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於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推動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續積累、開放和轉化應用。我們網友對科技報告制度非常關注,多問到科技報告與科學論文和科技檔案有什麼區別,科技報告制度由誰統籌實施?社會公眾怎樣共享科技服務?《意見》的各項規定如何落到實處?今天我們邀請到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葉玉江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賀德方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歡迎兩位嘉賓。2014-09-18 10:00:00
- [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 葉玉江]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到中國政府網跟大家討論交流關於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有關問題。2014-09-18 10:05:05
-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 賀德方]各位網友,上午好,我非常願意回答大家對科技報告指導意見當中的一些問題。2014-09-18 10:05:50
- [主持人]這個報告出臺背景是什麼樣的?我們國家有沒有科技報告這類的系統制度來規範它,在國際上又是什麼樣的現狀?大家都很感興趣。2014-09-18 10:06:08
- [葉玉江]科技報告對於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用非常巨大。我們國家科研工作近些年發展特別快,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投入也在大幅度增長,科研成果快速增加。大量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過程,怎麼樣把它完整地、系統地保存記錄下來,留給後人使用,這個意義非常巨大。科技報告就是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國際上已經先走了一步,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尤其是美國建立這個制度已經很多年了,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科技報告體系。我們國家早些年很多方面、很多專家在呼籲加快建立這樣一個制度,特別是錢學森先生早年就呼籲我們國家要重視這樣一項工作。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進行這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2012年中央6號文件,包括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建立科技報告制度作為2014年重點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部牽頭加快推進這些方面的工作。2014-09-18 10:07:29
- [主持人]我們也很想知道怎麼看待這樣一份意見出臺以後的意義?2014-09-18 10:09:03
- [葉玉江]做好科技報告工作的意義非常重大。第一方面,它是持續地積累國家知識財富,這個我們起步了,要把科研工作産出記錄下來,保存下來。時間長了以後,就形成國家一個完整的科技報告體系,是我們國家整個知識財富的集中體現。後人再來做科學研究就可以參考和借鑒前人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這樣對於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2014-09-18 10:09:13
- [葉玉江]第二方面,科技報告對於科研管理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對科技報告系統地梳理以後就可以了解科研工作部署的情況和效果,我們部署了哪些工作,産生了什麼樣的成果,在科技報告裏就有很好的反映。另外,對於解決目前科研工作重復交叉也有借鑒和啟示,比如同樣內容或者相似內容的報告是不同的項目,那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項目安排的重復程度。作為政府部門對優化科研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014-09-18 10:10:40
- [葉玉江]第三方面,科技報告某種意義上講是科技成果很客觀的體現。把它系統地保存和整理以後,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能夠共享到,對推動成果轉化的人來講就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系統地梳理科研工作産生的成果,用他們的眼光來判斷哪些成果可以轉化。2014-09-18 10:11:42
- [主持人]我們國家對於這些科學研究記錄的現狀是怎麼樣的?科技報告和科技論文、科研檔案這些科技文獻又有什麼區別?起到的作用又有什麼不一樣?2014-09-18 10:12:22
