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座談時指出,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在向道德高地進發的壯觀序列中,齊魯方陣分外耀眼—— 這個方陣踩踏著曾誕生過孔孟的厚土沃壤,秉承幾千年的文化古風;這個方陣家庭講孝德,職場講誠德,社會講愛德,個人講仁德;這個方陣以這“四德”建設為路徑,奔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秀巒,攀向經濟文化強省和中國夢的高峰。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海右山左,齊魯故地,吹來溫潤的道德之風。 “四德榜”:在激發羞惡之心中催人向善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醜上》 孟子認為人都有羞恥之心,這是義的萌芽,是向善的原點。如果能把羞惡之心擴而充之、廣而大之,像烈火一樣燃燒,像清泉一樣涌流,它就能夠讓人知恥而後勇,行正道,做善事。 先哲有知應笑慰。2300年後,他的後人創造出一種擴充羞恥之心的方法:“四德榜”上曬“四德”。 貼在墻上的幾張大紅紙、一紙不算太漂亮的毛筆字、父母姓名、兒女姓名、兒女給父母多少贍養費……1983年,萊州市郭家店鎮朱家村人悄悄建起了全省首張孝德榜。 自那時起,每年一進入臘月,村兩委就派人進門入戶調查,先由兒女自報給老人的贍養費,然後向老人核實真假。臘月初十左右,贍養榜向全村公佈。 村民楊廷玉在街上開了個小賣部。有好幾年,贍養榜就貼在小賣部外墻上。楊廷玉記得,每當贍養榜貼出,小賣部都要熱鬧好多天。誰家給父母的贍養費多、誰家給的少,誰家以前給的多、今年給的少,誰家以前給的少、今年給的多……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給“扒”個精光透明。四里八村的過路人,到這裡也忍不住停下,品頭論足一番。 “人臉都有二兩肉,誰能擱住這通議論?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楊廷玉説。 楊廷玉這話道出了“榜”發揮作用的機理:一,中國人好面子,尤其在熟人社會裏;二,“榜”的作用是廣而告之,將人推到大庭廣眾下,是孬是好,眾口評説。這兩點結合,激發出人的羞恥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007年起,在省委宣傳部組織、推動下,我省的道德榜由孝德榜發展為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榜”,目前全省有2萬多個村居建榜,佔全省村居總量的30%以上。 朱家村一位老太太,年近八十,有三個兒子。有一年,“贍養榜”上紅紙黑字,老大、老三各孝敬老人300元,惟有老二200元。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老人拄著柺棍兒來到小賣部,激動辯白:每個兒子每年繳200元,這是他們家早定下的。今年老大、老三“擅自”加到300元,老二並不知情,不能怪老二。老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給自己“護臉兒”,老二很快補繳了100元。 還有更讓人挂不住臉兒的。 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西辛興村,以分數量化“四德”——10分,8分,5分,“四德”具體化為“條條杠杠”,每項“條條杠杠”都有“身價”,一月一統計,年終總統計,向全村公佈。誰孬誰好,直觀了然,雖然有點讓人下不了臺,但有錯改起來也快。村民魏緒夫,前年因為把牛飼料堆在家門口,影響了環境衛生,被扣了8分,拉低了總分。好多人對他説“可惜”,他也覺得不自在。去年他再也沒在大門口亂堆亂放,總分倏地就上去了。 分數微小,卻代表了一種美行、一分善心,莫以善小而不為。 看得出,“面子”在這裡發揮的作用很大,但如果和“裏子”挂上鉤,作用更大——“裏子”關係著肚子和日子。 曲阜市魯城街道池涯居委會,專門買了電子稱和血壓計,每年“九九”老人節,老人都要來稱體重、量血壓。2月18日,我們來到這裡。池涯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賈祥彬告訴我們,每年老人節那天,居委會都擠滿了人,老人來領禮物、測體重、測血壓,媳婦兒、小夥兒來看熱鬧。每位老人今年的體重是多少,去年是多少,輕了還是重了,當場報數。 