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這一時段走進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我是主持人趙艷,我們都知道在6月16日至21日李克強總理對英國和希臘進行了正式訪問。在訪問過程當中,克強總理提到了“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維護者”,包括“包容性發展”、“合作共贏”以及“恢復投資者信心”、“結構性改革”等等這一系列關於中國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詞彙。為此我們也請到兩位專家給網友進行解讀,兩位嘉賓歡迎來到中國政府網。第一位嘉賓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陳主任您好。2014-06-24 16:13:45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 陳道富]你好。2014-06-24 16:16:12
- [主持人]陳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參與“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研究及各個部委等宏觀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討論,大部分研究成果已轉化為現實政策。另外一位是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黃院長您好。2014-06-24 16:17:01
-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黃劍輝]你好。2014-06-24 16:17:03
- [主持人]黃院長主管宏觀研究、發展戰略、非洲地區戰略研究及規劃等,黃院長還是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副秘書長。歡迎您!我們都知道,克強總理在訪英期間參加了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議,其中他也提到國際經濟體系的“維護者”這麼一個説法,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維護者”,現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是什麼樣的?2014-06-24 16:18:30
- [陳道富]現在的國際金融體系仍然是以發達國家為主的,而且更多的是延續了當時以國際貿易為主的格局,中國在這樣的國際經濟體系裏面,在上一輪國際化過程中中國參與了這次比較大的全球化過程,中國從中獲得了一些益處,雖然付出了很多的成本,但是也從中得到了好處。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當前國際金融體系雖然還不是一個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或者是一個非常吸引當前經濟格局變化的一個國際金融體系,但是對中國來説仍然是一個受益者,仍然能夠從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裏面獲得益處。這種體系應該更多的是充分利用現有格局,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更多的是一個維護者的角色。2014-06-24 16:19:21
- [陳道富]當然不僅僅是維護者的角色,中國這些年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始終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過程中也在適度調整,在微調,利用中國在國際經濟交往過程中,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實力的一些變化,再根據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情況對國際體系進行了微調,但是在基本格局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微調,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現狀,做了適應性的調整,所以是一個維護的狀態。2014-06-24 16:21:10
- [主持人]克強總理提到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包括包容性的發展,這種包容性發展對中國來説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這種包容性的發展?2014-06-24 16:21:25
- [黃劍輝]從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來看,在先秦的時候就提出合而不同的理念,而且要和為貴,很強調“和”,因為“和”和“容”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我這是解釋包容這個概念。其實在漢唐的時候,唐代也是高度開放包容的,構建古絲綢之路也是其中之意。2014-06-24 16:22:15
- [黃劍輝]現在的包容性發展這個概念是2007年由亞洲開發銀行提出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演變而來,2011年4月15日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發表了以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為主旨的演講。正式闡述了在亞行包容性增長的基礎上提出的包容性發展的概念。2014-06-24 16:24:02
