的目標和措施,也許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2015-07-06 10:02:28
- [鄒驥]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我覺得中國制定的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它是進行一個長路徑的管理,是一個發展路徑的管控。我們提峰值,看似是説2030年前後,實際上看的是從過去,特別是從現在到2030年乃至2030年之後,幾十年內我們的發展路徑是一個什麼狀況,我們的人均排放和人均GDP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對發展路徑進行戰略管控,逐漸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使得峰值對應的收入水平要低於發達國家的歷史水平。一般來説,發達國家人均GDP在2萬到2.5萬美元的時候,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才達到峰值。2015-07-06 10:03:35
- [鄒驥]根據我們現在的目標安排,我們不要等到那麼久,等到我們達到14000到15000美元時就可以達到峰值,這個時間在2030年前後。而且峰值水平也應該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達到峰值的時候,它的峰值水平大概是人均20噸年排放,歐盟也在10噸以上,裏面的主要經濟體,比如德國都接近14噸。中國目前管控是要在8噸左右,不要超過9噸,絕不超過10噸,是在這樣一個範圍內來管控人均排放目標。所以無論是排放的水平和排放對應的人均GDP以及所對應的發展階段,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發展路徑都是嶄新的,都是前無古人的。就此而言,我想用一種歷史的眼光看,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應該説是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此而言,這是有力度的。 2015-07-06 10:04:06
- [鄒驥]第二,如果2030年達到目標的話,為中國整個長期發展路徑,它的排放路徑符合2度溫升的要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現在國際上有一些同事在質疑説中國的力度不夠,不能滿足2度溫升的要求。我們經過排查全球研究中國的200多個模型的結果,篩選出來比較符合中國情況的大概有四五十個情景,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研究結論,就是在國際多個國家學者,他們對中國未來的排放路徑的判斷表明,現在實際上是存在著科學共識的,只是這種科學共識還不為人所知。就是中國目前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可以保證中國是在這個軌道上滿足未來,到2100年,全球溫升不超過2度這個要求的,這是科學論證證明的。2015-07-06 10:12:04
- [鄒驥]當然,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我們在2030年以後要加速控排、減排,達到峰值,我想是有信心的,想象我們在2030年以前,應該説25年的時間裏,如果從2005年算起的話,我們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經濟結構調整、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質基礎的日益雄厚、技術的進步、國家治理能力的上升、體制的完善、法規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等等,在這25年時間裏,或者説從現在算還有15年時間裏,由於我們前十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就有理由相信我們後15年能夠做的更好,能夠打下更好的基礎,如果這些基礎都具備了,那中國2030年的時候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是完全有可能讓中國在達到峰值之後,溫室氣體排放穩步下降,最後讓長期的排放路徑、發展路徑滿足2度溫升科學要求範圍之內。就此而言,國家自主貢獻的力度也是足夠的。 2015-07-06 10:16:35
- [鄒驥]第三,如果我們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得以實施,它將繼續引導中國的經濟低碳化,引導中國經濟發展和碳排放逐步脫鉤。過去的數字已經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和增速遠遠低於人均GDP和GDP總量的增速和增量的。這裡有一組數字,比如2020年、2030年到2050年,中國人均GDP分別達到2005年的3.2倍、5.2倍到11倍,通過實施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同期能源二氧化碳只相當於2005年水平的1.8倍、2倍和0.84倍。彈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説我們會以越來越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獲取越來越多的經濟增長。我們完全有理由説,中國的經濟大的趨勢是走向與二氧化碳排放脫鉤的。2015-07-06 10:17:20
