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記者曲曉燕報道:1998年,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在的成立被視為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歷史起點。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12年我國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已達18071億元,文化産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5.5%,文化産業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特別是近5年來,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宏觀背景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順勢而為,不缺位、不越位,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了一套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推動産業發展的路徑,開啟了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質變時代。這些探索和努力得到了肯定。今年5月,文化部文化産業司以在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方面的優異表現獲得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狀。 榮譽是新的起點,梳理近5年來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和啟示,探尋“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之間良性互動的方式,對於更好地轉變政府職能,完成黨中央對文化産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協調多部委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文化産業政策體系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近5年來,一大批涉及文化産業的重要政策和規劃相繼出臺,包括《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産業倍增計劃》等。特別是今年以來,《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關於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臺,將文化産業的發展推向了轉型升級的新階段。這與黨和國家對文化産業的日益重視以及文化産業自身的發展潛力是分不開的,也與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主動“出擊”,加強與其他部委的聯絡,多方協調,宣傳、普及、推廣文化産業,積極推動文化産業進入國民經濟發展序列的努力分不開。可以説,伴隨著文化産業政策體系的日趨完善,一個以文化部為主導、多部門合力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大格局已經形成。 融合發展是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旋律。文化産業是溢出效應非常顯著的産業門類,通過與其他産業門類的融合,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並進而帶動自身的發展,必然是文化産業下一個發展階段的主旋律。對於這一發展趨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早有發現,並且有意識地將産業發展導入這一階段。除了與具體産業門類的結合,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的結合,也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力推的融合發展的著力點。以文化金融為例,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3年12月,文化産業中長期本外幣信貸餘額已達1574億元,較年初新增419億元,同比增長36.28%;185家文化企業註冊發行的債券餘額已達2878.5億元;77家文化企業在滬深兩地資本市場上市。截至2013年末,全國各類型的文化産業股權投資基金57隻,募集規模超過1350億元,充分顯示出文化與金融融合的巨大潛力。 基地、園區建設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一個幾乎沒有發展基礎的産業,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將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和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作為抓手,從市場主體的角度入手,迅速切入産業發展的現實,催生出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文化産業集群和大型文化企業,為全國文化産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做出了示範。自2004年以來,文化部先後命名了五批268家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四批14家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試驗)園區。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強化管理,引導地方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國家級園區、基地獲得了快速發展,為全國文化産業的發展發揮了引領和示範作用。 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近5年來,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推動産業發展方面以各種平臺建設為抓手,充分彰顯了轉變政府職能、服務於産業發展的理念,形成了四大博覽會並存、特色展會分頭髮展的文化産業會展格局。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等四大博覽會覆蓋全國,有效促進了文化産品的展示交易。而義烏文博會、蘇州創博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産業展會也頗具特色,滿足了文化産業發展的細分需求,同時對於推動區域文化産業均衡發展也産生了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作為國家文化産業公共服務平臺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文化産業項目服務平臺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試運行,其整合了前期建成的多個平臺項目,成為今後文化産業司服務於文化産業項目的又一重要平臺,投入試運行以來,已經匯集了數千個文化産業精品項目,以及上萬條活躍的財務數據信息和項目資訊信息。 重大、特色文化産業項目是發展文化産業的突破口。近年來,以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切入點的一批特色文化産業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獲得了較快發展,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給當地農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全省共有手工藝企業超過4000家,從業人員200萬人,總産值突破1000億元;四川羌繡在災後重建中走出生産性保護新路,帶動當地羌族群眾致富和旅遊産業發展。而今年相繼啟動的藏羌彝文化産業走廊、絲綢之路文化産業帶建設兩個重大文化産業工程,則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宏觀經濟發展格局,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思路,適時推出的重大文化産業項目,這兩個項目都處於我國文化資源積澱豐厚的區域,涵蓋面積大、人口多,具有連點成線的效果,對於推動我國西部乃至全國文化産業發展格局的改變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動漫等新興産業發展,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産業項目,出臺了《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配套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國家動漫精品工程,舉辦首屆中國動漫藝術大展,極大地擴展了我國動漫産業的社會影響力。 規範管理、杜絕“泡沫”是推動文化産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文化産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面臨著過熱、泡沫化等爭議,而政府部門在推動産業發展時如何更恰當地發揮作用,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面對這些問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斷加強對基地、園區的監管力度,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理念,在規範管理中有效地避免了文化産業的無序發展和泡沫化傾向。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文化産業園區、基地的建設管理,文化部制定出臺並多次修訂了《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管理辦法(試行)》和《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管理辦法》,對基地、園區的申報、建設、管理、退出等方面的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明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和園區不搞終身制,對於已經不能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的園區和基地實行退出制度,自2010年以來,已經累計摘牌國家級園區1家、基地8家。 人才培養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智力引擎。缺乏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一直是制約文化産業發展的掣肘性問題,對此,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一直把人才培養作為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繁榮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文化部通過舉辦各種研修班、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培養了大批文化産業專業和管理人才。文化部命名的10個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大量開展文化産業人才培訓工作,先後舉辦了上百期各類文化産業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近萬名。特別是今年,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了為期5年的文化産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旨在進一步提升文化産業領域創意創業水平,加大對文化産業創意人才培養力度,加快文化創意與我國製造業、建築業、信息産業、旅遊業、體育産業、特色農業等國民經濟相關領域融合發展。 不斷加大的“走出去”力度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貿易額顯著增加,呈現出文化交流與貿易並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收的大好局面。大批中國文化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不斷擴大,部分企業開始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競爭,在海外建立平臺、構建産業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服務成為文化出口的重要增長點,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和協調下,我國動漫企業廣泛參與國際展會,與同行企業進行交流,已有很多動漫企業通過參展實現了産品“走出去”,天津神界漫畫公司2013年就與韓國電信運營商SKTELECOM就中國原創手機動漫內容達成合作協議;2012年我國新增出口遊戲66款,參與出口的網絡遊戲企業近100家,2012年自主研發網絡遊戲海外收入達5.87億元。 對於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文化部部長助理、文化産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5年來,文化産業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下取得的,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大格局中取得的,是在‘雙輪驅動’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産業工作者齊心協力、辛勤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對於當前我國文化産業發展步入的全新歷史發展階段,面臨的全新發展課題,劉玉珠説,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為我們繼續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依法行政,不缺位不越位,完成中央對文化産業發展的新要求堅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今後文化系統工作者應以更高的熱情、更科學的舉措、更完備的服務,探索在新形勢下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新路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