- [黃劍輝]包容性發展應該説是比包容性增長內涵更廣一點,具體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把傳統西方經濟學比較強調的增長概念,一味地談GDP的增長,擴展到既要考慮經濟增長本身,又要考慮增長以後與社會、教育、醫療的關係,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的這麼一層概念。第二層內涵就是包容性發展是從全球化、地區一體化的角度,由單一國家自身的增長和發展,延伸到和相臨近的區域性國家還有全球化的整體發展。使發展能夠惠及全球所有國家。2014-06-24 16:25:55
- [黃劍輝]未來的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整個地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誰也不可能離開誰。剛才您也提到了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因為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尤其像今天微信的傳播,單個國家和企業不太可能實現脫離其他主體來發展,如果要共同發現就必須實現互利共贏、實現包容性發展,才能實現每一個主體的發展。2014-06-24 16:27:30
- [主持人]包容性發展其實對中國現行的結構來説也有著特別的意義。2014-06-24 16:27:37
- [黃劍輝]對。因為對中國目前來説,我們是一個13億人的大國,而且十八大提出的目標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全球經濟總量的第二大國,轉向總量的第一大國和經濟強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大國的增長和小國、小經濟體的增長就有所不同。大國的增長必須有大國的風範,而且要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所以對中國來説,提倡包容性發展能夠對中國自身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對於其他國家更好地認識中國都有重要的意義。2014-06-24 16:28:05
- [主持人]這次總理參加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議,其實釋放出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信號,其中中方也願意與國際經濟金融組織包括機構加強合作,推動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以及國際儲備貨幣的有機銜接。很多網友對此也非常關注,我們為什麼要推動新興市場的國家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有機結合呢?為什麼能起到這樣的推動作用呢?2014-06-24 16:30:06
- [陳道富]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仍然是以美元為主體的,就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儲備貨幣進行競爭的這麼一個貨幣體系。那麼新興市場國家雖然越來越多地轉向更加浮動的匯率體系,但是並沒有在國際體系裏面成為主要的貨幣體系。所以這是一個一體多元的國際體系,新興市場國家在這個國際貨幣體系裏面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它在應對危機、在進行國際經濟交往過程中這種國際貨幣體系給它帶來的可能是一個順週期的影響,它的地位、它的責任、它的權力與中心儲備貨幣來説可能不完全對等。2014-06-24 16:30:48
- [陳道富]但在現有格局下這種體系又是由經濟體系和長期慣例決定的,所以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只能在現有的體系裏面有機地去適應這種體系,最好就是在沒有辦法完全使自己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之前與現今的儲備貨幣國家進行合作。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跟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很多國家都採取互動的或者獨立的貨幣區,當然這個過程通過國際貨幣體系合作,實現新興市場國家國際貨幣儲備之間以及貨幣協調上面有更好的銜接,我想這是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裏面新興市場國家要想獲得相對平穩的國際貨幣環境當中的一個折中的選擇。2014-06-24 16:32:10
- [主持人]那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中國的優勢是什麼?我們怎麼和發達的市場保持一個平穩的關係?如何做到利他和利我的形勢? 2014-06-24 16:34:17
- [黃劍輝]隨著改革開放35年,我們國家應該説取得了非常不平凡的成果,而且也是舉世矚目的。在新興經濟體、新興市場國家裏面,可以説我們國家經濟的規模、經濟發展的水平,總體上從綜合實力來講還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我們國開行研究院近兩年也做了比較綜合的報告,就是把中國和主要經濟體包括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都進行了對比。按照2013年的數字,中國貨幣總量已經佔全球12.5%左右,按匯率法算,按購買力評價來算,中國已經達到12%左右,美國大概是18%左右,按照購買力評價會有所收縮。2014-06-24 16:34:56
