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65年,在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彈指一揮的瞬間,中國人民卻在這短短數十年間,將文盲充斥、教育落後的國家建成文明進步的科技大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歷史上的中國,不曾有過如今這般數十載日新月異的變遷。 創新中國,是中華民族前赴後繼的強國之夢。 上世紀50年代中期,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錢學森等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為此投身報國。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在當時國家科學技術基礎薄弱、各方麵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中國人民發奮圖強,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創新之路篳路藍縷,自強精神薪火相傳。改革開放以來,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指引下,中國人繼續昂首闊步,實現著自己的科技強國夢想。 空中預警機,亞音速、超音速殲擊機、強擊機和高亞音速轟炸機,次第飛上藍天;導彈護衛艦、導彈核潛艇,搭載著各種新型的魚雷和艦空導彈,相繼駛向碧海…… 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這是中國在世紀之交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天工程。從1999年到2013年相繼發射的神舟飛船一號到十號均成功完成預定任務,載人航天、太空行走、交會對接……一個個零的突破背後,是中國科研實力和工業技術基礎的整體提升。 特別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提升綜合國力的戰略技術喜報頻傳。 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上,作為國家重大專項成果的“天河二號”三連冠,證明了中國超級計算機的實力;“神舟十號”在軌飛行15天,開啟了未來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天宮一號”現場授課,將航天夢想的種子撒入青少年心中;“高分一號”衛星發射,開始組建中國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蛟龍”號再次出航,首次試驗性應用展現出優異的深海性能;“運20”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聳起中國航空征程的又一里程碑;嫦娥三號成功落月,玉兔號月球車在月塵上留下屬於中國的印跡……一項項重大創新工程成果豐碩,為中國搶佔全球科技制高點奠定基石。 創新中國,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富民之夢。 以民為本,是中國人的傳統政治智慧。群眾路線,是共産黨的成功經驗結晶。新中國65年的科技創新曆程,不曾遺忘“民生為先”。 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依據自己創立併發展的陸相生油理論,發現了大慶油田,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1967年開始、1973年完成的青蒿素提取工作,讓中國原創專利藥品青蒿素成為全球首選的治療瘧疾最佳用藥。1973年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向世人宣佈我們不再為溫飽問題擔心……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重申“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的著名論斷,使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進入新階段。漢字激光照排成功、三峽工程建成、青藏鐵路通車、北斗導航應用……一個個關乎民生的科技進步,讓國民生活發生重大變化。 30多年前,改革開放初期,許多日用品尤其是家電産品都靠進口。如今,家電、電腦等許多國産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主流,還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當前,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復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正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最重要推動力。 近兩年來,中國製造業加速趕超,8萬噸模鍛壓力機、磁流變和離子束超精拋光設備……許多高端國産裝備應用投産; 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開工,全球最大油氣鑽探平臺建設順利,全球規模最大薄膜太陽能電站建成……中國工程開始領先世界; 4G標準研發走在世界最前列,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領跑全球,TD-LTE已形成完整産業鏈,集成電路裝備産業快速崛起,40納米集成電路實現量産……“高精尖”技術頻頻亮相; H7N9禽流感半年內研發出疫苗,60多個新藥證書涵蓋抗癌、降壓、消炎、乙肝等大品種藥,雜交水稻繼續刷新世界紀錄,世界最大規模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建成……科技創新正在惠及民生。 創新中國,是中華民族探求真理的文明之夢。 中國人並不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和才華——詩人屈原會發出探求宇宙本質的《天問》,政客沈括能寫出百科全書式《夢溪筆談》。然而,近代中國卻曾因科技落後而挨打受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重新迸發出探索科學技術的激情。 中科院等單位學者于1965年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為人類揭開生命奧秘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陳景潤等數學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展現了我國學者在數論領域的實力。 改革開放後,高校從恢復到發展,人才從斷層到梯隊,中國人在基礎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學裝置為基礎科研提供了必備的研究條件;高性能計算機、高溫超導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納米科學、量子信息、中微子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都涌現出一批原始創新成果。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興起的當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提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近兩年來,中國科學家不斷取得最高水準的科研成就,為中國在世界科學論壇上奪得話語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世界最高分辨率單分子拉曼成像、發現細菌細胞分裂發生機制、提出地幔異常的新理論、拍到世界第一張氫鍵照片、發現染色質的左手雙螺旋結構、建立首個完整小鼠丙肝模型……噴涌而出的科技成果,表明我國的基礎研究發展正處於活躍期。 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中國這個飽受戰爭創傷、西方封鎖、自然災害、經濟困難的國家,在新中國成立65載之後,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科技論文數量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世界第三,正在加入世界先進科學國家之間的競爭。 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決定了我國能否後來居上、彎道超車。創新中國,既是已經取得的輝煌成績,更是尚待繼續書寫的偉大夢想!(記者 佘惠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