- [賀德方]在指導意見當中對科技報告的內涵已經作出了很明確的規定,講到它是描述科研活動過程、進展和結果,並按照標準的規範格式編寫的科技文獻,從深層次來説它是一種文獻。它和論文、檔案都屬於科技文獻範疇。包括科研活動的過程管理報告和描述科研細節的專題研究報告。科技報告産生自各類科研項目的研究活動之中,詳實記載了項目研究工作的全過程,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它的重要性也就在這兒。2014-09-18 10:13:14
- [賀德方]科技報告內容詳實、專業,能如實、完整、及時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術、工藝和過程等特點。其他科研人員根據科技報告的描述是可以重現科研人員做科研的過程和結果,首先是專業性比較強,內容非常詳實。我們現在收集的國內報告,包括美國的報告,有的有幾百頁,我們發表的論文肯定沒有這麼長,所以專業性很強。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因為它描述了詳細的過程,能夠重現結果。2014-09-18 10:15:05
- [賀德方]另外,時效性比較強,隨著科研過程隨時産生。還有就是出版週期不固定,根據研究的需要,技術節點需要提交描述這個過程它就會提交。還有一點就是它雖然有嚴格的編寫規則,但是一般不通過行家和專家的評審,編寫以後是按照所在單位經過審核以後按程序提交。還有就是它管理比較嚴格,有嚴格的密級劃分和使用限制範圍,確保科技報告的安全和知識産權。因為它是隨時提交,研究人員還沒有發表論文和申請專利,他可以作出延時的申請。2014-09-18 10:16:00
- [賀德方]科技報告描述的更詳細,科技論文在期刊上發表是經過嚴格專家篩選的,一般是發佈結論,很少讓你講原理和方法的。科技論文可以啟發你的思想,但是沒法重現過程,但是科技報告既能啟發思想,又能重現過程。科研檔案更多是圍繞管理目的,從組織管理的角度,檔案當中記錄的更多是組織管理環節的東西,科技報告恰恰是側重描述整個研究過程當中的技術環節。科技報告建成以後是科技檔案的組成部分,但是它不能替代檔案,現有檔案系統對技術的描述是比較少的。2014-09-18 10:17:09
- [主持人]科技部已經率先開展了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試點工作,科技報告制度建設進展怎麼樣?有什麼樣的經驗值得推廣?2014-09-18 10:18:45
- [賀德方]剛才葉司長回答問題時已經提到,這項工作是在中央6號文件當中明確提出的要求,科技部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率先啟動了試點工作。試點工作主要是從國家科技計劃開始的,科技報告共享服務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我記得2013年年中時就開始在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中率先啟動了科技報告試點工作,明確要將科技報告作為深化科研項目管理改革的重要舉措,並且要把這項工作納入科技計劃管理流程。目前,對於各試點計劃的新立項目,在任務書中明確了科技報告呈交數量和時間節點要求。對在研項目也修改了驗收報告的模板,明確提出補充科技報告的要求。2014-09-18 10:19:36
- [賀德方]作為國家科技報告開放共享的平臺是在今年3月1號正式開通,在這之前有過兩個測試版本,一個是去年10月底做了全網的測試,廣泛徵求意見。在今年1月1號進行了第二次大範圍徵求意見,後來經過反復修訂,聽取科研人員意見之後,3月1號正式開通了。科技報告工作影響在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整個科技報告服務系統中收集的科技報告數量大概有16000多份,實名註冊人數達到了12000人。為什麼提到實名註冊?我們要了解在這個系統當中查閱科技報告的人的完整信息。整個網站點擊量達到了1200多萬次,社會公眾通過微博、博客和論壇對系統作了3000多次轉載和評論,大家普遍認為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意義重大,是國家科技計劃邁向對公眾交賬,實現問效制、問責制的重要步驟。2014-09-18 10:22:25
- [賀德方]科技報告在積極應對社會重大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等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強化科技攻關工作的支撐服務,促進先進實用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在今年年初,我們依託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專題”。科技專題把科技報告、標準法規、論文專利、專題論壇、關鍵技術、應用案例等6類服務內容有機整合起來,目前系統數據總量已超過4萬條。特別是科技專題展示了210余項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技術的應用案例,每個案例列舉了該項目的主要工藝原理、所屬關鍵技術、設計創新特色、主要技術指標、投資及運行效益分析、用戶意見、技術信息諮詢單位及聯絡方式等,社會公眾對此高度關注,普遍認為這充分體現了科技部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信心和決心。2014-09-18 10:25:14
- [賀德方]還有就是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同時不僅僅在政策法規層面,剛才講到科技報告要按照標準的規範和格式編寫,我們制定了《科技報告編寫規則》等4項科技報告國家標準,並與科字口、重點行業等部門就國家層面科技報告組織管理機制和部門科技報告制度建設達成了共識。2014-09-18 10:26:50