- [黃劍輝]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是在新興市場裏面我們國家經濟規模比較大,發展水平比較高,人口多、市場規模比較大,還有4萬億左右的高額儲蓄,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比較幾個新興國家,俄羅斯、巴西都是以資源為主,印度是以服務業為主,所以中國在整個新興市場國家裏綜合優勢是比較明顯的。在這種情況下,和發達市場保持什麼樣的關係的確很需要進行戰略考量。我想整體上是要構建一個全球視野、互利共贏、結構互補的關係,還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向發達經濟體學習借鑒,從農業的角度發展現代農業,製造業逐漸向中高端發展,服務業也是要逐步進行升級。2014-06-24 16:37:04
- [黃劍輝]如果從對發達國家作貢獻的角度,在我們比較高額的外匯儲備情況下,在基礎設施建設、高鐵方面都有相應的優勢,也應該大膽地走出去。在發達國家,包括這兩年歐債危機的時候,中國也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歐元區渡過這場危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説就是要有開放的心態。發達國家也要有開放的心態,放開一些市場和技術的準入,不要限制過多;中國也要放平心態、擺正位置,不要高估我們自己,也不要低估我們自己,與發達國家構建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實現大家的共同發展。2014-06-24 16:38:43
- [主持人]過去30年中國要去歐洲作為投資,一般是看重技術或者是品牌,這兩年中國對英國投資並購的金額達到130億美元,超過此前30年的總合。17日克強總理訪英之後也提出讓金融先行,中國建設銀行業作為清算行在倫敦承擔了人民幣清算的業務。這個信號在國際金融體系當中將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對中國以後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2014-06-24 16:40:09
- [陳道富]倫敦是作為除香港以外的世界上最重要、最主要的人民幣市場,中國在倫敦直接設立一個清算行來加速倫敦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也顯示了英國對人民幣更加開放、多元的發展態勢,可能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更快、更協調、更多元的發展。2014-06-24 16:40:31
- [陳道富]如果回到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來説,中國本身就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構成分子,之前中國也在説是一個“維護者”。那麼首先是參與,中國是在學習過了以後在適當地在運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為中國金融體系走出去、和國際經濟融合做出的一個最好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參與、除了學習、除了應用以外,可能還需要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逐步的建設者。2014-06-24 16:41:34
- [陳道富]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國和國際經濟之間的交往已經從以貿易為主開始逐步加大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在金融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時候,對國際金融體系就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就需要從國際金融體系的規則來考慮我們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特點。因此,就需要在參與的過程、融合的過程中來建設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使得它能夠更加多元、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適應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經濟體參與全球化,金融體系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給中國創造一個更加有利的國際貨幣金融環境。2014-06-24 16:42:49
- [主持人]剛才陳主任談到了包容,那麼在包容發展的理念下如何對外謀求合作共贏呢?2014-06-24 16:44:21
- [黃劍輝]剛才也提到了怎麼樣能夠使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更好地合作的問題。總體上我覺得需要貫徹這麼一個方針,就是全球視野、戰略眼光、優勢互補、互利合作、搭建平臺、管控風險。2014-06-24 16:44:58
- [黃劍輝]全球視野就是説我們中國的發展未來必須要是一種開放式的經濟體,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要有全球意識。戰略眼光除了考慮短期之外,還要考慮中長期的戰略利益,商業利益也不要急於求成,我想還需要有一些戰略的考慮。優勢互補就是在包容發展的時候,如果要實現包容發展,必須是優勢互補的,除了平等合作也是優勢互補的,而且是要互利式的,而不是像以前西方式的掠奪式的、單向的。2014-06-24 16:45:39
- [黃劍輝]還有一點就是公眾、社會各界都很關注,像中國在亞非拉國家,因為我也管非洲,包括這裡的投資風險問題。所以要研發構建適合不同區情、國情的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搭建合作的平臺,因為我們開行這些年在推動國內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投資構建了很多的投融資平臺,應該説還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是一個總的方針。2014-06-24 16:47:58
