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政府網訪談。今天很高興邀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副司長為我們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歡迎您,陳司長。2014-03-25 15:00:22
- [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副司長 陳亞軍]大家下午好。2014-03-25 15:01:33
- [主持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實際上是在兩會之後3月16號印發的新鮮出爐的計劃,這幾年我們對城鎮化有著各方面的探討。這次印發的規劃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就是“新型城鎮化”,什麼是“新型城鎮化”,新在哪?2014-03-25 15:01:58
- [陳亞軍]我理解所謂的“新型”是相對傳統的城鎮化而言的。大家知道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城鎮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但也積累了很多矛盾和問題,比如有2億多的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市居住,但是他們沒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還不能融入城市社會。再如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危及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還有,城鎮規模結構和佈局不合理,城市病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對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不力等,這些問題意味著傳統城鎮化道路越來越難走,必須走出一條新的道路。2014-03-25 15:03:04
- [陳亞軍]這條道路新在哪兒呢?我認為主要有五句話,第一: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我們要回歸到城鎮化的本質屬性,就是人的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這裡面有兩層含義,我們不僅要以城裏人為本,同時也要以大量的農民工為本,逐漸解決進入城市的大量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問題。2014-03-25 15:03:22
- [陳亞軍]第二,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工業化是主動力,信息化是融合器,城鎮化是大平臺,農業現代化是根本支撐,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彼此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第三,更加注重優化佈局。在宏觀上,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科學規劃引導城鎮化空間佈局,形成“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微觀上,就城市本身來看,要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合理控制城市開發邊界,促進城市緊湊發展,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2014-03-25 15:04:42
- [陳亞軍]第四,更加注重生態文明。我們要避免城鎮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生態文明的理念能夠全面融入城鎮化的全過程,特別是要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預和對環境的損害。第五,更加注重文化傳承。要改變過去對文化保護不力的現象,特別是在舊城改造中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産,在新城建設中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建設美麗城鎮。2014-03-25 15:06:37
- [網友 cindy]《規劃》中提到: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規劃》提出很多數字指標,包括這個城鎮化率,這會不會導致一些地方為了追求這些數字目標而一味追求速度,再次出現城鎮化“大躍進”的問題?2014-03-25 15:07:33
- [陳亞軍]對這個問題,規劃中是這樣認識的。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我們的工業化還沒有完成,經濟還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還有比較大的空間,跟這位網友説的一樣,我們的城鎮化和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都有很大空間。很多人都知道城鎮化過程中有一個S型曲線,我們現在還處於30%到70%的快速發展區間,城鎮化還會保持較快的速度。二是我們提出了兩個城鎮化率的概念,第一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第二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014-03-25 15:08:20
- [陳亞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國際通行指標,我們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60%左右;更為重要的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前是36%左右,要提高到45%左右。對這兩個指標的設置,我們考慮了諸多因素,期望能夠讓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適度的放緩,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能夠較快的提速。改革開放30多年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02個百分點,2000年以來每年提高1.35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左右,這既考慮了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因素,也反映了我們對此指標減速的期望。2014-03-25 15:11:36
- [陳亞軍]對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我們不僅提出了45%左右的目標,還要求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能夠縮小,目前兩者相差17個百分點左右,到2020年希望能夠縮小到15個百分點,差距減少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需要把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變成城鎮居民,壓力很大,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這個目標的真正含義所在。三是規劃裏總共提出了五大目標和十八個具體指標,都是相互之間有聯絡的。假如有些地方單純追求常住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對縮小它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所以要從整體系統的角度來理解這些目標和指標。2014-03-25 15:16:47
- [網友7月7日晴]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由於受教育程度、生長環境等大不相同,很難融入城市,為什麼還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下一步將採取什麼措施?2014-03-25 15:19:38
- [陳亞軍]這個網友的看法,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客觀、公正、理性的來看待。城鎮化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不僅要以城裏人為本,也要以農民工為本,還要以農民為本,現代化的成果應該讓全體人民來共同分享。第二,我們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現在主要是兩億多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難以融入到城市社會的問題,對於很多城市來説,他們需要的是作為生産者的農民工,而不是作為生活者的農民工,因此很多政策其實是排斥農民工進城落戶的,也排斥他們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這是我們今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2014-03-25 15:20:35
- [陳亞軍]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農民工本身的努力。要建立一個包容性的城市,更加關懷農民工,要推進農民工“四融入”,農民工融入到企業,子女融入到學校,家庭融入到社區,群體融入到社會。對於農民工來説,這也是個人能力和素質提高的過程,通過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在城市就業生活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城市生活。2014-03-25 15:23:01
- [主持人]再來看一位網友的問題,農村居民要在城鎮“落下腳”首先要有就業,新型城鎮化離不開産業發展,但現在一些地方在推進城鎮化中,忽視産業的培育,一些産業園區又缺乏必要的生活服務功能,請問怎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産城融合?2014-03-25 15:25:00