- [賀德方]我們在試點過程中也積極營造科技報告工作的良好環境。去年在科技部計劃司的組織下,我們在全國組織了數十場的專題報告會,既分國家科技計劃領域,也分地區,按照部裏的要求,力爭對承擔國家科技計劃的科研人員進行全覆蓋,我們直接培訓了7000多人,所以這個工作要做細,因為它是一個新的東西。從我們的工作當中,我們覺得試點工作積累的經驗也得到了行業、地方和基層科研單位的認同,廣大科研人員對它的認知逐步深化,全面啟動這項工作的條件也已經成熟了。2014-09-18 10:31:01
- [主持人]網友對意見當中提到的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技項目必須成交報告,那應該怎麼理解?還有網友問,哲學社會科學要不要交科技報告?2014-09-18 10:31:28
- [葉玉江]這個問題很好理解,財政性資金,有中央財政也有地方財政,只要是財政資金都是納稅人的錢,拿了納稅人的錢就要向納稅人交賬,這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要求。科研人員拿了納稅人的錢,你幹什麼了,幹出什麼了,你必須要有一個交代,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科技報告不是説財政性資金才産生科技報告,比如企業做的研究,它也可以有科技報告,國外就有很多,科技報告是企業研究産生的。對那些我們不做硬性要求,但也是鼓勵的。但是對於財政性資金,我們有道理、有理由提出這個要求。2014-09-18 10:31:43
- [葉玉江]另外,對於拿到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研項目作出科技報告,國外也有先例可以借鑒,歐美國家對此都有明確嚴格的要求。網友講的社會科學要不要交科技報告,《意見》中的科研活動目前僅包括自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活動等,哲學社會科學類研究項目如有積極性呈交報告,我們建議這一類研究可以參考借鑒《意見》的一些要求,因為這也是我們國家的管理體制問題。歷來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分開管理的。科技部主要涉及的是自然科學研究,我們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在中宣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是另外一條線。現在來看,兩方面的交叉融合也很重要,但還在過程中,等融合到一定程度以後,規定就會統一。2014-09-18 10:33:24
- [主持人]科技報告會不會涉及到商業機密?2014-09-18 10:35:38
- [賀德方]我在解釋科技報告內涵的時候也涉及了一些,因為它是伴隨科研過程隨時提交産生的。顯然存在網友提到的保護報告完成人的權益問題,這也是我們在設計系統當中重點考慮的問題。現在系統把用戶分成三類,對社會公眾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就可以了解科技報告文摘的一些消息,他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但是要想了解科技報告的全文信息,一是要實名註冊,另外科技報告撰寫人可提出三到五年的延遲公開時間。延遲公開和知識産權保護問題不能成為拒絕提交科技報告的依據。保存在系統當中的科技報告每一頁上都有水印,看報告的人是從哪個渠道來的,看報告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通過系統都能有深入的了解。2014-09-18 10:36:24
- [主持人]作為類似科學研究的人知道已經有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對於具體的研究過程公開還是有一定延遲的,考慮到了版權問題。2014-09-18 10:38:54
- [賀德方]科技報告的系統從國家層面是一個龐大的科技信息資源系統,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有很專業的分工,搞化學的人不一定關心石油領域,他可能關心物理和數學。我們這套系統建立以後是為科學家共同體或者群體,通過報告可以借鑒了解別人在幹什麼,不要重復申請。有這套系統以後,你重復申請,我們在立項時一查就知道。2014-09-18 10:39:23
- [主持人]科學家也有這方面的自覺性,如果他知道別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一定會轉方向或者從事一些改變。2014-09-18 10:40:59
- [賀德方]對,但是因為以前沒有這套系統時就很難避免。中央部門之間就有不同的計劃,省裏也有,包括地市一級都有科技投入,現在中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地方科技投入也是很大的。沒有這樣一個系統,在短時間了解國家層面資金到底支持了哪些團隊和方向是非常困難的,有了這套系統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系統管理技術,很容易就了解了。2014-09-18 10:41:27
- [主持人]撰寫提交科技報告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説是一個自覺行為還是強制行為?他們更願意或者更主動地從事這件事情或者我有這個義務和責任把它寫下來?怎麼樣更好地引導科技工作者做好這項工作?包括怎麼樣提高科技報告質量?2014-09-18 10:42:56