- [黃劍輝]具體考慮的話,還可以把地方的合作優勢和自身的優勢結合起來,怎麼實現互補。在政府層面我個人定義就是叫網絡交互式的多邊、雙邊、多層次合作,過去可能都是一對一的,未來就是一種多邊、雙邊、多層次,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合作,還有省級政府與對方的合作。最近我也建議像我們中國的30多個省,非洲是54個國家,可以考慮引入汶川地震後的合作模式——對口合作。這樣就使中央政府的協調優勢和各地方政府的資源組合起來,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2014-06-24 16:48:09
- [黃劍輝]還有一點就是在資金的供給端解決亞非拉很多國家的資金短缺問題,可以構建若干國際化金融平臺,除了企業平臺可以搭建金融平臺,實現升級版的新型的合作機制。2014-06-24 16:49:52
- [主持人]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也好、國家也好,要面對和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主要就是恢復投資者的信心,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呢?2014-06-24 16:51:25
- [陳道富]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應該説是比較深遠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在逐步消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對中國對外投資的影響在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經濟各個主要國家的緩慢復蘇,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緩和在逐步恢復,當然現在一些發達國家正在退出量化寬鬆,在退出的過程中可能還會給中國帶來一些負面的外部影響。當然,這些直接的影響也在逐步緩和,但是中國需要直接面對可能在這些發達國家在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可能給中國的經濟、貿易和金融體系可能帶來的一些壓力,這需要未雨綢繆地來做。2014-06-24 16:51:14
- [陳道富]但是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由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採取了比較積極的政策來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衝消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一些後遺症,這些負面影響在快速、逐步地顯化,中國需要更進一步的結構調整、優化機制來逐步消化、轉化這部分當時短期應對所帶來的負面效果。2014-06-24 16:53:24
- [陳道富]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國際金融危機其實最大的影響是在思想理念上的影響,這確實是利弊都有的,它使中國看清了發達國家所謂的最優標準可能也不見得最優,促使中國開始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尋求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金融體系的一些發展。所以我覺得這種影響可能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影響,雖然對你的理念可能會造成震擊、帶來徬徨,但是現在也會是一個逐步建立自己自信的過程,逐步建立起適合自己國情的金融體系理念和實踐框架的過程。2014-06-24 16:54:40
- [陳道富]投資者信心應該説是一個長期的、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並不完全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捩點。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整個外部市場出現一個斷崖式的變化,國內市場曾經有過恢復,後來又出現波動。投資者的信心其實是對金融轉型對中國未來增長動力的把握,它可能是一個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動力潛在增長的機制,和中國這種轉型後制度體系的保證的一個信心。同時當然也是對中國政策來保證平穩過渡的看法。所以我想恢復投資者信心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不僅僅只是一個喊話或者提振投資者的信心,需要實實在在地培育和扶持新的中國增長點。怎麼在這種體制下建立適合未來經濟增長的體制機制,怎麼樣保證政策能夠和轉型相配套,同時能夠使得原來投資者受到約束的體制進一步破除,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14-06-24 16:54:58
- [主持人]您剛才説到投資者信心,那眼下的階段我們應該怎麼進行結構性調整,包括怎麼樣更好地調動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熱情或者是投資的積極性呢?2014-06-24 16:56:56
- [黃劍輝]我覺得這是一個對觀察討論中國未來中長期可行性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是學界各個方面多年來沒有完全討論清楚的問題。根據我近年來的思考,還有根據其他研究者的思考,有這麼幾點體會跟大家分享。2014-06-24 16:57:31
