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金融政策“輸血”棚改鐵路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4 11:08 來源: 一財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當前中國經濟放緩已成共識,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穩增長”正在加碼。

    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三項經濟推進措施,包括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

    《第一財經日報》多渠道獲得的消息顯示,棚改、鐵路等基建項目將領銜“穩增長”。一名官方機構研究人士昨日對本報稱,重點支持兩大産業符合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在民生和協調區域發展方面有重要意義,同時大規模的投資能有效拉動經濟,是較為穩妥的刺激方式。

    政策風向亦在資本市場泛起漣漪,在京津冀概念股、水泥股、地産股拉動股指回升的同時,市場的注意力已轉移到穩增長題材中,對於創業、調結構的注意力有所轉移。不過多名市場人士對本報表示,應注意新一輪“穩增長”有別以往,側重的是“微調”。

    金融政策護航

    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的方式方法,在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協同並進中穩增長,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作為穩增長的領銜領域,棚改和鐵路建設將在今年繼續發力。為保障資金來源,昨日的會議部署加大了對兩大領域的金融支持。

    為支持棚改,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

    中鐵置業集團貴州公司副總經理王成平告訴本報,推進棚戶區改造,但地方政府本身缺錢,因此必然由開發商來主導,現在由國開行主導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利息較低,能有效降低開發企業的資金成本,這對企業的運轉十分關鍵。

    王成平説,在目前很多銀行機構收緊房地産項目貸款的情況下,進行棚戶區改造有專門的資金支持,這也能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棚戶區、保障房的開發中來。

    此外,鐵路投融資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明確,包括設立年規模達到2000億~3000億元的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建設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今年向社會發行1500億元,實施鐵路債券投資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鐵路建設,擴大社會資本投資規模等。

    上述研究人士稱,解決資金難題是找到了基建投資的“七寸”,政府想通過政策支持和“兜底投資”的方式吸引市場資本,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要想真正吸引資金,這背後的根本仍是進一步的市場化改革和市場規則的構建。他認為,昨日提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可看作宏觀調控手段的亮點。

    兩大領域的刺激傾向其實早有顯露:3月28日,李克強在考察內蒙古赤峰鐵南棚戶區時表示,今年全國要改造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國家發改委近期亦公告稱,有5條鐵路線路建設項目獲批,總投資額約1424億元。

    經濟放緩確認

    2日的會議釋放出了最新的穩增長信號,亦延續了決策層的“保區間”思路。

    此前的3月26日,李克強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時表示,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不能忽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困難和風險。要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建設,支持保障房建設特別是棚戶區改造,加快中西部鐵路、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等。

    3月31日~4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河北調研經濟運行情況時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培育消費熱點,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擴大民間投資,穩定外貿進出口,全面增強有效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在這背後,則是各界對於新年以來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4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同日匯豐發佈的中國PMI指數為48%,創8個月新低。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稱,由於匯豐PMI更多涵蓋中小企業,故與官方數據相左,但總體來説經濟情況均為下行。

    具體來看,投資增長繼續回落,1~2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7.9%,增速比上年全年低1.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3.3個百分點,創下近6年來的新低;1~2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1.8%,創下2009年2月以來新低;與此同時,1~2月我國出口下降1.6%,增速大大低於上年全年的7.9%。

    如今,市場對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的預期基本形成。多家機構預測,一季度GDP預計增速在7.3%上下,低於政府全年目標。中信證券昨日發佈的研報認為,經濟依靠自身運行顯然無法實現7.5%的增長目標,那麼穩增長政策的再次採用就只是時機、方式和力度的問題。

    “不僅如此,從3月份其他方面情況來看,房地産銷售、鐵礦石價格、銅價均出現大幅下跌,港口鐵礦石、山西煤炭庫存大幅提高,説明經濟總量矛盾較為突出。”中信證券的一名分析師對本報稱,房地産不振、地方債務和産能過剩,這些中期問題都日漸成為短期約束。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此前表示,中國出臺穩增長政策迫在眉睫。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亦表示,預計中國政府將微調政策以穩增長,宜早不宜遲。

    不一樣的“穩增長”

    通常情況下,“穩增長”政策主要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産業政策。前述研究人士對本報稱,目前看來,最值得期待的是産業政策。

    “一方面,政府要考慮此前4萬億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銀行盈利空間被壓縮,因此貨幣政策寬鬆可能性不大。”上述人士稱,此外,財政刺激不可能無限擴大,地方債務問題和預算約束決定了財政政策施展空間有限。

    與此同時,一些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在面臨控信貸與保增長的兩難選擇時,央行“降杠桿”的政策立場正在逐步妥協,在近期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的同時,一些外資行甚至開始揣測央行降準的可能性。但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等分析人士均對本報表示,降準仍有待經濟數據的進一步支撐。

    由此適度的産業政策被認為是本輪“穩增長”的首選。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告訴本報,在外貿不振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增長仍然需要適度的投資,但目前産能過剩嚴重,繼續加大工業投資可能加劇經濟負擔,因此最有效的投資集中在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兩大塊。“不僅僅是換來GDP,對整個經濟質量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都很明顯。”

    因此同樣是保經濟,不少研究人士認為此輪“穩增長”從本質上有別於過去。首先在經濟下行的深層次原因上,本輪增長放緩與經濟轉型的正常陣痛有關。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稱,經濟增速下降的潛在原因是投資的下降,這是經濟轉型的過程,也是擠掉水分的過程;集團消費、公款消費受到明顯打擊背景下的消費增速下滑總體來看是健康的、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受春節錯位和去年基數因素影響,前兩月出口數據波動較大,但這也説明打擊虛假貿易很有成效。

    對於本輪“穩增長”,各界紛紛作出了“微調”的預期。如華泰證券報告認為,本輪“穩增長”的方式將是以“點”的方式,而不是以往慣用的“組合拳”方式出臺,從而避免造成再度刺激的效果,房地産再融資的放開就是一個明顯信號。

    再比如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小微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進一步較大幅度提高,並將政策截止期限延至2016年底。此舉將有助於激發小微企業活力,也是“穩增長”的“點式突破”。(王子約 林小昭)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