- [賀德方]首先,科研人員申請的項目如果是國家各級財政支持的項目,撰寫科技報告就是科研人員的責任和義務,是強制提交的。其實美國也一樣,美國能源部門的項目明確規定,申請超過25000美元的項目必須按照規定來提交報告。從另外一個角度,撰寫科技報告也應該成為我國科研人員的一種職業能力和習慣。科研人員如果不寫報告,課題就沒法驗收,沒法驗收就沒法申請新的科研經費,所以這是強制的責任和義務。同時科研人員寫報告以後,如果別人根據科技報告沒法重現科研過程,你説他是科學研究嗎?科學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可以重現、檢驗。2014-09-18 10:43:21
- [賀德方]再往深説一下,科研人員非常關心他提交了報告,是不是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們已經提到了,我們設計系統時把用戶分類,公共用戶可以看到科技報告的基本信息,甚至有些基本信息也要再延遲一段時間再公開。我們給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充足的時間,一般三到五年,這個週期已經很長了,但是科技報告是必須要提交的。2014-09-18 10:47:23
- [賀德方]關於質量,他不需要同行評審評議,科研人員按照要求寫完以後,本單位審核以後,按照系統就提交了。再往上作為報告的各級管理部門和收藏部門來説,也不對內容進行審查。那怎麼控制它的質量?你提交科技報告到這個系統對外開放共享後,你的同行會看,同行在看的過程中會驗證這個人的研究有沒有做假,有沒有抄襲數據,通過這樣的系統來解決。因為沒有這套系統就沒有辦法實現。2014-09-18 10:50:30
- [主持人]這是完整保存的,實際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歷史,經不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在提交報告的時候,我們的科研人員會想到。2014-09-18 10:51:14
- [賀德方]美國的科技報告是1945年開始的,它用了30年時間才形成規模。形成的過程當中,包括法律的健全,質量的提升是有一個過程的。2014-09-18 10:51:38
- [主持人]那科研人員有沒有這個習慣?能力又怎麼樣?2014-09-18 10:51:50
- [賀德方]如果有制度約束,習慣慢慢就形成了。現在也不是説絕對沒有,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報告系統1980年就建設起來了。美國也是先啟動的國防部的AD報告,20年以後才開始啟動民口的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科研發展的階段到了,科技投入也到了,科技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逐步發揮了。2014-09-18 10:52:19
- [主持人]目前狀況我們理解是不是科研工作者在很繁重的科研工作當中再撰寫報告是一種負擔,會不會是這種狀況?2014-09-18 10:55:29
- [賀德方]在科研過程當中本身就要記錄過程,你説搞研究只看不記錄,那過幾天你就看不到了,科研人員本身就有記錄,只不過機構和政府層面沒讓他提交這個記錄。我覺得並不是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把過程積累下來,對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也是一種提升,對機構來説是一種科技財富福祉。每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一萬億,形成這樣一個財富,是全體國民共同的科技財富。2014-09-18 10:55:50
- [主持人]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你做試驗時是要記錄的,數據、得到的結果等各個方面都是要記錄的。2014-09-18 10:57:52
- [賀德方]現在就是要按照標準格式記錄,還要提交,還要經得起同行的檢驗和歷史的考驗。2014-09-18 10:57:59
- [葉玉江]科技報告工作剛剛啟動的時候,可能很多科研人員會覺得是負擔,所以我們要強制,慢慢形成習慣。但這是最重要的要求,別的負擔可以減輕,這個負擔不能減輕,這是基本義務,國際上都是這樣做的,你做科研人員必須要有這個意識,我做科研就要提交科研報告,根深蒂固,其他東西可以簡化,這個東西不能簡化。2014-09-18 10:58:45
- [主持人]網友騎上飛馳的火車説,在美國,大型企業都建立了科技報告制度,甚至比政府科技報告制度更嚴格,我們國家企業沒有類似的政策鼓勵和引導他們開展科技報告的工作。《意見》提出,"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項目主管機構、項目承擔單位各負其責,建立協同創新的工作機制",該如何理解這一要求?2014-09-18 11:00:21
- [葉玉江]我們提出建立系統的科技報告體系,幾乎要涉及到所有的科研項目,各級各類。所以要把這樣一個複雜的事情做好,必鬚髮揮各方面的作用。《意見》裏特別提出不同層面的機構作用,特別是明確了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目前就是科技部要做什麼。第二是項目主管機構,比如説農業部的項目、衛生計生委的項目,這些項目主管機構要做什麼。第三是項目具體承擔單位。比如説北京大學、中科院物理所,這些是具體單位。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職責。只有大家都動起來,才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才能夠把複雜的系統工程做好。《意見》對三方面的責任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於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要做好統籌規劃和監督檢查的工作,要制定標準規範,要對各個地方和各個部門工作進行業務指導,還要委託相關機構對全國範圍內的科技報告進行接收、收藏、管理和共享服務。2014-09-18 11:01:04