- [陳亞軍]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城鎮化是伴隨産業集聚帶來人口集聚的過程,自然會産生産業分工,催生生産性服務業的擴張,而且人口集聚也會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的擴張,這是産業集聚和人口集聚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更多的是自然的歷史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市場規律,切不可拔苗助長,否則就會出現空城、黑城的現象。政府也要更加注重培育産業,增加就業崗位,我們的城鎮化必須建立在産業發展和就業增加的基礎上,使城鎮發展和産業支撐、就業轉移、人口集聚統一起來。2014-03-25 15:25:22
- [陳亞軍]政府要通過放鬆管制、形成激勵機制來激發市場的活力。同時,為了更好的促進産城融合,目前城市規劃的理念也需要改變。之前我們的城市規劃很多是擴張性的規劃,今後可能要轉向管控型規劃;以往的城市規劃往往過於強調功能分區的理念,今後也應該是轉向功能適度混合,能夠適度減少人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離的現象,這也可以改善交通狀況和環境狀況,提高城鎮生活質量,真正使産業集聚的同時,更好的集聚人口。2014-03-25 15:29:15
- [網友果果123]人到城裏去,那麼錢從哪來?在解決城鎮建設資金問題上,有沒有什麼相應的配套政策?2014-03-25 15:31:31
- [陳亞軍]財力是城鎮發展的生命線,城鎮化需要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具體説來有五個方面:一是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轉移支付要考慮常住人口因素。二是完善地方稅體系,培育地方主體稅種,增強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三是在完善法律法規和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基礎上,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四是發揮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專項支持政策,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五是放寬準入、完善監管,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對這五個方面,《規劃》都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2014-03-25 15:31:56
- [網友BOBO]近日,京津冀一體化是一個媒體關注熱點,規劃裏把它作為優化提升的城市群,這是如何考慮的?未來國家如何佈局城市群?2014-03-25 15:33:15
- [陳亞軍]《規劃》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這符合國際趨勢和中國的基本國情。城市群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也是基本趨勢。單個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已經逐漸的被摒棄了。城市群能夠在不降低大城市效率的同時,防止單一城市片面擴張帶來的城市病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帶來的土地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對於我們國家來説,也必須走這條道路。因為我國人口多,地域面積比較廣,生態環境相對來説也比較脆弱,我們不可能搞分散型城鎮化道路;根據聯合國有關資料,世界上23個人口超1000萬的城市中,中國已經有4個了,如果任由大城市這樣發展下去,將來需要治理的城市病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2014-03-25 15:33:32
- [陳亞軍]但是,如果違背規律片面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又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科學的做法是依託城市群這個平臺,通過城市間分工協作,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從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大局出發,從各城市群發展的現狀基礎著眼,提出要優化提升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使之成為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2014-03-25 15:38:29
- [陳亞軍]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基礎較好,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生態環境壓力大、國際競爭力還不強,下一步方向是優化提升、轉型升級。要優化提升、轉型升級,核心是要促進中心城市功能升級,辦法是把非核心功能疏散出去,為功能升級留出空間,周邊地區承接功能的過程中同步升級,相互間建立起分工協作和一體化發展機制,最終實現整體優化升級。 2014-03-25 15:38:49
- [陳亞軍]也就是説解決北京的問題,光靠北京是解決不了的,對北京來説,一方面需要疏散功能,不僅僅是單純的産業功能,還有城市其他的非核心功能,把這些功能疏散到周邊地區,為周邊地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支撐,同時也為自己的功能升級留出空間。當然我們要認識到,建設城市群並不是把一些城市硬放在一起後造出來的,就像把很多土豆裝在一個麻袋裏那樣,這樣形不成城市群,城市群應該像人一樣,有頭、有手、有腿,分工不同,但有機配合,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整體。2014-03-25 15:43:24
- [主持人]近年來,“城市病”日益顯現,如空氣霧霾、城市看海、交通擁堵等,相比國外,中國“城市病”發生時間早、程度也較深,請問未來將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理“城市病”?2014-03-25 15:43:43
- [陳亞軍]客觀來看,“城市病”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大多數國家在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都會經歷城市規模快速擴張、人口急劇膨脹所引發的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比如,日本的東京、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等都是如此。這些國家對“城市病”的治理,概括起來,無非是這樣幾條途徑:一是通過推進城市功能疏解,引導人口的合理分散;二是通過完善立體公共交通體系,化解城市交通擁堵;三是通過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化解住房難題。 2014-03-25 15:44:07
- [陳亞軍]對於我們國家也是一樣,現在城市病問題日益凸顯,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人口的快速集聚。預防和治理“城市病”,需要綜合施策。第一,對部分人口超載的特大城市,需要疏解功能,特別是經濟功能,引導人口和産業由中心城區向周邊和其他城鎮轉移。特別是對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更需要進行有效控制。第二,對大多數城市來説,要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第三,為化解交通擁堵問題,需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系統。第四,要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2014-03-25 15:46:53
-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請問,城鎮化規劃對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是如何考慮的?2014-03-25 15:47:41
- [陳亞軍]其實,從國際視野來看,成功的城鎮化既是市場主導、自然發展的過程,又是政府引導、科學發展的過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能違背市場規律,以行政方式、長官意志拔苗助長、“人為造市”。另一方面,城鎮化又涉及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用事業、社會管理等諸多領域,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還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4-03-25 15:47:26
- [陳亞軍]從我們國家來説,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結果。與此同時,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也大都與這兩隻手邊界不清、功能錯配相關。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放管結合,相互補位,把市場的“無形之手”用夠,把政府的“有形之手”用好。規劃把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作為一條重要原則,強調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把該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角色充分還給市場,政府的作用領域主要界定在空間規劃管制、公共服務提供和制度環境營造等方面。2014-03-25 15:49:51
- [主持人]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跟陳司長聊的新型城鎮化的話題就聊到這裡,希望各級政府在執行規劃的過程中,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城鎮化有條不紊的推進下去,再次感謝陳司長的做客,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中國政府網的訪談下次再見。2014-03-25 15:49:42
- [陳亞軍]再見。2014-03-25 15: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