- [黃劍輝]第一,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學者,包括歐美的一些學者都是根據凱恩斯主義或者貨幣學的觀點,提出未來中國要從需求端的三架馬車入手,強調出口拉動轉為內需拉動;第二條是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包括國內很有名的學者也提出這種觀點。我們認為這是很大誤區,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説。因為按照這個操作不僅與中國未來的發展需要不相符,跟發展階段也不相符,而且會錯失中國未來十年到二十年難得的、高外匯儲備、高儲蓄、青少年勞動力佔比很高的重要發展機遇,會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2014-06-24 16:58:37
- [黃劍輝]我們建議結合這次克強總理訪英還有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的系統部署,根據中國過去改革開放35年已經走過的發展道路,還是應該把改革,也就是從提供新的制度供給入手,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也是小平理論的核心,增強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從供給端入手提升中國的生産力和國際競爭力。由此來制定相關的結構性改革,而不是談外需轉向內需,然後投資轉向消費,這兩個方面是非常重大的一個誤導。2014-06-24 17:01:03
- [黃劍輝]觀察韓國和德國,已經發展到今天的水平,他們是亞洲和歐洲裏面實體經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他們並沒有談過,所謂由出口轉向擴內需的問題,沒有這個問題,也沒有談過所謂投資轉向消費的問題。而且過度強調消費,據我的研究,不僅是導致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的根源,也是1929年的大蕭條的根源。1929年大蕭條就是當年鼓勵汽車大消費導致的,2008年這一場就是通過透支需求鼓勵住房過度消費導致的危機。2014-06-24 17:01:41
- [黃劍輝]所以我們覺得核心還是要堅持改革開放,從制度供給入手,同時作用於市場的供給端、需求端。去年初看到社科院李揚副院長寫過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看了很多遍,他講到在當今的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極早地從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政策的重點儘快由短期的救市和維穩轉向長期的提升效率和提高增長的潛力,每一個國家就能更快地調整好自身的結構,以適應全球更新的發展格局,也就能在新一輪全球經濟的競賽中勝出。2014-06-24 17:03:38
- [黃劍輝]李揚副院長的這段話我覺得非常值得政府官員和社會各界很好地思考。如果我們國家能夠堅持三中全會提出的這個改革方向,更好地把宏觀政策的重點由短期的、應急式的透支性的需求管理,轉向真正的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的國際供給管理,會為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源泉。再深入分析一下,因為這點從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看基本上有三種增長方式,一種是斯密增長,就是基於增長要素從而配置和國與國之間貿易的比較優勢來形成的增長;第二種增長就是熊彼特增長,就是以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産生的增長;第三種叫奧爾森增長,是源於制度創新的增長,也就是所謂改革紅利的問題。2014-06-24 17:06:26
- [黃劍輝]所以中國未來要關注的一是改革紅利,二是技術紅利,三是像中國的中西部地區還處於要素增長階段,把這三種增長放在最核心,而不是去考慮透支性的財政政策,透支性的硬票子搞就業,這都是對增長率沒有什麼提升的。因為美國擴張了半天就業,你進口的東西是越南、中國、墨西哥生産的東西,統一了半天GDP,這邊印了錢,你沒有GDP,不是你生産的,是你消費的,你消費的怎麼可能是GDP呢?怎麼可能是國內生産總值呢?所以從理論上都是有很大的誤區。2014-06-24 17:10:18
- [黃劍輝]所以除了剛才三種驅動增長方式以外,我還觀察到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教授,還有世界經濟論壇克勞斯·施布瓦先生每年推出全球競爭力的報告,裏面也提到三階段十二根支柱。一是要素驅動階段,人均GDP小于2000美元的時候,都是靠要素組合,包括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性,健康與基礎教育。中國的一些比較落後的省份,大概主要還處於這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人均GDP3000美元到9000美元,基本上是中國目前平均水平,2013年中國人均GDP6800美元,基本上中國進入了效率驅動為主的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創新驅動,是人均GDP大於1.7萬美元的時候,中國沿海省份深圳、上海這些地方都進入到了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階段。2014-06-24 17:11:05
