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調控“主航道創新”之二:定向發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4 13:1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劉穎、傅雲威)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一週後,市場仍在熱議中國的政策動向。海外觀察人士注意到,在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經濟金融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統籌兼顧下的定向發力成為中國經濟調控的新特點。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發專欄文章説,中國更加持續的政策調整正在開始,意味著應對經濟放緩的對策將會陸續出臺,但不太可能出現大手筆的刺激或驟然放鬆。《華爾街日報》也刊文指出,中國的政策不同以往,決策者在避免過去的大規模刺激。

距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定向降準支持“三農”還不到一週時間,中國人民銀行果斷出手,決定自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政策精確對準“三農”等薄弱環節發力,是為了引導加大涉農資金投放的結構性調整舉措,是實實在在的支農惠農措施,有助於釋放農村發展潛力。分析人士同時認為,此次準備金率的下調屬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定向寬鬆,貨幣政策穩健的總基調並未改變。

最近連續出臺的一系列舉措,都體現出定向發力的共同特徵。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提出鼓勵核電、風能、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這被一些媒體視為政府定向發力的又一支箭,是穩增長背景下的精準“微刺激”。再往前看,4月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了讓更多小微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棚戶區改造以及加快鐵路建設等政策措施。這些措施也都符合中國政府推進改革和城鎮化的總體工作重點。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政策選擇?一方面,中國經濟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這一季的任務重點在於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結構調整與升級。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表示,中國經濟放緩是好事,這時會發生一個重要的轉變,即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另一方面,貿然使用大規模刺激政策,只會繼續掩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精準的定向發力則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産能過剩,改善中國發展中的短板,可謂一舉多得。

中國美國商會副主席、政策委員會主席萊斯·羅斯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政府的一系列所謂“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較強針對性,直擊中國經濟領域的不平衡、不平等問題,目的在於造福那些從以往增長中獲益較少的社會群體和經濟部門,這有利於提升增長質量。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康迪天指出,中國出臺的新措施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這降低了中國大幅調整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有利於新興市場風險資産的整體價格穩定。

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清潔資源及新能源汽車,是調整能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抓手,將為穩定增長提供支撐;對小微企業減稅,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又為促進就業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棚戶區改造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務,可以有力拉動投資、促進消費。加快鐵路建設,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鐵路投資,有助於改善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説的那樣,“宏觀調控要把握總量平衡,更要著眼結構優化,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控調控的政策力度,適時採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措施”。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中國決策層將審時度勢,進一步出臺特定領域的“微刺激”政策,其效果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