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險情 向著安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22.97萬人轉移安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3 21: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走出險情 向著安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22.97萬人轉移安置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13日電(記者 伍曉陽、侯文坤)天崩地裂,余震頻仍。大量群眾失去家園。轉移安置迫在眉睫!

    從抗震救災一開始,一場確保災區群眾走出險情的轉移安置戰役緊急展開。目前,22.97萬受災群眾得到轉移安置,轉移安置的群眾基本實現了“五有”,即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可醫治、有安全住所。

    緊急轉移

    3日下午,魯甸發生6.5級地震。剎那間,地動山搖。

    震中龍頭山鎮滿目瘡痍,人們驚慌失措。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雲一邊狂奔一邊呼喊:“大家快撤離到廣場,照顧好老人娃娃,注意安全,趕緊轉移!”

    “黨員幹部站出來,年輕勞力幹起來!”龍泉社區5個黨支部127名黨員和青壯年勞動力,迅速投入“戰鬥”。在外界救援隊到達前,唐正雲帶領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徒手救出15名被埋的群眾,安全轉移3000多名村民。

    地震發生後,解放軍、武警、消防和民兵預備役等各路救援大軍迅速集結,從四面八方馳援地震災區,投入搶救傷員、轉移群眾的抗震救災戰鬥。

    此次魯甸地震,震級雖然只有6.5級,但震中烈度高達9級,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據最新的災情統計,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3143人受傷,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6萬多戶,緊急轉移安置22.97萬人。

    生活保障

    “震後10分鐘,民政部門迅速啟動救災物資調運機制,採取部隊車輛運輸、部隊官兵搬運、警車開道、專人護送的方式,向災區調運救災物資。”雲南省民政廳廳長段麗元説,“目前,調集到災區的救災物資基本充足。”

    記者在地震災區看到,災區採取直升機空投、組織部隊官兵和志願者搬運、摩托車分段倒運、人背馬馱等方法,千方百計儘快把救災物資送到受災村組。目前,已實現地震烈度9度、8度範圍內受災人口救災物資全覆蓋。

    “現在重點是調整結構、查缺補漏,根據各個村社物資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調運發放物資,需要什麼就送什麼。”雲南省民政廳救災處處長白涌介紹,一些偏遠村寨救災物資仍然緊缺,存在一頂帳篷住十多個人等情況。

    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是災區最大的集中安置點,安置了數千名受災群眾。記者看到,安置點除了實行集中做飯外,還設立了醫療點、防疫點、治安點、消防點,還有電信運營商提供充電、免費電話和尋親等服務。

    “我們一家人一頂帳篷,吃飯是大鍋飯,還發了礦泉水、方便麵和糕點,看病可以去醫療點。”灰街子安置點一頂帳篷中的村民唐天虎説。

    呵護安全

    目前,地震災區建立了342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11.66萬人,分散安置11.31萬人。受災群眾安置實現了“五有”,即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可醫治、有安全住所。

    國土部門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應急排查。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連舉説:“我們對排查出的隱患點採取緊急轉移避讓,確保地質災害威脅區無一人居住。對342個集中安置點開展地質安全評估,確保集中安置點地質安全。”

    衛生部門組織開展了環境消殺和傳染病監測。雲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陸林説:“根據監測,地震災區傳染病發病率在過去3年平均水平以下。這説明,地震災區傳染病控制處於有效狀態,沒有發生重大疫情或公共衛生事件。”

    地震發生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武警雲南省總隊醫院、昆明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等多家機構派出心理醫生,為受災群眾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12日上午,魯甸地震震區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在龍頭山鎮中心小學校園內落成,學校500多名小學生將在9月1日如期開學。在灰街子安置點,一所兒童臨時課堂吸引了許多兒童參加,孩子們的歡笑聲從帳篷中傳出……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