- [黃劍輝]所以結構改革的重點應該是把斯密增長、熊彼特增長、奧爾森增長放在重要的位置,不同的省份要根據自己所處發展階段考慮有效的驅動模式,這是根本。需求端的那三架馬車,比如從出口的角度的結構調整,不是説出口轉向內需,這個是誤導,出口的話應該是提高我們國家出口産品的改善結構,提高附加值,實現出口産品的升級;投資也不是降低投資率和投資增速的問題,而是應該把投資的質量效益怎麼樣更好地提升,生産更多的高鐵、地鐵,還有更多的住房,能夠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國開行承辦國務院交辦的棚戶區改造,因為我們是提倡供給學派,比較強調解放生産量,增加産品的供給,壓低房價也是公眾比較關心的問題。2014-06-24 17:15:12
- [黃劍輝]從消費的角度,我們覺得應該提倡適度消費,因為不久前習總書記主持最新一次能源委會議,提出一個能源消費革命的概念。不是説過去所謂談增長好像能源、煤炭、電力不斷地增長就是好,其實不見得,你每天用的煤炭、用的資源耗得比較少,效率比較高了,百姓的生活也比較好了,反倒是一個好的消息。所以我認為習總書記主持的最新這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會議提出來這種新型的能源觀,還有能源消費觀,為中國指明了非常重要的方向,而且也端正中國多年來鼓勵消費、擴大消費的誤區,應該是中國古人的思想,叫知止知足,知道停止、知道滿足,適度應該是適度消費、有效消費,而不是不斷地擴大消費、擴大內需。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2014-06-24 17:16:10
- [黃劍輝]最後關於民營企業的問題有這麼幾點考慮,除了中國沿海地區,中國目前階段進入到效率創新驅動的階段,如何更好地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三中全會也提出來兩個“不可動搖”,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可動搖的。如果具體的措施可以從改善法制環境、改善營商環境入手。採取降低門檻,把一些壟斷領域、一些門檻能夠適當放下來,減少不必要的審批,從而降低民營企業的交易成本。二是可以繼續按照國務院最近不斷出臺的政策,向小微企業提供減免稅的支持,降低稅負。三是改善金融供給,發展中小微金融機構,現在中國金融結構有很大問題,大中型銀行金融機構比較多,小微比較少,未來我的建議應該形成大金融機構服務大企業,中金融機構服務中企業,小微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這樣一個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比較匹配的模式,才能很好地解決金融原理裏面的所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融資的便利性。最後一點就是建立比較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也對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的。2014-06-24 17:20:25
- [主持人]我們現在都是為了能夠釋放改革的紅利,包括您剛才提到的小微企業,包括改革都是針對小微企業的,包括商事制度改革,在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當中也有很重要的表現。那我們如何監管或者加強金融包括稅收的監管呢?其實監管是每一項改革當中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監管或者監管的透明度不夠的話,那我們的改革可能就會成為一張空白支票。那請問陳主任對加強監管這塊有怎樣的見解?2014-06-24 17:22:21
- [陳道富]監管是一個管理,所以先要定義好管什麼,為什麼管?所以首先是一個金融市場的功能定位問題,什麼事情是金融市場、金融體系來做的,什麼東西是財政體系來完成的,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功能定位,哪部分是金融體系要做的事,哪一部分是財政體系要做的事,哪一部分是兩者都要兼顧來完成的。在這種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才是一個監管怎麼樣保證這個金融體系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完成功能定位。所以要加強金融監管首先是要把金融監管的商業性、政策性、財政性做一個比較明確的區分,在這個基礎下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後進行監管。2014-06-24 17:22:44
- [陳道富]而監管又會涉及到監管職責的劃分和監管的一些具體環節。中國現在的監管到目前還是以分行業的、以機構為主的監管體系,而且現在的金融體系越來越表外化,影子銀行的發展表外化,民營銀行的體系越來越機構化、規範化、陽光化的發展,會看到原來不同領域的金融體系在相互融合,原來不受規範的體系要扶起來了,要機構化、規範化,即使是現有的一些金融體系也在繞開金融體系和民間金融體系連起來,所以現在金融體系已經出現了交叉、融合、混合的態勢,所以這就給監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014-06-24 17:24:01
- [陳道富]除了金融體系定義,還要和行業管理、政府管理有一個區分,甚至和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職能、貨幣政策的職能包括貸款人等做一個區分:哪些是存款保險中央銀行的職責,哪些是監管部門的職責,哪些是金融機構應該有的管理,甚至哪些是投資者、消費者自己承擔的,然後才能找到監管的定位。 2014-06-24 17:25:28
- [陳道富]然後才是監管的問題,國際上有很多成熟的監管可以借鑒,核心是怎麼樣根據中國的金融實際創設出符合中國的監管技術、監管環節。我覺得這個機制監管部門已經做了很多的試探,怎麼樣在現有的交叉領域做到更加清晰,能夠權責更加明確,不要出現道德風險,怎麼樣管住他的行為,不要出現力量的失衡,怎麼樣保證投資者和消費者,這裡面有很多的基礎加強監管。2014-06-24 17:28:19