- [鄒驥]和2020年已有的減排承諾相比,中國2020年以後,它的減排力度將全面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行動力度進一步增強。如果看中國的2005年到2020年之間以及2020年到2021年到2030年增速的話,減排的平均速率每年減3.9%,但是到2020年以後,到2030年,每年要減4.4%,就是每年下降速度是增速狀態。還有就是我們的非化石能源裝機,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預期是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9億千瓦左右,也就是2014年全國火電總裝機容量基本相當,而且遠高於美歐的同期水平,年均非化石能源裝機從2005年到2020年的4150萬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萬千瓦。總而言之,在2020年之後,在低碳發展的道路上是呈現一種加速前進的態勢,這也表明我們的力度是足夠的。 2015-07-06 10:21:19
- [鄒驥]最後,通過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中國將確保通過其發展路徑的創新,使我們2020年時候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的累積排放和美歐的比例依然是我們低於他們,就是中國是1,美國是1.4,歐盟是1.2。也就是説,如果沒有國家自主貢獻,按照一般的正常情況去發展,政策也比較松,肯定是要超的。但由於有這個自主貢獻目標,保證我們的累積排放,到2030年仍然低於美歐水平,這是中國對人類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 2015-07-06 10:21:44
- [主持人]那我們下一步的行動目標是什麼? 2015-07-06 10:22:49
- [鄒驥]中國在哥本哈根、坎昆承諾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的碳強度,單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15%,森林碳匯達到13億立方米,森林面積達到4000萬公頃。這些目標從2010年以來,就是“十二五”規劃以來,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政府、企業、老百姓都出了力,應該説目前進展我們還是滿意的,而且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可以有把握的説,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再經過五年努力,“十二五”的努力為“十三五”最終實現2020年的目標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所以我們現在對實現2020年的目標充滿了信心。2015-07-06 10:24:25
- [鄒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事情,從國家層面上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比如説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方案,“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以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就是2014年到2020年的規劃,我們制定這些指導性的文件,指導各行各業、各個地區來按照國家統一戰略和政策的部署和引導,轉變生産生活方式,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後産能,在電力行業以及主要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另外我們對重點地區,比如京津冀地區,結合治理霧霾等等,採取了一系列,可以説是壯士斷腕的措施,這些措施為産能升級、競爭力提高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2015-07-06 10:37:31
