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定於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當前農業農村政策、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等方面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 據今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糧食産量首次實現了連續四年的增産,對此西方媒體認為此數據不真實,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有專家認為農産品價格上漲不會推動CPI由結構性上漲轉為明顯的通貨膨脹,請問您持怎樣的觀點?今後我國的農産品價位持續高位運行,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陳錫文: 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是準確的,因為它的統計方法是科學的。在涉及農村的統計數字有兩類數據是國家統計局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直接從農村獲得的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發佈,而不是一級一級政府層層上報以後匯總再發佈的。關於主要農産品的産量和收入,是國家統計局根據隨機、等距抽樣的原則,在全國2000多個縣中抽出了800多縣,在這800多個縣中又抽中67000多個農民家庭,根據這些抽樣調查的數據,由全國統一匯總,由統計局直接發佈。另外兩點也可以佐證統計局的數據是準確的:第一,2007年中國的穀物是凈出口;第二,全球穀物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的穀物價格雖然也有所上漲,但是和國際市場價格水平相比,漲幅明顯低得多。從這些方面判斷,我認為統計局公佈的2007年的糧食産量不會有大的誤差。
至於CPI會不會直接引起通貨膨脹,這需要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條件。CPI確實有傳導作用,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進而可能引起企業成本的上升,進而引起生産資料價格和其他消費價格的上漲。如果各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控制,CPI不斷上升,還是有可能引起明顯的通貨膨脹。因此,中國政府最近一段時間對CPI指數上漲高度關注,並且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CPI指數,其目的都是為了避免通貨膨脹。
農産品價格問題。一般人可能想象農産品價格上漲就會給農民帶來好處,我想這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隨著農村生産的專業化,越來越多的農民並不是自給自足,他的生活消費品包括很多食品,也是通過市場購買的。如果物價水平過高,一方面會引起城市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問題,另一方面會引起工資成本上升,同時導致生産資料成本有上升。因此農産品的價格還是應該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不能追求過快的上漲。這個合理的水平應該是價格能夠補償成本之後,對從事農産品生産的農民來説仍然是有利可圖的,必須要保證農民願意從事農業生産,這樣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