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改革攻堅號角吹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1 09: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歷經蛻變,商品流通領域已經基本實現市場化,但生産要素領域的傳統痕跡卻依舊十分明顯,而資本市場發展滯後是我國要素市場成長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剛剛發佈的新“國九條”,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作出整體部署,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勾畫出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的發展路線圖,我國資本市場將全面進入改革季——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認為,新“國九條”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開放促改革的整體思路,確立了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目標。

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

在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形成,是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産物,從成立之初,就設計了行政干預與集中管理的制度架構。

資本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高效平臺。近年來,人口結構和儲蓄結構的變化使得市場對直接融資需求迫切。

然而,過多行政干預的一大“惡果”就是造成直接融資平臺效率低下。來自證監會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直接融資佔比僅為42.3%,遠遠低於美國的87.2%,甚至低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因此在減少資本市場行政干預的大背景下,新“國九條”中關於推進發行註冊制和完善退市制度的股權市場改革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以發行註冊制改革為例,新“國九條”規定,信息披露主體必須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及時性承擔法律責任,而證券監管部門依法監管發行和上市活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屆時,除了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變化來修訂規則以外,監管部門僅在事中、事後核查信息以及打擊違法行為。對市場主體來説,‘法不禁止即可為’,資本市場靈活性大大增強。”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錶示。

防範系統性風險需深化改革

資本市場創新有利於增進經濟活力與競爭力,但同時也會帶來不確定性。2013年,“錢荒”來臨讓最不缺錢的銀行也面露難色,資本市場實際利率一路飆升,各種融資途徑的風險敞口也集中暴露。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超過70家P2P平臺倒閉或者跑路,涉及金額約為12億元。

未來金融行業混業經營趨勢加強,各種金融衍生産品不斷産生以及資本項的逐步開放都有可能增加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對此,新“國九條”提出,要不斷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處置機制,不斷健全市場穩定機制。TCL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黎明認為,如果措施實施得當,可以形成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同時在系統性風險産生時也可以起到“緩衝器”作用。

不過讓黎明擔憂的是,目前我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小微企業融資更是老大難問題,杠桿資金流入“産能過剩”行業的企業,金融和實體行業的風險可能疊加放大。“唯一辦法是進一步深化改革,讓經濟體制改革、金融改革、政府改革‘齊頭並進’,全方位的市場化可以減小市場‘扭曲’帶來的風險。”

投資者需加強風險自擔意識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立市”之本,投資者權益得到保護對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和規模擴張都有重要意義。

成熟市場普遍有專門立法或制度安排來保障投資者利益。不過,保護投資者絕不是保護投資者不賠錢。新“國九條”提出,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培育理性投資理念,自擔風險、自負盈虧,提高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風險定價’本來就是市場化定價機制的題中之義。當投資者理性地把正常投資虧損和欺詐行為導致的權利受損清晰分開,才能更加合理地維護自身權益。”天相投資諮詢公司董事長林義相建議,債券、信託市場應儘快打破“剛性兌付”,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堅持改革永不停步

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歷程中,2014年註定是關鍵性的一年。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結構調整任務艱巨、股票市場持續低迷的“三期疊加”效應持續顯現,前行道路迷霧重重。另一方面,“向改革要動力”成為市場共識,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私募“陽光化”、企業債券等各種市場創新先行先試,互聯網金融、資産證券化等創新型業務層出不窮,資本項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看來,在改革與穩定之間求平衡,是個棘手的問題。“但改革絕對不能停,哪怕從短期來看可能引發市場‘陣痛’。”

改革停步,守成思維過度可能導致“頑疾”的累積。當前,不托股市,放棄剛性兌付也會給市場帶來痛苦,政府承受壓力,但長遠來看有利於從局部“擠泡”,奠定長期理性繁榮的基礎。

金融、證券業界普遍觀點認為,新“國九條”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作出了整體部署,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一些專家表示,《意見》是一份綱領性文件,很多細節性問題都需要穩步推進落實。新“國九條”中提到要完善資本市場誠信監管制度就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希望未來能建成一個類似于個人誠信信息系統的企業誠信系統,畢竟信息透明對資本市場發展意義重大。(郭文鵑)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