- [陳道富]從組織角度就要涉及到監管部門之間協調問題、權力配製問題,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工問題,這都需要進一步分清和劃定。這個過程中還要涉及到監管本身成本的問題,管理職能如何分配除了整體的金融安全以外還有一個效率的考慮,而效率背後還有一些透明度的問題,怎麼樣通過提高透明度,提高大家的可預期性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監管不是為了束縛大家,也不僅僅是為了把風險完全控制住,監管本身就是處理風險的,就是一個發展和監管雙向的過程,所以要增加透明度,很重要的是增加可預期性,明白這個規則是什麼,在監管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更加透明的環節,知道最後的結果,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加強監管信息的披露,使得監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公平、巡租現象得到盡可能的降低。我想這是從整個體系來提高整個金融監管的。2014-06-24 17:29:38
- [主持人]中國在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很多行業、制定的制度都是交叉的,包括現在走的新興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金融是有很多層次的,也可以説是在世界上遇到高難度的包容和發展,您認為我們在走這樣的道路的過程中如何理順這種多層次的發展?2014-06-24 17:30:57
- [黃劍輝]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因為談到新型工業化,我們要先看原來是什麼情況,我們才能看清新型的必要性和方向,從傳統的工業化,包括歐美日曾經走過道路的傳統的工業化、城鎮化,都曾經走過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高污染為特徵的,農村地區也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河流、土壤都造成了很多的問題,總體上這種模式對中國來説肯定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國家也以製造業為主,不可能還按照原來那種路徑去推進。奧巴馬在一次國情諮詢上也講過如果還是按照老的消費模式、生産,五個地球也不夠。2014-06-24 17:31:35
- [黃劍輝]所以看清這個問題所在和不可持續以後,我們這種新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方向應該實現三個轉變:一個是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第二是由短期發展轉向關注可持續發展轉變;第三是靠單純的從能源驅動向效率驅動轉變。如果能夠實現這三個方面的轉變,用更少的資源實現高效率的發展,減少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並且引入新的技術和必要的投入進行治理,就能走出一條既能夠使中國自己這麼一個大國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與鄰國和睦的發展之路——比如我們現在的霧霾問題對鄰國也有影響。談到世界的包容發展問題,所以也要考慮對鄰國的影響。2014-06-24 17:31:42
- [黃劍輝]還有一點,我這幾年也去過若干次非洲,其實亞非拉很多國家還是很關注中國的發展經驗的,咱們不敢講模式,就是發展的經驗和路徑。所以中國如果能夠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道路,就可以對亞非拉國家發揮示範作用,這種示範作用對全球的包容發展也很有意義。比如説非洲的工業化,對於一個大洲、一個大型的幾十個國家的非洲來説工業化是它繞不過去的階段。我們提出一個建議,引入非洲工業園這種園區式的發展,集中上下游産業鏈,對污染物進行集中治理,這也是很好的包容性發展的模式,所以除了理念方面還要找到比較有效的路徑。2014-06-24 17:35:02
- [主持人]剛才黃院長提到了包容性的發展,現在特別像總理這次赴英訪問給我們帶來了2015年中英雙方1000億美元的經濟貿易額,這對很多企業來説將其中受益。未來我們還會和更多的國家建立這樣的關係。請問兩位專家,今後還會有怎樣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2014-06-24 17:35:32
- [黃劍輝]我覺得中國和英國是兩個非常有標本意義的國家,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她也是十八世紀的老牌工業化國家,中國是21世紀的很重要的新興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首先是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很強,比如説英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還有發達的金融以及先進的科技,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比較領先,而節能環保是中國很需要的技術,倫敦金融城這種比較先進的金融業模式都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2014-06-24 17:37:26
- [黃劍輝]從中國方面來説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市場,還有大量的外儲,還有以高鐵為代表的有競爭力的製造業,這幾個方面,特別是我們國家搞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資金能力還有技術能力都是全球很難再找到的。英國經過這麼多年,它的地鐵、基礎設施都有所老化。所以從剛才分析的幾個方面看,中英兩國應該説還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間的。實現這1000億美元的增長,我覺得應該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除了兩國之間的合作,因為我這兩年在研究中俄參與非洲發展方面的課題,也與英國的國際開發署,還有英國的相關機構也進行過幾次會談,除了在中英兩國本國之內,在促進亞非拉國家發展,特別是非洲發展方面開展聯合規劃、聯合融資,成立合資金融機構和合資公司,我覺得也完全是可以拓展的一個空間。2014-06-24 17:39:13