- [葉玉江]對於項目主管機構,就是對於地方和部門,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科技報告工作做好。在這個基礎上,同時要向科技部及科技部委託的管理機構定期報送非涉密和解密的科技報告。對於項目的承擔單位,特別強調了法人責任,這是第一責任,要求承擔單位要建立工作機制,組織科研人員撰寫符合要求的科技報告,並及時向項目主管機構呈交科技報告。要組織科研人員來寫,寫的環節是最重要的,寫得好不好、質量高不高,這是最重要的。所以三方面的要求都很明確。2014-09-18 11:03:35
- [葉玉江]這裡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員的作用,報告是科研人員寫的,科研人員是撰寫報告的主體,但另一方面,科研人員也是報告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報告主要是科研人員使用的。我們希望科研人員將寫一個好的、合格的科技報告作為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要強化責任意識,要對報告的內容和數據的真實性負責,要增強可讀性和可用性,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要在這個過程裏不斷想辦法,引導各級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能夠朝這個方面去發展。2014-09-18 11:05:28
- [主持人]《意見》提出要"堅持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請問該如何理解?2014-09-18 11:06:32
- [葉玉江]這個問題跟前面也是相聯絡的,要建立統一的、系統的、全面的、完整的國家科技報告體系,這是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所以要分步來走,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美國從1945年開始起步做這項目工作,用了二到三十年時間才形成一個基本框架,才有一個基本模樣,才有一定影響力。國際經驗對我們來説也是很重要的借鑒。整個科技報告裏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涉及到不同層面。從科技報告本身來講,它也涉及到組織架構、政策制定、部門協調,以及政策法規、組織管理、收藏服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分階段、分步驟的推進實施,不能急於求成。2014-09-18 11:06:54
- [葉玉江]我再重復一遍,美國用了二三十年時間才有了大體模樣,這個很重要,我們可以借鑒,雖然我們國情和國外不一樣,但是基本規律是一樣的,是跨越不過去的,科技報告工作要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在發揮科技行政部門引導作用的同時,一定要發揮好各個地方、各相關主管部門的作用,把地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另外要有試點,前面講到的科技計劃已經先行一步,這些規範要求能不能行得通我們已經試過了,《意見》正式發佈以後,我們要把這個作為示範提供給相關部門和地方,把我們已經做的工作全面公開,希望各個相關部門和地方在我們試點的基礎上,把科技報告工作做好,逐步形成上下聯動的科技報告工作機制。2014-09-18 11:09:29
- [主持人]《意見》非常突出地強調"科技報告的完整保存和集中收藏",請問該如何理解?2014-09-18 11:11:58
- [賀德方]對於科技報告完整保存和集中收藏,實際上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就科技報告本身來説,它是要描述整個過程的報告。我們特別重視收集專題報告,以及根據技術節點要求提交的技術報告。另一方面,對社會資金資助的科研活動形成的科技報告,我們是引導,不能是強制,因為可能更多的是在企業內部,它要建成一個百年老店的話應該有這種完整積累,我們國家企業的管理和國外相比可能創新積累沒有國外完善。我們對於企業的科技報告主要是引導,公開的科技報告可以向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提交。完整保存包括一個項目本身報告是完整的,還有就是體系上也是完整的。2014-09-18 11:11:56
- [賀德方]美國和中國都一樣,沒有良好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就不可能建立高水平的體系,因為不保護撰寫者的合法權益,他交報告的質量自然就打折。所以我們設計這套系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開放共享是在保護知識産權和尊重科技報告提交者權益的基礎上設計的,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們對科技報告的國際交流很關注,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開展國際交流。2014-09-18 11:18:15
