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伍鯤鵬)二兩的饅頭可按四分之一齣售,菜品也可按小份提供……清華大學食堂推出的“限量”餐引發很多人紛紛點“讚”。小小饅頭,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正是一種習慣性浪費行為的糾偏,而在我們身邊乃至自己身上,究竟還有多少無意識的習慣性浪費行為? 堂而皇之的奢侈往往引起人們的警覺,進而形成自律自控,但恰恰是一些小處上的習慣性浪費常常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忽略:刷牙時始終不關水龍頭,數十頁的論文就因為幾個錯字改動就重新再打印一次,週末休息辦公室飲水機依舊開著,出門買早餐家裏的電視始終亮著…… 種種看似微小的習慣性浪費行為,造成的損失卻著實令人震驚。每年,大學生打印論文耗費用紙達到4千噸;北京,每天就有8萬噸飲水機尾水被直接倒掉……當如此種種的浪費行為司空見慣,“節儉”只能成為案桌上的美德條文,更可憂心的是,這些習慣性浪費行為將在不知不覺中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 摒棄浪費惡習養成節儉習慣,不妨從少打一份文件開始,從習慣隨手關掉水龍頭開始,從習慣出門隨手關燈關電視機開始。震天的號召不會讓人養成美德,“潤物細無聲”的生活細小行為,才能逐步遠離浪費的惡習。“勿以儉小而不為,勿以奢小而為之”。只有堅持有意識的微小節儉行為,才能將節儉內化為一種行為習慣,並使之外化為全民的自覺行為。也只有堅持有意識的微小節儉行為,才能建立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從而將之貫穿于發展改革的全過程中。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點滴處節儉的長期堅持,終將匯聚成一股習慣性節儉的社會洪流,掃除隨手浪費的惡習和不思進取的不良心態,讓勤儉節約真正成為時代的新風尚,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未來。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