池涯居委會經濟條件好,如果老人的體重比去年輕了,這家的兒媳婦就評不上好媳婦;評不上好媳婦,村裏發的福利也就沒有份兒。花生油、大米、豬肉,福利都是實打實的,都是填肚子、過日子離不了的。賈祥彬説,這樣又丟面子又丟“裏子”的事,出一次就夠多了,從沒在一家出現過兩次。 與激發人的羞恥心相對,“四德榜”的另一個作用,是“響鼓也用重錘敲”,促使一些品德高的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其實也是激發羞恥心,一種因為在道德上沒有達到更高標準而産生的羞恥心、愧疚心。 “孔德將,每天回家看望父母,每週兩次陪父母戶外活動,經常陪父母聊天”; “星允忠,每天回家看望父母,每週4次陪父母戶外活動,經常陪父母看戲”…… 這是曲阜市陵城鎮星家村孝德榜上關於“精神慰藉”的公示。每一條內容都具體到天數,量化到次數,不憚其細,不厭其煩。也是,孝心本來就是從細微處、從心靈深處來看的。在這樣的氛圍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星家村村民孔令友,今年快70歲了,他的母親今年93歲。母親跟著大哥住。孔令友對母親非常孝順,平時不但及時給母親送贍養費、送糧食,還隔一兩天就到大哥那邊坐坐,陪母親聊聊天。 前些天,村裏上一個水利項目,孔令友被派去看工地。工程忙,公事重,他一呆就是半月多,沒能回去看看母親。 這麼多天沒去看老人,他感覺像犯了大錯一樣。工程終於完工了,他買上母親愛吃的食品,急忙趕到大哥家。一進門,撲通一聲跪下,一個頭磕在地上:“娘,我好長時間沒來看您了,給您磕個頭吧。” 花白頭髮,年近七十,跪在地上的人也是有孫子的人;發白如雪,淚眼婆娑,坐在堂上的人欲言不能,臉上卻是笑著的——有一個如此敬親孝老的兒子。 《論語》記載,子遊曾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道,孔子回答道:今天人們認為能贍養父母就是孝,其實那些狗兒馬兒也能養人;一個人不從內心裏尊敬父母,和犬馬有什麼區別?(《論語·為政》)。孝的基礎在於敬。處處有敬,敬人為重。 夫子有靈當感知!2500年後,齊魯大地上,他的桑梓後輩,忠實踐行他的教導,既從物質上,更從精神上孝敬父母——“父母在,不遠遊”,近遊幾天也不安,這是何等高標準的孝! 場所精神:在充溢正能量的氛圍中引人向善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孟子·告子上》 臨淄城外有座牛山。2300多年前,孟子站在山前。山上草木不生,聖哲眼中一片荒蕪。曾幾何時,這座山也曾濃綠如蓋。惜乎它在齊國都城郊外,每當樹木發新芽,就有刀斧砍伐之,就有牛羊啃食之…… 人心好比牛山。哲人想到: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世間滾滾紅塵,掩殺了人的善心。要創造一種條件,讓這如芽的善心,時時刻刻,處處所所,都能得到向上生長的營養滋潤,都能獲得“我要長大我要開花”的氛圍鼓勵…… 這就是場所精神。通過對居住、工作、活動場所賦予一種精神,讓這種精神向周圍散發出的信息,形成充溢正能量、引人向善的強大氛圍。 之所以想起孟子這段話,以及一位師長曾提及的“場所精神”,是因為隨著採訪的深入,越來越有一個問題縈繞在心懷:在全省,既有“頂天立地”的好人個體,又有鋪天蓋地的普通好人,這種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一襲遮眉的劉海兒,映襯出她的素樸;一口濃重的昌濰土話,訴説著她與這片土地離得有多近。 10年前,一場車禍讓丈夫撒手人寰,留下她和兒子以及年邁的公婆。尚是青春年華的她也曾夜半輾轉難眠,也曾獨望星空遙問路在何方。然而,郭曉秋,諸城市舜王街道九台社區的這個好媳婦,最終選擇了留下。 日子像流水一樣,恢復平靜,又向前流淌。一晃又是多年。公婆坐不住了,他們覺得不能這樣耽誤了她。她卻怎麼也不願離開這個家。終於,在公婆的勸説下,她用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招兒:招婿上門。她從公婆的兒媳,變成了女兒,或者説,她有了兩個婆婆。 前年,一直照顧現任婆婆的大伯哥去世,婆婆無人照顧,她把老人接到家裏,一起伺候。三位老人,兩個同母異父的孩子,丈夫和她,有血緣的,沒血緣的,共聚在一個屋檐下。老人性格不一,孩子頑皮淘氣,難免磕磕碰碰,她用自己的溫厚與忍耐,維護著這個家。 “我並沒有做什麼,誰遇到這樣的事都會這麼做的。”面對記者,她純樸的話語中道出一腔大孝。是啊,在行善人的眼中,什麼善行都是應該的。今年3月,郭曉秋榮登諸城市首屆“最美孝媳最美孝婿”金榜。 越是“四德”建設突出的地方,越是有淳厚的民風,越是有深厚的文化傳統。