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紅線 九大任務--政府工作報告勾勒"路線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5 15:5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羅博)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九項重點工作任務,並令人矚目提出了做好工作三大原則和政策取向。

    正在審議和討論報告的代表委員們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以調整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國改革發展“路線圖”。

    釋放動力:一條“深化改革”紅線貫穿九大任務

    “一條紅線、九大任務”,翻閱政府工作報告,這樣一幅“改革任務圖”躍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深化改革將貫穿全年九大重點工作任務,這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條紅線。

    政府工作報告將“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列在了“三大原則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鮮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紅利”,提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

    “報告中的眾多改革舉措令人振奮,這是推動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沁新説,這凸顯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也決定著中國的未來走向。

    “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這在九項重點工作中排名第一位,其中的“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這五大類改革舉措,可謂力度空前。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報告中發出了這樣清晰信號。從報告第二項至第九項,“改革”二字也始終貫穿其中。

    從“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到“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從“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到“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從“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到“深化社會體制改革”……這些囊括政府、産業、企業、個人等不同領域的系列改革舉措在報告中明確,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務圖”也由此清晰凸顯。

    設定區間:一個“合理區間”確保經濟穩中向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當前在國內外經濟複雜背景下,改革和發展如何共同推進引人關注。

    “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則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

    根據報告安排的今年預期目標:經濟增長為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物價控制在3.5%左右,並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由此構成了一個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大框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説,設定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也就是劃定了經濟發展預期調節的預警線。這意味著,只要處在合理區間內,經濟總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穩定,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舉措仍然是推動改革創新。

    代表們認為,合理區間的明確提出,消除了市場上一度出現的對政策底線的猜測,發出明確的預期信號。

    “宏觀政策要把握好‘度’,合理區間就是對‘度’比較好的把握,不能對下行壓力坐視不管,但過於頻繁地調整宏觀政策,反而會干擾市場信號,擾亂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是企業所擔心的。未來的宏觀政策,要繼續把握好這個區間和原則。”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説。

    明確方向:提質增效和改善民生“雙目標”齊頭並進

    “著力提質增效升級、持續改善民生”,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三大原則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

    “提質增效和改善民生,這分別指明了經濟發展中兩個不同層面的努力方向,這將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寧市市長梅永紅説,“經濟社會發展是漫無止境的長跑,比的不是短期速度,而是耐力,是可持續發展,真正惠及民生。”

    加快解決民生難題、早日補齊民生短板,既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政府工作報告安排的重點。全國人大代表、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這是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

    “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建設”“統籌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這兩項今年的重點工作中,對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改革領域進行了部署。

    “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這些沉甸甸的改善民生舉措令人期待。

    “明確房地産調控新思路、提出向污染宣戰、部署精準扶貧……這一系列百姓關切的焦點、難點民生問題,報告中都一一給予回應,彰顯了政府工作的民生情懷。”楊子強代表説。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