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積極更開放—感悟中國統計年度新聞發佈會變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1 16:18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更權威 更積極 更開放
——感悟中國統計年度新聞發佈會的變化
   

    從“公開透明”、“規範統一”、“改革創新”到“服務型統計”,近年來,中國統計向社會公眾展示了其清晰的主動作為、銳意改革的戰略走向。統計部門勇於將輿論的壓力作為其發展的動力和助力,以公開、透明的胸懷倒逼統計改革。從2008-2013年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的變化中,人們不難看出,更權威、更積極、更開放的中國統計形象已日漸形成。

    “國家統計局的年度新聞發佈會歷來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重頭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介紹説。發佈會既要權威發佈上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主要統計數據,又要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敏感的熱點問題回應中外記者,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正因如此,有別於月、季度經濟運行基本情況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發佈,每次年度新聞發佈會都是由局長親自發佈。

    記者採訪了部分中外媒體對國家統計局年度發佈會的印象,他們認為,馬建堂擔任局長這6年來的年度發佈會,除了獲得了權威的數據及其解讀外,他深厚的經濟學功底和誠懇、積極、從容的態度,也給中外媒體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權威把脈經濟運行情況

    2008-2013年這6年,中國經濟經歷了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實現穩步回升的艱難歷程,是中國經濟大力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階段。其間,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複雜嚴峻,經濟的企穩回升也並非一帆風順,人們對經濟數據的解讀、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也産生了較大分歧。因此,國家統計局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不僅要發佈數據,更重要的是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精神正確解析數據,深入淺出,揭示本質。

    2008年,中國內逢嚴重自然災害侵襲,外遇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特別是進入10月份以後,這種衝擊迅速擴散和蔓延,四季度GDP增速下滑到只有6.8%。發佈會上,面對記者“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有衰退的情況”的提問,履新時間不長的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達了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格局沒有變;推動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深層因素沒有變;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變。

    2009年,中國政府制定了一攬子應對金融危機的計劃,用較短時間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經濟呈現明顯的V型反彈。發佈會上,馬建堂用兩個字描述了2009年的經濟運行情況,那就是“收穫”。對此,他感慨地説,2009年我國經濟在嚴峻的環境中仍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信心已經變成了黃金,信心已經變成了貨幣,信心已經變成了財富,信心已經使我們經濟復蘇的點點霞光積聚為滿天的絢麗雲霞,信心已經使我們經濟復蘇的星星之火,演變為滿地的燎原大火”。

    2010年,國內外經濟環境依舊極為複雜,嚴峻的自然災害以及其他挑戰依舊擺在我們面前。“2010年是中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馬建堂坦言,面對種種挑戰,國民經濟仍保持了10.3%的平穩較快的發展速度和回升向好的勢頭,並把物價控制在預期的目標範圍之內,為“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劃上了較圓滿的句號。

    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仍在繼續,發達經濟體復蘇步履維艱,新興經濟體增速回落和物價上漲交織在一起。發佈會上,在回答記者“如何看待GDP增速逐季回落”的提問時,馬建堂從“來之非常不容易、有我們主動調控的因素在內、仍然在一個正常的區間”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並指出2012年在增強憂患意識的同時還要堅定信心。

    2012年,馬建堂用“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來概括當年經濟運行狀況,並總結為“四個穩”和“四個新”,即經濟增長總體穩定、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物價總水平總體穩定、農業基礎進一步穩固;結構調整有新進展、科技創新有新突破、節能減排有新成效、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剛剛過去的2013年,發達經濟體企穩回升的步履蹣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多種矛盾交織。發佈會上,馬建堂坦言“2013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事非經過不知難,事經比較知不易”。他用“整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總結了這一年的經濟運行情況,並將其簡化為“穩、進、好”三個字,可謂畫龍點睛,入木三分。

    見證了國家統計局2008-2013年年度發佈會的《第一財經日報》資深記者汪時鋒感慨地説,國家統計局這6年的年度新聞發佈會,印證了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向好的運行軌跡,經濟信息和數據解讀逐年豐富,為媒體報道提供了權威的、核心的支撐。

    社會關注是統計改革的動力

    在2013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一名境外記者給馬建堂拋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去年6月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出現了統計數據造假現象,國家統計局怎麼才能保證匯總上來的數據整體上是真實可靠的?

    瞬間,台下幾十家中外媒體記者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盯住了馬建堂,似乎都在等待著“新聞”的出現。

    馬建堂從容地説,國家統計局採取了若干有力措施,對企業數據實施聯網直報便是其中之一。同時,還依據若干科學方法和一系列其他指標對數據進行評估,進一步加大了對弄虛作假案件的懲處和曝光力度,不斷凈化和優化統計環境。因此,數據造假的個案不會影響國家宏觀數據。

    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所説,有些時候,公眾在關注統計數據的同時,對一些不理解的數據也會産生質疑,但國家統計局積極將輿論壓力變為動力,主動改革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他回憶説,在近年的年度發佈會上,作為局長的馬建堂,在解讀數據、回應媒體時,總會不失時機地介紹統計工作和統計改革情況。

    2008-2013年這6年,也是中國統計改革大踏步推進的6年。依靠歷史上多次改革積累的寶貴經驗,一系列重大的統計制度方法改革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2009年,面對“工資被增長”的社會質疑,國家統計局改變了沿襲幾十年的城鎮單位勞動工資統計方法,將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私營單位正式納入統計範圍,使平均工資統計數據更加科學全面。同時,還建立了31個大城市勞動力調查制度,按月反映全國重點城市勞動力供求狀況。