- [主持人]那這一次國際金融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加強合作的意義又何在呢? 2014-06-24 17:42:11
- [陳道富]國際金融組織對我國的作用其實是不同組織、不同階段對中國的作用是不太一樣的,但是總的來説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剛剛開始國際組織對中國來説可能是提供一些援助性的資源,後來逐步轉到一些金融技術,在和IMF等各種國際組織的合作中,中國學習了先進的國際技術,在一些項目合作中近距離地學項目管理,包括亞洲開發銀行等等,從資源走向了技術。2014-06-24 17:42:35
- [陳道富]到了現在國際金融組織對中國來説就會涉及到規則層面上的,怎麼樣根據中國的情況設立一個規則,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裏面已經走出了單方面對我國的一個作用,因為我們原來更多的在國際金融體系裏面更多的是一個棋子,其實我們要麼是借助國際金融市場、國際組織來發展,或者是被這些國際金融組織在作一個典範在使用的。隨著中國的成長,中國在逐步逐步地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從簡單的資源、技術的層面走向了規則的層面。2014-06-24 17:44:31
- [陳道富]所以如何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合作它的意義就開始凸顯了,原來的合作是一個資源技術層面的,現在的合作是通過合作相互了解,來實現共榮,在共榮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影響之後就會影響國際經濟交往或者規則體系,使得它能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相應的適應性調整,更加有利於中國。所以合作的作用在於最後實現的共贏,是在共榮的過程中,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調整來實現的。2014-06-24 17:45:21
- [主持人]英國對中國還是相對非常友好的,但美國對中國還是有一些抵觸,常常會以安全性的壁壘把中國拒之門外。這對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發展,是否還是會産生一些制約的影響? 2014-06-24 17:46:47
- [黃劍輝]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問題,也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從我的思考和與其他研究者的探討來看,目前可以定義為中國處於一個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戰國時代。先秦時期有春秋戰國,現在是冷戰後的群雄並起趨勢。面對這樣的態勢,如何去找到中國比較正確的戰略,制定一個新的戰略思想,也可以説是一個新的戰國策。其實三中全會,還有十八大已經指明了大的方向。剛才你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必須要面對和回答的問題。2014-06-24 17:48:12
- [黃劍輝]所以目前的現狀在這幾個大國裏面,美國在金融業明顯處於霸主地位,無論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有世行,由美方主導,或處於美國主導、中方相對來講增長比較高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有一定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要很好地應對,既做好維護者又做好建設者和創新者,為全球的和平發展做出貢獻。“和平發展”這個詞我覺得因為最近看了鄭永年教授的一篇文章,就是18世紀英國主導的時候,現在談的是中英,它的時代精神叫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美國主導的20世紀是以“自由民主”作為時代精神的。鄭永年教授也提出來21世紀不敢説中國主導,應該説是中國倡導,以“和平發展”為核心,在這種情況下要倡導和平發展,在與美、英、德、日、俄、印這些國家的和平發展、和平競爭過程中,我覺得可以考慮採取與盡可能多的夥伴進行合作。2014-06-24 17:50:46
- [黃劍輝]其實英國現在也有很強的意願跟我們進行合作。中國在面對東海、南海問題這兩個矛盾比較集中的地方,應用中國古人的傳統智慧,遠交近攻。與歐洲方麵包括亞洲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包括金融方面的合作,我覺得是應對外部變化,實現中國更好的發展,提升中國整體競爭力,還有金融業的競爭力。如果把對方金融管理的經驗,比如剛才談到英國的優勢,與中國資金的優勢組合起來,這樣對促進兩國的和平發展,促進全球的和平發展都有重大意義。2014-06-24 17:53:16
-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嘉賓在百忙當中能夠接受我們的採訪,對中國和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容為廣大網友進行解讀。再次感謝兩位嘉賓,也感謝廣大網友對本次訪談的關注。再會。2014-06-24 17: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