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21日電題:江西:圍繞養豬場探索發展生態農業 新華社記者張卉、沈洋 幾年前,江西德安養豬大戶張南生因豬場廢料處理不當污染環境,遭到周圍農戶抗議。而現在,圍繞養豬場建立起來的“豬—沼—蔬”生態農業模式,讓農戶免費用上清潔能源、發展有機農業。 張南生初到德安縣高橋鄉羅橋村開辦德邦養豬場時,沒有處理技術,大量豬糞堆積在養豬場周圍,常常一下雨就被衝到山下的村莊、池塘裏,村民們意見很大。另一方面,高橋鄉300多戶的沼氣池因農戶不再散養豬而原料短缺、長期閒置。 這一狀況在江西並不鮮見。早在上世紀80年代,贛南農民就創造了以個體農戶為單位的“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江西省20%的農戶家中建起了戶用沼氣池。但隨著農民增收渠道增多,農戶散養生豬逐漸減少,戶用沼氣池擱置,規模養豬快速發展起來。 然而,規模養豬産生的大量糞尿得不到妥善處理和充分利用,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江西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在江西多地養殖場開展工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在德安、萍鄉、高安地進行了針對大、中、小型養豬場生態農業模式的探索,德邦養豬場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當地政府與南昌大學系統與工程研究所、德邦養豬場和當地農戶通過政産學研合作,在德邦養豬場開發建設了豬糞尿沼氣開發體系,在農戶中推動戶用沼氣池的重新利用。經過幾年的磨合,運作良好。 現在,德邦養豬場裏産生的豬糞尿、衝欄廢水經過固液分離、沉澱酸化、發酵等步驟,分離出的固體糞便無償提供給農戶家中的戶用沼氣池;液體糞便發酵産生的沼氣一部分通過沼氣發電供豬場自用,一部分用管道輸送到農戶家中免費使用;産生的沼液用管道輸送到田地,作為有機肥料。 2013年,張南生的養豬場為高橋鄉278戶農戶提供沼料,為180戶農戶提供管道供氣,為300畝田地提供有機肥料。 記者在高橋鄉看到,許多農戶家中閒置的戶用沼氣池都用了起來,火苗很旺。44歲的當地農民葉啟雪,去年以沼液為肥料種植了30余畝玉米、白菜、包菜、油菜、棉花等有機作物,還用蔬菜放養土雞。他説這種方式既節省了化肥開銷,種出來的還是有機農作物,價格更高,一年下來收入近10萬元。 南昌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賈仁安認為這種模式應該廣泛推廣。“污染物資源化利用,不僅産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還促進了社會和諧,讓以前矛盾的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惠及整個鄉村。但是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任何一方力量都難以做成,關鍵要有政府、高校、企業、農戶的共同參與。”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