    2010年初,當房價數據遭到有些人的質疑後,國家統計局在認真徵求相關部門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直接採用當地房地産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代替房地産開發企業直報數據,房地産價格統計改革因此取得重大進展。目前,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已成為全國房價走勢的重要風向標。

    2011年,為更及時地反映短期經濟變動趨勢,在前期認真研究和試算的基礎上,國家統計局正式公佈了全國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項重要統計指標的環比數據,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基本沒有環比數據的歷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2012年,中國統計改革全面推進。這一年,統計生産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統計“四大工程”建設成功實施,統計工作邁入了“統計報表無紙化、數據採集電子化、傳輸處理網絡化、業務流程規範化”的全新時代。也就是在這一年,全國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正式實施,結束了長期以來我國住戶調查一直分城鄉獨立進行、不能提供統一可比的分城鄉居民收入和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歷史,中國住戶調查方式就此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2013年,統計改革繼續向縱深挺進。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實現了普查方式的重大創新,現代信息技術得到了充分運用,全面採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PDA)和電子地圖,實現了普查數據的採集、報送、處理等手段的信息化、自動化和電子化。這一年,固定資産投資統計改革已在4個省有關地區開展試點並取得重要進展等等。

    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統計數據,統計部門主動變革,涉及面之廣、改革力度之大有目共睹。6年間,一項項統計改革在積極穩妥、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這其中凝聚著國家統計局領導班子的心血,更承載著全國十幾萬統計人對統計事業的孜孜以求。

    是的,人們在一次次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的背後看到的是統計部門一連串清晰前行的腳印,是中國統計規範統一、公開透明、改革創新的進程,是統計人不辱使命、實事求是的不懈追求。

    以開放的胸懷詮釋服務

    當前,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和復蘇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外媒體對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以及數據背後的經濟現象的關注度也在逐年提高。

    1月20日,2013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剛一結束,正在湖北履職的國家統計局前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就興致勃勃地説,他離開新聞發言人崗位快4年了,沒想到國家統計局這幾年的發佈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讓李曉超感受最深的是發佈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貼近百姓,與媒體溝通的態度也更積極、更開放,發佈會影響力更大了。

    縱觀6年的年度發佈會,無論是數據發佈的內容和形式,還是對待媒體的積極性、開放性和服務性,國家統計局都認認真真,一步一個腳印。

    盛來運説,從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生産出來到召開發佈會的時間,往往只有2-3天。而在這50多個小時內,既要對數據進行評估,又要開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還要精心準備新聞發佈會,任務非常繁重,工作又必須非常細緻。

    一年前,在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明確提出了構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的理念,將“服務”深深地植根于統計系統每一項工作中。

    李曉超回憶説,2008年發佈的內容主要是國內生産總值、農業、工業、投資、貿易外經、物價、就業、居民收入和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數據,現在已經逐漸增加了城鄉居民收入中位數、農民工數量及工資、基尼系數等百姓關注的民生方面的數據,信息量增大了很多。

    讓記者汪時鋒印象深刻的是,國家統計局公開提供的文字材料逐年增多,數據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常規發佈內容外,還對統計指標作了詳細詮釋,而且現場還專門設置了多媒體演示,實實在在體現了統計部門的服務意識。

    對於非專業的人士而言,要讀懂經濟年報並不容易。中國新聞社記者周銳説,馬建堂局長在最初幾年的發佈會上,都會列出一二三四,從多個方面對經濟數據進行解讀。最近幾年,伴隨著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馬局長對經濟數據的梳理更加簡明、扼要。他舉例説,比如發佈2012年數據時的“四個穩”和“四個新”,2013年的“穩、進、好”三個字,寥寥幾個字的概括,既便於受眾理解也適合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傳播要求,更能幫助媒體從諸多紛繁的數據中,更準確地感知中國經濟過去一年的整體溫度,準確把握經濟運行的脈絡。讓周銳開心的是,原來寫報道最發愁尋找歷史數據,去年,他終於輕鬆了——涵蓋3萬多個指標、近600萬筆數據的新版國家數據庫的問世,以及官方“統計微訊”的推出,大大方便了記者寫稿。

    周銳和汪時鋒等記者還説起了記憶猶新的事。當年,媒體為統計局在年終沒有提供收入中位數、基尼系數等數據而不滿,紛紛建議增設這些指標。沒想到,國家統計局次年就公佈了多年的基尼系數測算值和收入中位數。當記者們眼看著發佈會上的不滿和建議,紛紛變成了國家統計局不久後的改革成果時,感受到了來自政府部門的那份沉甸甸的尊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局長郭衛民看來,國家統計局通過新聞發佈,塑造了積極為公眾服務的良好形象,對於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路走來,伴隨著統計改革的推進,在每次年度新聞發佈會上,無論是對於媒體提出的由經濟數據衍生而來的問題,還是對一些數據和統計工作的質疑,局長馬建堂的回應在保留“直面不足的坦率”的同時,也展示出了他對改革創新的自信。面對媒體,他沒有文過飾非,而是坦誠相對,有問必答,耐心解釋原因或整改方案。“社會公眾的關切,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統計發展的動力,社會公眾需要什麼,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把它生産出來,而且要盡可能準確地把它生産出來。”馬建堂在發佈會現場這一席話,讓中外記者看到了一個中國政府官員的樸實與擔當。

    進入新媒體時代的公眾,對政府部門的工作已不再滿足於“知其然”,而是要“知其所以然”。政府新聞發言人是否能夠快速回應熱點問題,在第一時間把真實情況告訴媒體、告訴公眾,也是一個誠信的問題。

    如今,中國政府信息已從單向傳輸的宣傳模式正逐步轉向更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敘事和對話模式,公開透明是國內外輿論的期待,更是中國統計信息發佈的開放態度。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