挖掘傳統文化,打造場所精神,是他們的共同做法。 舜誕生於諸城。 《史記》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是大孝事親、大仁待民之人君。諸城抓住這一點,大做舜文章:出關於舜的書,開關於舜的會,對內對外宣傳,無不高揚舜;在舜的故鄉諸馮村,修建了大舜苑,苑內有大舜殿,更有舜帝廣場、舜裔祠、舜廟等,這個省級景區現在是舜文化道德教育基地;在行政建制上,諸城有舜王街道;在城市建設上,諸城有舜都路、舜耕路;就是人們居住的小區,也爭相以舜命名…… 越是“四德”建設突出的地方,越是注意挖掘普通人的閃光點,越是注意挖掘更多普通人的閃光點。一有凡人善舉,馬上大張旗鼓宣傳,這是各地不約而同的行動。 武城縣中心廣場,在128名道德模範的事跡展後,是大大一個櫥窗、赫然一行大字:“下一個榜樣就是你”;膠州電視臺有個“最美膠州人”欄目,播出近500期,期期受到熱捧…… 在這個過程中,各地表現出一個共同特點:評選出的各類道德模範人數眾多。武城39萬人,評出道德模範4000余人;僅去年全省評出村級道德模範10萬多個,縣級以上1萬多個。是啊,好人多了,“壞人”就少了。正氣壓過邪氣,正能量充溢全社會,負能量也就沒有藏身之地。 一位環衛工的故事印證了這一點。 去年3月8日,武城環衛工人李艷軍,一早就上街忙碌。在縣醫院門外,她撿到3000元錢。3000元對這名環衛工意味著什麼?在這個魯西北欠發達縣,相當於她7個月的工資,相當於患腦血栓丈夫半年的醫藥費。清晨的大街寂寥少人,家裏又那麼缺錢,怎麼辦?李艷軍沒有猶豫,尋找失主,還錢給人家。這是在這個婦女節,這位女清潔工送給自己的“最美”禮物。 面對記者,她沒有思索,沒有做作,樸實道出個中原因:“看到電視裏那麼多典型,那麼多好人,俺也想當典型,想當好人。” 禮之用:在尊崇儀節中讓道德紮根心靈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論語·八佾》 春秋時期,每月初一,諸候們要舉行一個儀式:殺一隻活羊,由諸候親自祭于祖廟,表示每月開始聽政。這種儀式叫做“告朔”。 在孔子時期,魯君已不親臨祖廟舉行儀式,只是殺一隻活羊應付一下。子貢認為既然這樣,就不必流於形式,乾脆連羊也必不殺了。 孔子批評了子貢,並説自己看重的是這種儀節,更是這種儀節所蘊含的尊長敬上的內容。禮的意義是詩意的,喚起的是一種對人生對秩序的敬畏。 形式並不都是形式主義。必要的形式,能加重內容的份量。夫子的桑梓後人,牢牢記住了他的教導,並將之上升為“四德”建設的一種方法。 以孩子們感興趣的“禮”為切入點,加強這種“禮”所蘊含的道德教育,是各地的生動做法。 2月25日,萊州武校。課間,我們走向一間小學一年級教室。隔窗望去,孩子們在説笑嬉鬧。然而很快,我們被重重“驚”了一下:剛一進門,所有孩子同時起立,折疊椅翻起的聲音響成一片,一雙雙小手倏地抬起,舉于胸前,抱拳行禮:“您好!”清脆的童音響徹教室。 一群小老虎。一群懂禮節的小老虎。 我們走在校園裏,每遇到一個學生,他們都這樣抱拳行禮,然後悄無聲息地離開。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孩子們行的抱拳禮,有很深的寓意:左手屈起大拇指,意思為“不做老大”,右手五指握拳,左手四指搭在右手上,意思為“五湖四海皆兄弟”。動作瀟灑利落,氣勢長虹貫日,孩子們很願意學練。萊州武校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敬人、謙遜、友善、秩序的品德教育。 創新儀節的形式,豐富儀節的內容,讓儀節更有內涵,給人更深教育,是各地施行“禮之用”的新特點。 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對每週一舉行的升國旗儀式,不改變基本程序,卻增添新內容:在升旗時,輪值升旗班可以根據本週主題,或誦讀,或唱歌,或宣讀本班奮鬥目標,或宣誦本班集體誓言,還可以請家長進行國旗下講話……原本一個簡單的升旗儀式,變成了一個關於國家、國旗和國歌的道德講壇。 這樣做有什麼效果? 2月28日早晨。春寒料峭。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外。我們本是來採訪交警和志願者護送小學生過馬路的。金色的朝陽下,學生們安全穿過馬路。有的正走向校門口,有的已進入校園,有的晃動著身子在説笑,有兩個甚至在追逐……7點50分,校園裏國歌聲響起。驚人的一幕出現了,所有的學生,不管在做什麼,不論在什麼位置,齊刷刷轉向學校的國旗,原地立定,高舉右手,向國旗行少先隊隊禮。時間仿佛凝固了。孩子們好像“定格”了。惟有雄壯的樂曲響在耳畔。我們也不由得“定格”在那裏。 萬行莊嚴。是一種什麼力量讓孩子們如此自覺?