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4月28日(記者宋強)京津冀周邊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求,促使河北省向落後産能多次“開刀”。記者在河北鹿泉市、平山縣調查發現,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兩次大規模集中拆除落後産能行動後,當地相關産業出現斷層,企業“二次創業”存在一定困難。專家建議,政府和企業應共同發力,加大政策扶持,找準産業定位,在“騰籠換鳥”過程中實現“浴火重生”。 為了綠水青山 “忍痛砸掉飯碗” 位於河北省中西部的鹿泉、平山隸屬於石家莊市,蘊含豐富優質的石灰岩資源。50多年來,“靠山吃山”使得當地的水泥業在全國久負盛名,高度發達的水泥産業一度讓鹿泉連續數年躋身全國百強縣。 水泥産業帶來了顯著規模的GDP,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石家莊曾連續幾年穩坐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城市“頭把交椅”。“鹿泉水泥生産企業最多時達160多家,隨著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在環境治理和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原來的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在的資源劣勢。”鹿泉市工信局局長張振平説。 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對鹿泉市、平山縣18家水泥熟料企業的19臺磨機、396個圓倉和1條旋窯水泥熟料生産線進行拆除,2014年2月17日又對鹿泉市、平山縣西柏坡高速兩側17家企業的18套水泥粉磨系統、377個料倉進行拆除,兩次拆除行動共削減水泥産能1850萬噸,約佔石家莊市總産能的40%。 記者在鹿泉市宋家峪民營水泥廠看到,水泥粉磨系統和料倉已經全被炸毀,半截磚頭零散一地,地面上沉積著厚厚的泥灰。“為了綠水青山,我們只能忍痛炸掉水泥廠,砸掉飯碗重新來過。”水泥廠負責人齊法廷説。 “砸掉飯碗”的背後是代價不菲的“經濟賬”。據介紹,石家莊兩次集中拆除的35家水泥企業都具有正常的生産能力,均不在國家淘汰序列,拆除工作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0.8億元,減少産值近61億元、財政收入3億元。 “壯士斷腕”的背後卻是可圈可點的“環保賬”,兩次拆除提前3年完成“淘汰水泥産能1500萬噸”的目標,減少粉塵排放6898噸,相當於110多節車皮的煙塵,對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改善地區空氣質量有明顯促進作用,“鹿泉人均三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的污染現象有望成為歷史。 産業斷層亟須填補 “二次創業”存在困難 水泥企業拆除後,當地面臨著閒置土地再利用、産業斷層填補、失業人員再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如何讓這些水泥企業“破繭重生”,成為做完“減法”後面臨的重要“加法題”。 鹿泉、平山兩次水泥産業集中拆除直接涉及職工3780人,如果算上與水泥産業密切相關的機械、編織、運輸、餐飲行業,總涉及人數不低於2萬人。“我們村100多輛運輸車,以前就靠運水泥,現在産業斷檔了,50多萬元的車賣30多萬都沒人要,很迫切需要新産業進來。”平山縣南西焦村村民檀吉波説。 “水泥廠拆掉了,再幹點別的,大的層面叫轉型升級,小的層面叫逆境重生。我歲數不大,還想繼續創業。”鹿泉市超鏹水泥廠負責人張寶印説。 張振平表示,彌補水泥産業淘汰後的斷層,根本還是要靠産業升級。據了解,目前石家莊市正在研究制定鼓勵拆除企業“二次創業”的政策措施,積極幫助拆除企業盤活土地資源,發展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現代農業、服裝加工、養老服務等産業。 但“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記者在當地調查發現,三條“攔路虎”的存在使得創業艱難前行,一是企業自身技術能力有限,從高耗能企業轉型為低污染、低能耗、高技術含量的企業,“轉彎的路不好走”;二是拆除水泥廠之後的補償款多用於償還集資,企業現金流短缺;三是原水泥廠職工年齡偏大、技術含量低,較難直接從事“高端”産業。 “我們現在一時半會兒做不了高端産業,目前只求能夠承接大企業産業鏈的加工環節,就心滿意足了。”張寶印説。 多重因素合力“止痛” 連筋接骨實現“重生” 根據石家莊市部署,今年4月底,除少數幾家環保達標的大型水泥熟料生産企業和特種水泥企業外,鹿泉、平山境內的水泥廠將全部拆除。2017年前,河北全省將壓減鋼鐵、水泥、煤炭、平板玻璃6000萬噸、6000萬噸、4000萬噸、3000萬重量箱,其中僅鋼鐵一項就影響稅收500多億元。 “河北201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只有4.2%,説明削減過剩産能起到實效,同時也凸顯出壓減産能對河北來説是傷筋動骨的調整。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發力,實現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社科院工業佈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説。 ——企業層面要定好位、謀好局,做好市場可行性分析,對“騰籠”之後的接續産業進行精確定位,發揮土地、勞動力、老工業基礎等優勢,把握京津冀一體化機遇,積極引入京津企業入駐,承接配套製造業、服務業。 ——政府層面,首先要落實生活保障措施,對企業進行財政補助,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幫助工人抵住失業衝擊;其次是組織開辦計算機、養殖、家政等培訓,強化對失業人員的就業指導,避免“只會做水泥”的尷尬;同時,可探討成立産業扶持基金,加大投融資政策、銀行擔保等金融政策的扶持,為中小企業的“良性復活”提供動力。 河北部分基層幹部和企業負責人表示,淘汰落後産能等並非河北一地之事,希望國家層面完善産能退出機制,並對産能壓減集中地區給予財政扶持。陳耀表示,淘汰落後産能是河北乃至全國面臨的“陣痛”,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步入實質性階段,産能壓減地區應當成為京津産業外溢的集中承載地,要“聞到政策的香,吃到政策的肉”,真正實現地區經濟的“重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