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概況 國家機構 政府機構 法律法規 政務公開 政務互動 政府建設 工作動態 人事任免 新聞發佈 網上服務
文字實錄 
[主持人張登義(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主席、海洋局原局長)]尊敬的曾培炎副總理,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2007-03-01 09:06:25]
[張登義]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啟動儀式,它標誌著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將正式開始實施。我作為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主席,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在主席臺就坐的各位領導和嘉賓。他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同志;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平同志;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同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同志;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同志;外交部部長助理李輝同志;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大使芮捷銳先生;挪威王國駐華使館大使赫圖安先生;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同志。 [2007-03-01 09:07:50]
[張登義]出席今天啟動儀式的還有來自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測繪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的領導同志。 [2007-03-01 09:08:26]
[張登義]今天應邀出席儀式的還有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厄瓜多爾、芬蘭、法國、德國、冰島、印度、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南非、西班牙、烏克蘭、美國、烏拉圭等《南極條約》協商國和北極理事會成員國駐華使館的各位代表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北京辦事處的代表。 [2007-03-01 09:08:51]
[張登義]在此,我謹代表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向出席今天啟動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以及新聞媒體的記者同志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2007-03-01 09:09:19]
[張登義]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啟動儀式現在開始。 [2007-03-01 09:09:38]
[張登義]首先請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同志簡要介紹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 [2007-03-01 09:09:53]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尊敬的曾培炎副總理,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中國是第四次國際極地年的發起國之一,國際極地年活動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4月,由外交部、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衛生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局等有關部委成立了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在該委員會的指導下,國家海洋局組織中國科學家們積極參與了國際極地年的策劃,並制訂了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為國際極地年的推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007-03-01 09:10:31]
[陳連增]現在,我代表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就中國行動計劃作一簡要介紹。 [2007-03-01 09:11:05]
[陳連增]聚焦極地科學前沿,圍繞國際極地年六大科學主題,結合中國在南北極若干區域的考察和研究基礎,是我們制定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的原則。中國行動計劃由南極普裏茲灣-埃默裏冰架-冰穹A的綜合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劃、北極科學考察計劃、國際合作計劃、數據共享和公眾宣傳計劃組成。 [2007-03-01 09:11:25]
[陳連增]第一,南極普裏茲灣-埃默裏冰架-冰穹A的綜合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劃(簡稱PANDA計劃)。該項計劃是由中國科學家牽頭組織的大型南極考察與研究計劃,是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的核心計劃,也已成為國際極地年核心科學計劃之一。 [2007-03-01 09:11:46]