我們想起了這個學校“不只是走走形式”的升旗儀式。對國家的禮敬生發了這樣的儀節,這樣的儀節加重了對國家的禮敬。 在人生的重要節點創造性設計“禮”,將其所要求的道德標準以生動形式告訴人們,在人生的每一個新起點上都給“提個醒兒”,是我省“禮之用”的一個創新。 “夫妻雙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你們能否做到?” “能做到!”底氣中足。 “你能做到每週回家為老人做一頓飯菜,每年陪同老人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嗎?” “能做到!”鏗鏘有力。 “現在,請你們站在莊嚴的國旗國徽下,共同許下你們愛的誓言。現在隨我宣誓,請舉起右手……” 紅毯包裹的講壇,國旗在側,國徽在上,鮮花簇集,嬌嫩欲滴,一身紅裝的新娘,西裝革履的新郎,面對台下眾多親友,隨工作人員宣誓。 2月26日,當我們來到莒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遇到了這類似西方教堂的一幕。 宣誓完畢,工作人員將《新婚當事人“四德”工程建設倡議書》、《家庭美德倡議書》鄭重交給新郎新娘,並邀請本報記者上臺為小夫妻頒發結婚證。 我們上前採訪了這對新人。新郎叫朱立勝,新娘叫莊鋒鋒,分別來自莒縣城陽鎮前家屯、寨裏河鎮青山前村。也許是剛剛跨過了人生一個重要關口,也許是以一種不同尋常的形式跨過了這個關口,這對新人還沉浸在剛才的氛圍中。 “通過這個儀式,我覺得以後不是一個人過了,我對婚姻要負責任。”新郎説。 “我以後要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看。”新娘説。 莒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很早就在議論一件事兒:新人來辦結婚證,照張新婚照,然後取證走人。這麼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就這麼簡簡單單完成?2012年10月,莒縣開始抓“四德”建設,當年年底,莒縣民政局推出這種免費宣誓服務儀式。原本片刻就完成的流水業務,現在成了一堂莊重的婚姻道德課。 好人好報:讓道德更自覺地化為行為規範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孟子·告子上》 在這裡,孟子告訴我們一層意思:古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為當他修身養德,便會有功名利祿相回報。利的反饋,讓義走得更遠。 今天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山東人,更深深懂得這一道理:行“四德”、做好事,不僅要給予名譽表彰,更要給予物質、地位回報。只有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時代遠去,只有讓好人有好報的時代全面到來,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做好人。 在為扶不扶摔倒的老太太都要猶豫躊躇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尤其需要提倡。 一邊是撿到70萬元錢,一邊是為母親看病欠缺幾萬塊錢。 就在撿到錢包前幾分鐘,他還一口氣買了三種彩票。他很想發財,發財後給母親治病,發財後改善一下自己月薪只有1000元的生活。 拿不拿這70萬? 張繼鎖面對這道選擇題,選擇是果決的——根據失主證件上的號碼,給失主打手機……當失主掏出2000元錢表達謝意,張繼鎖拒絕了,並拒絕透露自己的住址。 失主也是個熱心人,憑一個簡單的線索,九次尋找張繼鎖。 終於找到了,也發現了臥病的張媽媽,他表示願意資助張媽媽治病。張繼鎖又拒絕了。 張繼鎖的行為感動了他打工的煙臺牟平區,感動了他的老家單縣。好人有好報。單縣東大醫院收治了張繼鎖的母親,並送上5000元愛心款,還請省立醫院專家來免費會診。很快,單縣相關單位給予救助,知情人紛紛捐款。張繼鎖的母親如期手術,手術很成功。 那時,憨厚的小夥子打工才半年。現在兩年過去,他更成熟了:“我相信好人有好報。我會繼續做好事!” 現在,讓好人有好報,正成為山東各級政府的主動行動。濟南市為生活困難的道德模範,購買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或醫療保險;膠州市拿出財政資金50萬元設立基金,不但幫扶道德模範,還幫扶他們家人的生活、教育、就業、醫療;作為“文化惠民、服務群眾”的16件實事之一,今年山東省將為10000名全省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免費提供一次健康查體…… 既讓踐行善行義舉的人受到幫扶和關愛,又讓堅守道德的人有名又有利,這是政府和社會正一起書寫的答卷。 