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是當前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基調。穩的是經濟增速、物價和就業,進的是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半年陸續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有所增強,經濟結構逐步改善,提質增效的步伐悄然加快,國民經濟穩中有進已經基本實現。 服務業比重偏低是我國産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生産性服務業滯後,更是制約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一大短板。據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介紹,今年以來,生産性服務業發展速度正悄然加快,其商務活動、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近3個月來均出現大幅回升。6月份,水上運輸業、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批發業、裝卸搬運及倉儲業、互聯網及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的商務活動指數均攀上6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企業業務總量快速增長。隨著以生産性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近年來第三産業增速持續快於第二産業的趨勢有望繼續。一大一小將使我國的三次産業結構更趨合理。 生産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源於製造業企穩回升的傳導效應,更源於製造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有力支撐。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介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3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回升,尤其是新訂單指數持續回升,6月份達到52.8%,高於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二季度新訂單指數平均值為52.1%,高於一季度1.4個百分點。由於需求改善,持續疲軟的市場價格止跌回升。6月份,購進價格指數回升到50.1%,今年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支撐了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降幅的持續收窄。一降一升表明製造業企業效益有所改善。 PPI持續負增長是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以來下行壓力加大的集中體現,因為PPI反映的是工業企業産品第一次出售時的出廠價格,它的持續負增長,表明工業品的出廠價格持續走低,也意味著工業企業效益不容樂觀。到今年6月份,PPI已經持續28個月同比負增長。不過從4月份開始,PPI降幅連續3個月持續收窄,6月份同比下降1.1%,創下了2011年5月以來的最低降幅。PPI降幅持續收窄,説明在需求回暖的支撐下,工業品出廠價格在逐步回升,市場環境日益寬鬆。一窄一寬也使工業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企業效益的改善,直接體現為實現利潤的穩定增加。1至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764.4億元,同比增長9.8%。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當前工業利潤10%左右的較高增速是在上遊産業中的煤炭、石油等採掘工業和高耗能的鋼鐵、有色金屬等利潤減少的情況下實現的,貢獻則主要來自於汽車、裝備製造業、電子通信等高附加值行業利潤的大幅增加。一增一減顯示工業經濟整體質量在穩步提高。 更為重要的是,在效益改善的同時,部分行業産能過剩有所緩解,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速。去年以來,第二産業中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速要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左右,而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則持續低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一高一低意味著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作為GDP第一大省,近年來廣東省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發展質量較高、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上半年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第三産業比重繼續提升,工業中的高端先進産業地位進一步凸顯,而高耗能行業日漸式微。與此相反,一季度GDP排名靠後的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均為能源大省,這表明全社會能源需求疲弱,背後則是全國高耗能行業增長放緩的生動寫照,也是全社會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的集中體現。一頭一尾彰顯經濟發展方式正在悄然轉變。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消費和投資的正向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有所增強,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逐步顯效。 而且,消費的增長是建立在公款消費受到抑制,大眾消費、網絡消費等持續加快的基礎上。一消一漲透露出消費結構本身發生著積極變化。 投資的增長則一方面是房地産和高耗能行業投資增幅高位放緩,另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投資增幅持續加快。一緩一快預示著投資結構更加優化。(記者 薛志偉)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