[陳連增]PANDA計劃考察斷面北起普裏茲灣海域、南至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沿斷面涵蓋了東南極冰蓋最大的冰流系統、南極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團的重要生成區等全球變化關鍵區域。PANDA計劃通過這條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蓋、大氣和近地空間等要素的綜合考察斷面,觀測各圈層相互作用過程,在關鍵地點鑽取冰芯樣品,將現代過程研究與歷史演化相結合,研究南極地區與全球變化的關聯,預測未來變化。主要行動有以下五個方面: [2007-03-01 09:12:30]
[陳連增]1、冰穹A冰芯與甘伯採夫冰下山脈調查;2、中山站-冰穹A斷面大氣環境與地球物理綜合觀測;3、格羅夫山古氣候環境變化調查;4、埃默裏冰架-普裏茲灣-南印度洋斷面海洋綜合觀測;5、中山站國際極地年全球協同觀測。 [2007-03-01 09:13:01]
[陳連增]第二,北極科學考察計劃。北極是全球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由於全球變暖,北冰洋在最近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對全球和我國氣候都産生了重要影響。國際極地年期間,中國科學家將牽頭在北極太平洋和大西洋扇區等關鍵海域,連續兩個夏季航次開展多國聯合考察,並參加其他國家的航次考察,系統觀測海洋、海冰和大氣變化,充實我國北極研究的數據來源;探尋北極海洋、海冰和大氣主要變異現象和規律,研究這些變異過程與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的因果關係;研究北極海洋和海冰快速變化對我國及全球氣候系統的影響。 [2007-03-01 09:14:14]
[陳連增]第三,國際合作計劃。國際合作是國際極地年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國際極地年期間,我國科學家和極地考察設施將參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牽頭的有關計劃,並吸收其他國家科學家參與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主要行動包括: [2007-03-01 09:14:32]
[陳連增]1、在《南極條約》等國際條約框架下,資助我國科學家參加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牽頭的IPY核心計劃;2、接受外國科學家參與IPY中國行動計劃並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3、與有關國家聯合開展冰穹A和甘伯採夫冰下山脈探測;4、舉辦和參加相關國際會議,開展極地研究和考察保障協調與交流;5、參與國際極地考察緊急救援行動等。 [2007-03-01 09:15:11]
[陳連增]第四,數據共享和公眾宣傳計劃。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期間産生的科學數據、樣品將作為主要成果得到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數據共享計劃將完整保存和共享國際極地年産生的數據、樣品信息,整合圍繞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區域的歷史數據和研究成果,以支持持續開展關鍵區域的學科交叉研究。 [2007-03-01 09:15:46]
[陳連增]公眾宣傳計劃主要通過各種傳媒,對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報道,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普及活動,組織公眾參與活動,培養青少年對極地的興趣,提高全民的極地意識和科學素養。我們希望通過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的實施,取得更為豐碩的極地科研成果,推進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的發展,提升我國對世界極地科學的貢獻率。同時,我們希望公眾關注南極和北極地區正在發生的環境變化,以及對於地球其他區域的影響,希望年輕一代科學家、人文學者和技術專家積極投身於充滿未知的極地科學考察與研究事業中來。謝謝大家。 [2007-03-01 09:16:07]
[張登義]讓我們歡迎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代表、挪威王國駐華大使赫圖安先生致辭。 [2007-03-01 09:16:26]
[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代表、挪威王國駐華大使赫圖安]作為挪威的代表,非常高興在北京參加這個啟動儀式。中國現在越來越多地積極參與南北極的科學考察,有著雄心壯志,挪威期待利用這一機會與中國在各方面加強合作。挪威是唯一在北極地區擁有領土和進行管理的國家,斯瓦爾巴群島位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之間,有60多個關於北極的科學研究項目在此展開。挪威有從事極地探險和考察的光榮傳統,中國于2004年在斯瓦爾巴的新奧爾松地區建立了黃河站,分享了這一地區為科考帶來的便利。挪威政府非常重視國際極地年活動,為此投入了4000萬歐元的資金,是北極地區資金投入最多的國家。 [2007-03-01 09:17:16]
[赫圖安]挪威有200多個國際研究項目將在IPY期間實施,主要在物理學和生物學。我們的研究機構和科學家準備在IPY中扮演重要角色,挪威在南極的考察站也將為IPY做出貢獻。作為2006—2008北極理事會的主席國,挪威認為,挪威優先考慮氣候變化議題,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是北極理事會最重要的宗旨,我們非常高興看到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期待中國不久就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最後預祝IPY中國行動取得成功。 [2007-03-01 09:25:59]
[張登義]感謝赫圖安先生對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以及海洋局多家參與的中國極地活動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歡迎《南極條約》協商國駐華使館代表、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先生致辭。 [2007-03-01 09:28:16]