在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時,他被“下放”到村衛生室。因為醫德醫術突出,他現在被提拔為鎮衛生院院長。 1996年,當滿勝利回到生他養他的四女寺村時,他有點失落——他自小立下志向,通過考學跳離農門;現在考上學又畢業了,卻轉了一圈兒又回來了。然而很快,他的心房被另一種成就感所充盈——用自己在衛校所學的知識,給鄉親們解除病痛。這位武城縣騰莊鎮的鄉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定位。 村裏滿運清老人得了潰瘍結腸炎,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無人照顧,他在給老人精心治療後,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裏,做老人愛吃的飯菜,給老人及時用藥,照顧老人近1個月。 張官寺村70多歲的馮書明老人,無兒無女,突患腦梗塞,滿勝利連續給老人治療30多天,直到老人能夠自理。到現在,老人還有1000多元醫療費沒有付。 滿勝利現在有厚厚兩大本欠條。但他從來沒去要過賬。 自2002年起,他每年都為四女寺中學教師、本村70歲以上老人免費健康查體。 基於滿勝利的突出事跡和工作成績,上級經鄭重考察,將他提拔為武城縣四女寺鎮衛生院院長。 一樁樁、一件件,讓“好人不吃虧”的思想,在更多人心裏紮根發芽,長成為一片森林。在山東,道德正更自覺地化為更多人的行為規範。 搭建載體:在以德示範中促進社會和諧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夫子的思想是深邃的。用政法、刑罰來治理社會,只能讓人民在重壓下不做犯罪的事情,但他們在內心裏卻不一定賓服;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治理社會,人民則會從內心裏賓服,主動不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人以德立,國以德興。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社會治理如果以德示範,為政以德,修身以德,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能早日實現。 賈官村的變化讓人矚目。 淄博市淄川區將軍路街道的這個村子,曾是全市聞名的“上訪專業村”,最多的時候,全村有30%的村民上訪。然而僅用了兩年時間,上訪戶在這裡全部消失,村裏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村幹部以身作則和以德治村,起了莫大作用。 2011年,賈官村改選領頭人。16歲就外出經商、辦礦的許業蓮,被鄉親們請了回來,被選為村主任。兩年下來,許業蓮給村裏辦事貼進去120多萬元。 “人家放著掙錢的買賣不做,回來搭上錢給村裏辦事,這一反一正是多少?”村裏人開始服了,心開始收攏了。 趁機,許業蓮請群眾參與,公開公平,毅然決然,解決了村裏積壓多年的機動地被佔、路邊亂搭亂建、偷水偷電等問題。 良好的村風是保持長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村裏適時推出“四德”工程建設,一是搭建活動載體,二是搭建舞臺。 兩年來,村裏先後開展了“仁德之星”、“愛心人士“”、“優秀黨員”、“十大孝子”、“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每次評選,都是對人心的一次陽光理療。並且建起“四德榜”,將人在向善路上推一把。在道德的春暉下,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慢慢消失了。 村裏還投資80多萬元,建成文體活動中心、“四德”廣場和文化大院。既有文化活動舞臺,又有運動廣場。每到夜晚,200多名村民在這裡載歌載舞,風清氣順,心曠神怡。 賈官村人不再上訪了,都在考慮自己的小日子和村裏的大日子。非僅如此,村民積極報名參加街道的志願隊伍,現在賈官村的志願者,是全街道18個村居中最多的。 談起這些變化,許業蓮説:“農村既是宗族社會,又是熟人社會,在這種社會裏,道德有時候更管用。”