- [鄒驥]在這個過程中,公共財政、社會資金都有大量投入,技術也有所進步。比如煤電行業,這是一個主要的排放源,經過這些年的努力,2007年,國家安裝了第一部超超臨界的火電機組,單機容量在100萬千瓦,這是浙江玉環電廠。當時還是鳳毛麟角。到現在,佔比大大提高,現在超超臨界已經是火電主力機型,現在逐步淘汰落後機組,最大限度的使用先進機組,使燃煤發電效率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冶金、電解鋁、石油化工、水泥等等高耗能的領域,應該説在過去十年裏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們的能效産生了一批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領先的企業和技術。2015-07-06 10:38:29
- [鄒驥]此外,我們的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像高鐵這樣的建設,長遠來看是低碳的,未來高鐵以及公共交通體系,以及城市裏的地鐵、公交體系,如果再進一步完善,應該説已經為我們未來的減排預先作出了貢獻。從基礎設施上,就決定了我們完全有可能向低碳經濟方向邁進的。我這裡想提一點,在交通領域裏減排是十分困難的,比如説歐盟經濟體,它在其他很多領域減排已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但是唯有交通,最近幾年它的交通排放還在上升,足以可見,在交通、建築這樣的基礎設施領域裏減排的艱難,中國現在在這個領域正在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2015-07-06 10:40:41
- [主持人]有網友十分關心我們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和老百姓到底有什麼關係。他説,發達國家走過了高耗能這樣的發展階段,所以他們的天很藍。我們中國已經注意到了,我們要不走發達國家已走的路,根據這些目標,我們的天什麼時候才會變得那麼透亮? 2015-07-06 10:41:14
- [鄒驥]我們的天什麼時候能變得透亮,我想颳風下雨的時候就透亮了,這是開玩笑。但是這是可期的,儘管我們還很艱苦,我們還有大量的産能,我們説所有的落後産能都淘汰掉了,我們的生産生活方式還存在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點,但是如果這些目標逐一在未來10年、15年裏實現的話,藍天會越來越多,穩定的藍天也會越來越多。我想我們採取措施,大家馬上能感到藍天比以前多了,京津冀地區。2015-07-06 10:43:15
- [鄒驥]我在北京生活,我能夠有這個感覺,今年上半年應該説總體來講,老百姓的感覺,雖然還有霧霾,這個是事實,確實也不是什麼好事,但是比一年前的霧霾,老百姓一般的感覺或者看空氣質量的統計數字,開始見到了改善,當然這個改善還不夠。我們繼續把我們的措施落到實處,繼續往下走,我想一年一年以來,可期的藍天、空氣質量頻率會越來越高。因為我們講天氣只能用頻率、概率這樣的語言來講,天有不測風雲嘛,但是我會説,好的天氣會越來越多。 2015-07-06 10:44:27
- [主持人]網友在問,穩定的藍天會不會是在碳排放峰值下來的時候就會有穩定的藍天?也就是説是在2030年? 2015-07-06 10:44:50
- [鄒驥]這個有點過於專業。天藍與不藍,與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濃度關係不大,它主要是受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精細顆粒物質,也就是我們説的PM2.5,受這些物質的影響,特別是PM2.5的影響。這幾種污染物有些是同根同源的,比如説汽車的尾氣,以及特別零散的用煤,超超臨界大型的發電機組排放出來的PM2.5已經很少了。煤炭裏面還有一半的煤炭是散煤,什麼小茶爐、小鍋爐,居民的蜂窩煤以及郊區農民用的煤,都是這樣用掉了,包括工廠裏面用的散煤。2015-07-06 10:48:22
- [鄒驥]如果我們能夠抓緊治理這些散煤,比如説把這些散煤變成高效的、清潔的電煤,美國的煤炭裏面,80%以上是用於發電的,我們的煤炭只有50%用於煤電,剩下50%又排碳,又排顆粒物質,又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如果放到大電廠裏有很多集中治理的措施,這樣使用效率提高了,排放大大下降,大大降低煤炭消耗種的散煤比重。那些要用能源的那些散戶可以考慮用電或者用天然氣,用清潔的能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提前有藍天,不等2030年。2015-07-06 10:48:50
- [主持人]我們的目標提出來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還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2015-07-06 10:49:17
- [鄒驥]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幹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挑戰性的,你的治理能力、調控能力要足以影響這麼大一個經濟體,面對這麼大一個人口,發展不平衡的國家,作為政府、管理者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這種挑戰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罕見的。我們要想實現這些目標,主要面臨幾方面的挑戰。2015-07-06 10:52:19