[《南極條約》協商國駐華使館代表、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我感到非常高興能在今天我們慶祝2007—2009國際極地年啟動儀式的這個吉時説上幾句。 [2007-03-01 09:29:56]
[芮捷銳]這一主要的科學努力聚焦于地球的北極和南極,並且是同類活動的第四次,即續接1882—1883、1932—1933和1957—1958年曾經開展過的工作。 2007—2009國際極地年的規模令人印象深刻。它包含兩個整年度的循環,將展開超過200個科學項目的研究,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上千科學家和支撐人員參與。 [2007-03-01 09:30:22]
[芮捷銳]接下來的24個月裏世界的注意力將牢牢鎖定在北極和南極。國際極地年正巧與1957—1958國際地球物理年的50週年紀念同時舉行。這是一個預兆,許多國家都意識到了他們能夠從南極地區的和平合作和共同的科學研究中獲益良多。1959年12月1日,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12個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有科學家在南極從事研究的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南極條約》,其後這些國家接著進行了商議。 [2007-03-01 09:30:59]
[芮捷銳]條約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然後有33個國家加入進來,所以到現在有46個成員國,其中的28個國家為《南極條約》協商國,包括中國和澳大利亞。協商國有權參與針對這片大陸的政策制訂。條約確保南極之能用於和平目的,各國可以在南極自由地從事科學研究,相互合作。南極所有地區包括各國考察站和考察設施都必須對視察開放。條約同時將潛在的領土爭端擱置起來。續補《南極條約》的是一個協定的體系,旨在確認南極的環境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和南極海豹種類的保護。 [2007-03-01 09:31:16]
[芮捷銳]《南極條約》體系建立在我們過去科學和政治合作的基礎上,2007—2009國際極地年很可以揭開一個全球合作的新時代。 國際極地年正值全球氣候變化熱議之時。科學研究表明極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關鍵所在,同時這些區域對氣候變化也是敏感的。在南半球,南極的寒冷,包括每年封圍南極大陸的海冰,驅動了地區性的氣候和海洋學的進程,我的國家作為南極的一個近鄰也在其中。近來的研究和模型顯示南極冬季海冰的範圍正在減退,冬季海冰存續的天數也在減少,這對健康的南極生態系統和大洋環流有著深遠的影響。 [2007-03-01 09:31:59]
[芮捷銳]南大洋的這些進程驅動了世界巨型大洋環流系統的“傳送帶”。它們結合了低溫、冰型和冰型導致的較高鹽度海水。南極的任何變暖將影響“傳送帶”在全球帶動水流和水流中熱量的方式。環境的變化即使在南極地區也越發明顯。海冰在範圍和天數上的減少已經被與南極磷蝦數量的減少聯絡起來,南極磷蝦在冬季是依靠食用海冰表層下的藻類來存活的。任何南極磷蝦在數量上的持續變化自然也會對圖標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物種狀態發生影響,例如企鵝、鯨魚和海豹等,它們都以這些小甲殼類生物為食。南極氣候變化將是國際極地年科學工作的一個重點。 [2007-03-01 09:32:30]
[芮捷銳]與中國一道,澳大利亞期待為標誌國際極地年的大型科學項目做出重要貢獻。我的國家引導著一系列的國際科學項目。特點性的研究將是“南極海洋生命普查”。這將是曾在南極開展過的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普查。目前已有來自南極國家的14條船承諾參加,其他的國家也期待參與。他們都將在南極水域和海床採樣,遵從一套通用的採樣協定和方法。採集的數據將能用來比較以繪製出一副南極海洋環境的全景圖。重要的是,該項目將提供一種新的、靈活的基準,可以用來估量南大洋的未來變化。 [2007-03-01 09:32:55]
[芮捷銳]澳大利亞正通過“南極和南大洋的氣候”項目和海洋學的現場合作整理出一個南大洋物理環境的環極快照。近期的工作顯示南極深水的變化頻率比預想的要大。由澳大利亞主導的國際極地年項目將提升我們對南大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角色的理解。 在“南極的外來物種”項目下,澳大利亞將領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來研究氣候變化對南極外來生物的引入和確立的影響。氣候變化能戲劇性地增強無意中引入亞南極地區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無脊椎動物、種子和孢子的生存力。 [2007-03-01 09:33:21]
[芮捷銳]我們還將通過“把住極區的脈搏”項目研究人類健康議題。這一國際合作研究將注重在極區的人類健康和安寧,並調查生活在冬季極夜環境和長期隔絕狀態中的影響。 其它由澳大利亞科學家主導的研究將探求太陽輻射在我們的天氣和氣候中所扮演角色的可變性。我們將試圖理解甘伯採夫山脈的地質演變,這個東南極的山脈下埋藏著數以千計的冰塊,我們將測量出這些海冰的厚度和範圍。由多所對南極科研和政策感興趣的大學組建的一個國際南極研究所已經形成,它將作為一個不同種類的國際極地年活動。這個研究所建立在塔斯馬尼亞大學,將利用國際極地年期間對南極的關注為這一頗具膽識的國際教育動議注入生機。 [2007-03-01 09:33:44]
[芮捷銳]除了這些澳大利亞扮演領導角色的活動外,澳大利亞科學家還將參與46個由其他國家科學家領導的國際極地年項目。澳大利亞與中國在南極是近鄰,中國的中山站位於我們戴維斯站西邊幾公里處。我們在南極分享後勤支撐並有著較長歷史的科學協作。我們的合作通過四個備忘錄可以得到闡明,內容包括:1、科考數據的處理;2、氣候科學方面的合作;3、在中國中山站的測磁學合作研究;4、冰芯的協同分析。 [2007-03-01 09:34:28]
[芮捷銳]這些都是正在展開的協作,都將為國際極地年的研究目標作為貢獻。國際極地年的成果將為未來數十年長期的國際研究協作定形。如果我們希望理解今天和未來氣候變化的性質和速率,則更好地理解目前地球氣候和大氣的演變至為關鍵。極區是我們監控氣候的早期報警系統,我們將因為對它們做了細緻研究而獲益。 [2007-03-01 09:34:47]