淄川區委書記楊洪濤則將之“擴大化”:社會治理80%用道德、12%用行政、8%用法律。道德 感化,一通百通,一順百順,一副良藥。 一個村由亂到治,“四德”建設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一個市縣實現科學發展,同樣離不開它的重要支撐。 自2012年起,榮成市以政務誠信為先導,建設企業、社會、司法誠信。他們的做法,也是搭建活動載體。2012和2013年,全市各行各業先後開展了“誠信建設年”和“誠信建設創新年”活動,今年在以前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開展“誠信建設提升年”活動。同時連續開展“樹典型、揚正氣、傳遞正能量”活動。 榮成哈裏兩灣城小區,總共建有1500套居民房。政府承諾2011年供暖,但到2011年冬,入住僅有40戶,如果按期供暖,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但市政府沒有猶豫,協調燃氣公司如期供暖。2012年冬,入住僅有85戶,還是照常供暖。 在黨委、政府的帶動下,現在全市上下形成講誠信的濃厚氛圍。食品加工企業泰祥,出口日本400噸豬肉,因為有一項指標沒有達到,被退回100噸。眾所週知,日本的食品標準,全世界最高,這批貨雖然沒有達到日本要求,卻符合國內質量標準。可不可以在國內銷售?這可是價值2000萬元的貨。不必討論,沒有猶豫,公司決定,全部銷毀——在誠信上沒有“內外有別”! 現在,榮成已形成官民都講誠信、上下同心謀發展的局面。在2012年以來威海市舉行的四次“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榮成每次都列“總體滿意度”第一名。 各地的自覺行動,來自省裏的統籌決策。2007年召開的省十次黨代會提出,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近年來,省委宣傳部搭載體、建舞臺,在全省開展“美德山東、誠信齊魯”教育活動,多次召開現場會,發起建設示範縣;省委組織部在對17市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中,將“公民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權重列為35分,高於“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率”等……在強有力的推動下,全省“四德”建設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溫潤之風勁吹,形成了打造山東道德高地的新高潮。 面對沂河:我們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節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 ——《論語·先進》 如果把《論語》比作一部厚重的弦歌,那麼這則是一支輕快的笛子曲。在這裡,曾皙以沂言志,用散文樣的語言,描述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表達了儒家在深刻的入世情懷中,也有得天下英才而教,教其向善成才的灑脫境界。 初春時節,我們來到曲阜,來到沂河岸邊。“聖人門前水倒流”,沂河正由東向西靜靜流淌,春皺乍起,波光粼粼。河兩岸,楊柳搖曳在春風裏,枝條吐出星星點點的綠。 沂河從歷史深處流來,它發源於鄒城,流經曲阜,注入南四湖。鄒城是孟子的故鄉,一條河把中國歷史上兩位偉大聖哲連接在一起。這兩位偉大聖哲崇尚仁義,教人向善,他們和其他先賢一起打造了歷史上的齊魯文化道德高地。 沂河流淌到今天,滋育了無愧於先輩的有德之人。他們見錢眼不開,見利不伸手;甜來能同享,難來共承擔。他們不做虛,不做偽,不做表面文章,扎紮實實踐行“四德”。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脊梁,他們是推動歷史前行的力量。 沂河要流向遙遠的未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用“四德榜”“場所精神”等現代的方式方法,激發心靈深處的善念,發揚光大,如火燃燒,如泉涌流,並傳承于未來。 面對沂河,我們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節。一節有一節的責任,一節有一節的擔當。不可逃避,不可推脫。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