- [鄒驥]第一,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是需要資源的,需要資金、技術,需要替代的能源,比如需要天然氣替代煤,需要核能等等。這些能源的可得性是一個制約和挑戰。誰都知道天然氣比石油、比煤炭要乾淨,但是你能得到那麼多天然氣嗎?我們現在自己儲存的天然氣是很有限的,我們需要進口。國際市場能夠進口一部分,但是誰能夠供給13.6億人民的能源消費基數和巨量的增長呢?這是一個主要的問題。還有就是要保證這些資源的價值不要太貴,如果這些價格非常昂貴,對實際資源替代也會帶來很大的困難。天然氣是不是很貴?太陽能、風能、核能雖然價格在過去20年裏面有明顯的,甚至於顯著的下降,但是未來下降趨勢如何?下降程度如何?這裡面還有不確定因素。2015-07-06 10:52:51
- [鄒驥]第二,目前經濟依然處於工業化過程中,中國的城鎮化道路還沒有走完,應該説正在方興未艾,在未來的10年、20年、30年時間裏,我們要安排幾億今天的農村人口進入到大中小城鎮裏,不管他們怎麼分佈,但如果我們把他們變成城裏人,還要修建大量的基礎公共設施,道路、電網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否則的話,就算他到城裏了,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沒有實現城鎮化。雖然我們今天看到原材料等行業所謂的産能過剩,我個人認為,這種産能過剩是一個週期性的産能過剩,是由於我們面臨著全球經濟,包括自己經濟的自然經濟週期。在下行週期區間裏,産能勢必是過剩的。2015-07-06 10:53:27
- [鄒驥]但是這個過剩要看跟誰比,跟今天市場的有效需求比是過剩了,但是跟廣大農村人口、縣城以下這些人口長遠的需要比,其實這些産能也未見得説一定過剩,過剩要有不同的參照係。如果我們的農民,包括房子,説他們已經有人均多少平米的房子了,但是他們的房子抗震嗎?他們房子的水泥標號夠不夠?房子的鋼筋夠不夠?有沒有上下水?上下水供給怎麼樣?等等這些問題我認為不能忽視。那這些背後潛藏著巨大的高耗能、高排放的材料,加以時日,把這些需要攤到未來10年、15年裏,它還是巨大的排放壓力。所以這是我們面臨的長期的戰略性挑戰,我們不能掉以輕心。2015-07-06 10:58:21
- [鄒驥]第三,收入在中國的分佈。今天中國的中産人口,對它的定義現在國際上有不同、有爭議,但是大體上有一個共識,有這種生活方式、有這種實際物質層面的運轉大約不過1億人,就是所謂的白領,有足夠的購買力,甚至可以度假,這樣的人群不會過1億人,那就是還有數以十億的人民生活還會改善,可以預期,當我們的經濟再翻番的時候,這樣的人群會擴大,也就是中産人口可能不止一億,可能是兩億、三億,我們建成小康之後,繼續向第二個百年夢想邁進的時候,不能想象,中國那個時候富裕一點的人還是一億兩億的人,剩下的十幾億人都是低收入,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這是不可想象的。2015-07-06 10:58:57
- [鄒驥]但是中等收入的人佔比提高以後,消費會上來,重點看建築的消費、交通的消費,那要不要出國旅遊,一年要休幾次假,他房子裏面的電器消費、本身供熱製冷消費,跟現在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包括住房面積,雖然我們説不要鼓勵人們住太大的房子,但是收入到了那個水平以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這個時候要做好消費,怎麼以低碳的方式供給這些日益增長的中産人口。今天排放重點是製造業,那加以時日,可能到2030年這段時間,製造業佔比會下降,以消費活動為基礎的建築交通的排放會上來,這是發達國家的經驗。2015-07-06 10:59:34
- [鄒驥]我想在中國,我們也要汲取這個經驗教訓,如何控制住交通和建築的排放。發達國家今天佔到三分之二是建築、交通的排放,中國未來能不能在今天就克服鎖定效應,在基礎設施、在城鎮化的設計方面,今天我們就做好文章,做好佈局,對未來排放早做準備,這個挑戰,我個人認為也是很嚴峻的。2015-07-06 11:00:07
- [鄒驥]第四,技術本身的可靠性、不確定性是約束中國自主貢獻目標實現的另外一個挑戰。很多技術的開發,我們希望它能夠非常及時的得到廣泛的應用,得到成功的開發,但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時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智慧電網、電動汽車等今天已經把它算在我們的措施裏面了,未來到2030年的時候應用到什麼程度。一個最有戲劇性的技術例子就是數控“核聚變”,30年前我在清華大學上學的時候,當時聽李政道博士的報告,説再過30年,數控“核聚變”就可以得到普遍應用,現在我畢業快30年了,前一段時間我又聽到一個報告説再過50就可以得到應用,這30年沒等好,再過50年,50年之後,我這個人在不在世間還不知道呢。但是這種科學技術的研發有時候是一個很長期的,有時候一夜就突破了,有時候也許幾十年。 2015-07-06 11:00:26