[芮捷銳]結束我的講話時,我提醒大家,在南極有澳大利亞人,有中國人。夏天已近尾聲,我們的考察隊員將要開始在南極度過冬天,遠離它們的家人和朋友。我們祝願他們在準備國際極地年的時候在南極度過一個安全和成功的季節! [2007-03-01 09:35:11]
[張登義]衷心感謝兩位大使先生的致詞,同時也感謝出席今天啟動儀式的有關國家駐華使館的各位代表。 下面請外交部部長助理李輝同志代表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成員單位致辭。 [2007-03-01 09:35:33]
[外交部部長助理李輝]尊敬的曾培炎副總理,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國際科學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發起的2007—2008國際極地年(IPY)今天正式開始,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也在今天正式啟動,我謹代表中國外交部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2007-03-01 09:36:15]
[李輝]南北兩極是世界上的特殊地區,大量科學發現證明,極地與全球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未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息息相關,是開展全球變化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國際極地年活動歷史上已經開展了3次,每一次都使人類對南北兩極和地球系統的認知有了跨越式發展。國際極地年倡導的合作精神為人類保護與和平利用南北兩極樹立了典範。第3次國際極地年直接促成了1959年《南極條約》的簽訂,奠定了人類和平利用南極的國際法律框架,確立了南極僅用於和平目的、非軍事化和科學考察自由的法律地位。今天開始的第4次國際極地年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國際極地考察合作行動,必將取得豐碩的科學成果,譜寫出人類極地考察與和平利用的新篇章。 [2007-03-01 09:36:33]
[李輝]中國開展極地科學考察活動已有二十多年。中國于1983年加入《南極條約》,1985年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在南極建有“長城”和“中山”兩個科學考察站,成功組織了23次南極考察。中國在北極建有“黃河”科學考察站,成功組織了2次北極科學考察,舉辦了2005年北極科學高峰周會議,並正式加入了北極科學委員會,目前正在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與研究活動是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極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極地生態環境和養護極地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利用極地,造福世界人民。中國希望在這次國際極地年活動中,加強與有關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極地科學考察和研究活動。中國將一如既往堅持“和平、合作、互助、共贏”的極地活動原則,為探索極地、認知極地,保護和利用極地做出貢獻。 [2007-03-01 09:37:07]
[李輝]最後,祝願國際極地年及其中國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2007-03-01 09:37:33]
[張登義]現在請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單位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同志致詞。 [2007-03-01 09:37:50]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尊敬的曾培炎副總理,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啟動儀式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國際極地事業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同時也標誌著具有重大意義的第四個國際極地年活動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拉開了帷幕。在此,我代表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組織承辦單位——國家海洋局表示熱烈的祝賀!衷心祝願國際極地年及其中國行動計劃順利實施並取得圓滿成功!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裏,人類對南北兩極的認識過程經歷了探險時代向科學考察時代的重大轉變,而國際極地年活動更是開創了國際科技大協作的先河,使得眾多國家的科技工作者能夠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段裏,對南北極地區進行大範圍、多學科、高水平、系統化的綜合科學考察工作。隨著人們對南極、北極地區自然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兩極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與全球氣候環境變化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已被大家所公認。從此,地球的兩極不再顯得那麼神秘,它們離我們也不再顯得那麼遙遠,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我們現在生活環境的變遷顯得更加息息相關。 [2007-03-01 09:38:25]
