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改革”中感受中國自信

2014-03-07 11:49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

從“發展”“改革”中感受中國自信
——聚焦百姓關注的兩會熱點話題之四

    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在近1.7萬字的篇幅中,“發展”一詞共出現119次,“經濟”81次,“改革”77次,這些高頻詞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有輿論對此進行解讀,認為這些高頻詞體現了中國政府發展經濟、推進改革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執政理念。應該説解讀科學、合理,也很到位。不過意義顯然不止於此,透過這些高頻詞,我們還能感受到中國新一屆政府的信心和自信。

    去年兩會後,國際輿論中唱衰或不看好中國的論調並不少,國內也有人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表示擔憂。實事求是地看,當時國內外環境的確錯綜複雜,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另一方面中國對外出口大幅波動,經濟持續下行,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度異常升高,國內外呼籲中國政府放鬆信貸刺激經濟增長的聲音很多。

    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中國新一屆政府在宏觀調控抉擇兩難的情況下,毅然堅持從深處著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通過取消下放行政審批、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實施“營改增”試點減輕企業負擔等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年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是非經過不知難。2013年這份成績的得來其實並不容易。這種不易在於,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像美、日等一些經濟體通過放鬆銀根換來的,而是通過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實現的。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增長的質量效益,也為下一步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更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的定力、智慧和魄力,充分證明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大紅利,增強了中國發展的信心。

    如果説過去30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段高速增長期。過去一年的成功經驗足以表明,今天中國通過“涉險攤”、“啃硬骨頭”,下定決心全面深化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力促簡政放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依然十分廣闊,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再次迎來一段較為長遠的合理增長期。

    對於李克強總理的報告,德國《法蘭克福彙報》5日評論道,“世界期待中國”。一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地區負責人也如此評説,“這次會議的期望很高”。世界從報告中、從“發展”“改革”“經濟”這些高頻詞中,其實已讀出了中國的自信。(吳定平)

責任編輯:黃林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