- [鄒驥]第五,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整體科技水平仍然比較落後,技術研發能力還不強。我們現在是一個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強國,我們在製造這個環節可能規模、量已經上去了,製造能力也上來了,但是我們研發的能力還不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還很少,世界知名的,能夠像德國的西門子,瑞典的ABB,法國的阿爾斯通,美國的通用等這樣的公司還很少,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公司,當然我們的經濟就變成了發達經濟。當然,現有自有知識産權、自有技術還是非常薄弱的。 2015-07-06 11:04:24
- [鄒驥]最後,社會主要利益相關者基本能力普遍不足,我説的能力是社會的能力,就是在這個行業裏面,在市場上,在整個社會上,從你的意識和國家體制,到社會運作機制,為什麼我們要深化改革呢?其實深化改革和實現這個目標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改革的路沒有走下去,市場取向的改革,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如果在未來15年來沒有實質性的進步,也會極大地影響整個經濟體創新的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低碳發展的能力。所以能力建設任重道遠,包括我們的法律基礎、統計核算還比較薄弱,監控能力、執法能力等,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實實在在的挑戰。 2015-07-06 11:04:54
- [主持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老百姓應該怎麼做?政府應該如何引導? 2015-07-06 11:05:30
- [鄒驥]實際上一個國家的面貌,一個經濟體的面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他們的精神風貌是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價值判斷,他們有什麼樣的意識,有什麼樣的消費偏好,有什麼樣的時尚理念,這個決定了未來。所以這個事情我是寄希望於90後、00後,到2030年的時候,他們就是作為消費者的主力軍,社會的主要購買力在他們身上。當然,我們這一代人還在前面打基礎、做鋪路石,但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你家孩子結婚為什麼要辦幾十桌的宴席,要什麼長長的凱迪拉克的車隊,一定要這麼做嗎?有沒有電子化、信息化的方法廣而告之,一定要鋪張嗎?是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另外,把公共交通系統、綠色出行作為自己的一個習慣,其實你熟悉他了,你就不覺得不好了。2015-07-06 11:09:38
- [鄒驥]今天我早上從西四環到演播室就是坐地鐵來了,事先查好地圖,做好規劃,地鐵擠,但是就過來了。其實熟悉這個路線,如果天氣不是惡劣的環境下,盡可能騎自行車,如果在半個小時以內的路途儘量騎自行車,另外坐公交車、地鐵。這些都是實際的生活例子,實際上他是取決於你的偏好和習慣。當然,養成這樣的偏好和習慣以後,他會影響市場的需求。需求變了以後,對那些高碳的生活需求就會降低。另外買車一定要買大排量的嗎?其實想一想,我們主要用車是代步工具,小一點的排量一點兒不耽誤使用,你的地位、你的成就不一定要用一個大排量的車來顯示。2015-07-06 11:10:21
- [鄒驥]通過你的言談,通過你的博客、通過你的微信都可以顯示你的涵養、境界,人們會尊重你的。但是你一定要開一個大車,我覺得要形成社會鄙視這樣的傾向和虛榮行為,這樣都有利於走向低碳。當然,這種觀念的形成、價值觀的形成、偏好的形成,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引導,在措施上支持。政策引導一個最核心的政策就是價格的政策,就是要讓高污染、高排放的行為付出經濟代價,就讓它貴起來,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核心的。當然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許可來限制高碳行為和不科學、不文明的行為,要給予強有力的限制。但同時,你不能光限制完就不管了,還要他方便,還要給他找到出路,修地鐵,把公交修好,把最後一公里連接起來、方便起來等等。2015-07-06 11:11:36
- [鄒驥]建築的節能,老百姓説我想節能,但是空調和供暖系統可不是老百姓想改就能改的,那在開發商建這個樓時就得建好,讓老百姓有條件去用公交,讓老百姓有條件去用高效的電器、高效的供暖系統和製冷系統,這些措施都是政府和企業要通過他們的規劃,通過他們的技術研發、投資去解決的,只有這樣,老百姓的低碳意識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有用武之地。 2015-07-06 11:12:19
- [主持人]非常感謝鄒主任接受我們的採訪,回答這麼多問題,感謝網友關注,下次節目再見。 2015-07-06 1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