[孫志輝]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裏,人類對南北兩極的認識過程經歷了探險時代向科學考察時代的重大轉變,而國際極地年活動更是開創了國際科技大協作的先河,使得眾多國家的科技工作者能夠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段裏,對南北極地區進行大範圍、多學科、高水平、系統化的綜合科學考察工作。隨著人們對南極、北極地區自然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兩極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與全球氣候環境變化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已被大家所公認。從此,地球的兩極不再顯得那麼神秘,它們離我們也不再顯得那麼遙遠,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我們現在生活環境的變遷顯得更加息息相關。 [2007-03-01 09:38:57]
[孫志輝]伴隨著歷次國際極地年活動的開展,眾多科學考察站在南極、北極地區相繼建立,人類得以不間斷地對兩極地區持續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觀測與監測工作,並且逐漸認識到該地區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物質資源,而且擁有寶貴的科學資源,它們都將對人類社會的未來生存與發展發揮著關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對地域廣闊的南北極地區的全面探索與了解,僅靠少數國家的參與和有限的人力、資金投入是難以實現的,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在極地科學考察研究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大協作依然顯得十分重要,十分緊迫。 [2007-03-01 09:39:21]
[孫志輝]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國際極地年計劃得到了世界上眾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得到了各相關國家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這預示著本次國際極地年行動必將産生超過以往歷次國際極地年的影響力,也必將會在極地考察研究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2007-03-01 09:39:34]
[孫志輝]我國是一個氣候系統複雜多變的北半球國家。南北兩極特別是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演變,直接關係到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安寧。有鋻於此,我國黨和政府對極地考察事業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和全方位的支持,社會各界和公眾興起的"極地熱"歷經數十年而不減。儘管由於歷史原因未能參加前三次國際極地年活動,但是自開展極地考察20多年來,在數千名科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極地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依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為我國全面參與此次國際極地年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03-01 09:39:52]
[孫志輝]我國先後建立了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和北極黃河站三個科學考察站,並擁有2萬噸級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一船三站"的南北極科學考察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2007-03-01 09:41:05]
[孫志輝]我國成功地組織實施了23次南極考察,兩次北冰洋地區科學考察和3次北極科學考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極地科學考察經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數據和研究成果。特別是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內陸冰蓋考察隊,成功地實現了從地面到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區域,創造了人類極地考察史上的一個奇跡。 [2007-03-01 09:41:16]
[孫志輝]我國極地考察的能力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已經培養鍛鍊成長起一支年輕的、有較高知識層次的、穩定的極地科學考察研究隊伍。與此同時,極地考察研究的後勤保障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為極地科學考察活動不斷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03-01 09:41:54]
[孫志輝]我國通過廣泛參與國際極地事務,積極開展極地科學考察領域多方面的雙邊與多邊國際合作,同許多早期開展極地考察的國家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從而為在國際極地年期間實施國際合作計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20多年來的極地科學考察活動,始終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的科學普及教育活動,廣大社會公眾,對極地科學考察工作有了深入地了解,同時也激發起眾多年輕人參與極地科學考察活動的巨大熱情,這是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發展長盛不衰、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關鍵。 [2007-03-01 09:42:26]