- [主持人]科技報告制度指導意見一齣臺,國外是什麼反應?2014-09-18 11:21:22
- [賀德方]美國、日本、韓國都有接觸,希望互換一些報告,但是我們還是試點階段,究竟我們能夠跟他們交換什麼報告,我們要研究清楚了。美國公開的報告只有10%,我們不是收來報告全部公開,不設限,不會這樣的。2014-09-18 11:22:18
- [主持人]應該説我們的職能部門已經完全想到了知識産權保護的問題,報告提交人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了。2014-09-18 11:22:35
- [主持人]對於有可能出現的不正當行為有什麼防範?2014-09-18 11:23:06
- [賀德方]我們科技報告服務系統的網管部門有嚴格的管理,包括公眾瀏覽文摘的時候,出現異常的下載和使用現象,我們都是有控制的。2014-09-18 11:24:46
- [主持人]關於貫徹落實《意見》,近期有什麼具體的工作安排?2014-09-18 11:27:01
- [葉玉江]《意見》的出臺,從我們具體推動這項工作的人來講是件大事,是這項工作的重要里程碑。這個《意見》是國辦轉發的,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全國上下各方面都有共同的遵循,大家都按照這個《意見》要求分工負責推進相關工作。《意見》的發佈標誌著這項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下一步工作主要是這樣幾方面:第一,選一些基礎好的部門,儘快進入部門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實質性階段,按照要求把報告收集起來,部分公開的科技報告要提交到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上來。第二,在地方上也要選一些試點,我們準備選5到10家基礎較好、積極性高、具備一定區域特色的省市,11月中旬能夠形成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範圍、總體目標和時間節點,將地方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真正推動起來。2014-09-18 11:27:24
- [葉玉江]第三,起草國家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管理辦法,這裡除了規範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責任義務以外,重點是放在怎麼樣保護知識産權,要作出一些明確規定,打消科研人員寫科技報告時的顧慮。科技報告交給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以後,怎麼來共享,怎麼來提供服務,我們要有一個專門的管理辦法,這個管理辦法研究制定好以後放到網上,讓大家都知曉放心。第四,《意見》的精神內容要進一步宣傳,讓家喻戶曉,各個管理部門、科研單位,特別是廣大的科研人員都了解科技報告的要求、基本做法,對《意見》的相關內容都要熟悉了解,在全社會營造科技報告工作的良好環境。2014-09-18 11:31:37
- [主持人]最後希望兩位嘉賓就今天主題再説一句作為結束語。2014-09-18 11:33:06
- [葉玉江]很高興今天跟各位網友初步討論了一些科技報告的相關問題,希望在以後能夠更多的進行深入討論,非常樂意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方面的問題。儘管國際上有經驗可以借鑒,但對我們來講是一項新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會有許多這樣那樣新的問題,我想這些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一起來研究討論,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科技部作為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很願意跟大家一起交流討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把落實《意見》過程中的相關問題解決好。2014-09-18 11:33:42
- [賀德方]借這次訪談機會,歡迎廣大網友能夠登陸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剛才網友提出的問題,我們在服務系統當中都有詳細的解答,也有公開徵求意見的渠道。短暫的訪談結束了,希望大家就科技報告這項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向我們提出。這個系統今年3月1號開通以後,目前已有16000多份科技報告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共享服務。按照要求,到2014年年底會有6萬份的科技報告和相關科技文獻資源整合在一起,這是我們為中國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了解國內同行最新進展的新渠道、新平臺。大家在《意見》發佈以後有什麼問題,隨時在平臺當中了解,我們也隨時做一些解答和服務性的工作。2014-09-18 11:35:29
-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網友的關注,下次節目再見。2014-09-18 11: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