[孫志輝]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極地工作者由衷地期望以第四次國際極地年為契機,通過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和深入系統的科學考察研究,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爭取獲得更多珍貴的資料、數據和樣本,通過實施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促進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研究工作取得新的成果,跨上新的臺階。 [2007-03-01 09:43:53]
[孫志輝]國家海洋局作為我國極地考察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我們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的指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認真組織實施好我國的國際極地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北極黃河站和"雪龍"號科學考察船的基礎平臺作用,努力實現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為人類和平利用極地,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促進世界的共同繁榮與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譜寫新的篇章。謝謝大家! [2007-03-01 09:44:13]
[張登義]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講話,並向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授旗。 [2007-03-01 09:45:0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我很高興前來參加“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啟動儀式。國際極地年是全球範圍的科學家共同策劃、聯合開展的大規模極地科學考察活動,被譽為是國際極地科考的“奧林匹克”盛會。在此,我代表中國政府,對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的全面啟動表示熱烈祝賀!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國極地科考事業的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2007-03-01 09:47:01]
[曾培炎]過去的一個多世紀,全球科學家聯合組織過三次國際極地年活動。1882年第一個國際極地年,開創了國際科學界大協作的先例;1932年第二個國際極地年,在南北兩極建立了常年觀測站和內陸考察站;1957年第三個國際極地年促成了《南極條約》的簽訂。這些活動加深了人類對南北極及地球系統的認識,推動了國際極地科學研究的跨越式發展。今年,正值第三個國際極地年暨地球物理年50週年,國際科學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發起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這對於深入開展極地科學前沿研究,宣傳地球科學知識,培育極地科研人才,提高人類應對氣候、海洋和陸地等環境變化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7-03-01 09:47:23]
[曾培炎]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南極科考站。20年來,我國極地考察事業加快發展,與國際相關領域合作全面展開。到目前為止,已成功組織了23次南極科學考察、兩次北極科學考察,並在北極“黃河”站開展了3個年度的科學考察,初步建立了極地科學考察體系,取得了大量寶貴的數據、資料和樣本,形成了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支素質優良的極地工作隊伍。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極地考察能力,認真搞好南極內陸考察站的研究論證,繼續開展極地科考活動。 [2007-03-01 09:48:26]
[曾培炎]中國作為極地考察參與國,將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理念,積極響應第四次國際極地年計劃,認真制定中國行動方案。在國際極地年期間,我們將專門執行一批特定的科考任務,廣泛開展公眾參與和宣傳活動,大力支持國際合作計劃的執行以及數據和信息的共享。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四次國際極地年必將取得豐碩成果,在極地科考領域,譜寫一曲人類和平、合作、友好發展的新樂章。 [2007-03-01 09:49:57]
[曾培炎]現在,我宣佈:“2007至2008年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正式啟動! [2007-03-01 09:50:19]
[張登義]我提議,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曾培炎副總理出席今天的啟動儀式併發表重要講話。 [2007-03-01 09:51:19]
[張登義]培炎副總理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國際極地年活動的高度重視,對我國國際極地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將認真貫徹培炎副總理的講話精神,抓住機遇,開拓進取,齊心協力,組織實施好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以“認知極地,造福人類”為宗旨,開創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研究的新局面,為人類和平利用極地做出新貢獻。 [2007-03-01 09:51:38]
[張登義]現在我宣佈,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啟動儀式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2007-03-01 09: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