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與安全之間擺渡——河南新蔡渡船側翻事故追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30 06:4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鄭州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興軍、付昊蘇)9月28日,河南省新蔡縣汝河故道一艘擺渡船發生側翻事故,船上27人全部落水。截至目前,仍有8人下落不明,其中包括4名未成年人,拉網式搜救仍在進行中。

事故緣何而生,誰該為此負責,事故背後又折射出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急流釀險情“船瞬間被沖走”

發生側翻的是一艘人工船——河面上橫著一條鋼繩,船上的旅客和船工用手拽著鋼繩,拉船過河。

“水太急了,小船剛一往前走,就被水衝著開始打晃,”説起現場的情景,75歲的展吳莊村村民展文初仍然驚魂未定,“當時有五六個乘客在前面拉鋼繩,船工在後邊拉,只拉了三次,船就翻了,連船帶人瞬間就被水衝著往下走,我拼命往岸邊遊,掙扎了10分鐘後才遊上岸。”

展文初乘坐的小船從正陽縣汝南阜鎮岳城村出發,準備過汝河至新蔡縣佛閣寺鎮展吳莊村河上沿渡口,開船後不久,因河水湍急,搭乘人員多,鋼繩斷裂,渡船發生側翻,27人全部落水。急流裹著船和乘客往下衝,乘客拼命呼救……

村民高平芳當時就在河對岸,盼著61歲的老伴展國新帶著剛放學的7歲孫女渡河回家,她眼睜睜看著爺孫倆一起上船,卻又一起被急流沖走了。“看到船翻了之後,我就跟著船跑,可沒一會,就見不到人了。”説起當時的情景,高平芳難以抑制悲痛。爺孫倆至今下落不明。

事發于28日17時許,因急著過河回家,30多個村民一起登上了核載9人的鐵皮船,出於安全的考慮,49歲的船工展喜文呵斥大家下船,但最終仍有27人留了下來。

9月以來,新蔡縣斷斷續續下了20天的雨,27、28日兩天,全縣平均降雨量更是接近150毫米,上漲的水位、湍急的水流和嚴重的超載,最終釀成了險情。

拉網式救援面臨諸多困難

事發後,當地迅速組織多方力量,連夜開展搜救,在事故地至下游河塢大閘之間,設置5道攔截線,衝鋒舟沿河搜救,公安、消防和沿河6鎮的1000多名幹部群眾,沿河岸進行拉網式搜救。

但多日來的降雨,給救援帶來諸多困難。記者在現場看到,沿岸的莊稼都泡在明晃晃的水裏面,路面泥濘不堪,岸邊地勢複雜,沿岸搜救的人員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連站穩都不容易。

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7名隊員乘船在河面上展開搜尋,儘管有專業的潛水裝備,但搜救仍進展不順。隊員李晉中説,“這裡水比較深,最深處大約有十幾米,水流也急,河道也比較寬,河面上還有大量水草,搜救難度是我們沒想到的。”

29日晚間,當地又開始降雨,救援遇到了更大的難題。

在搜救、救護、善後等工作緊張進行的同時,事故調查已經展開,涉事船主已被控制。事故調查顯示,按照相關要求,交通海事部門應至少每兩個月對渡口進行一次排查,每半年對船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而船工展喜文,近期沒有參加類似的培訓,渡口也沒有進行過排查。

出行靠擺渡村民心難安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次事故暴露出當地渡口、渡船管理的漏洞,而安全隱患的背後也折射出當地長期存在的出行困難。採訪中,村民普遍呼籲,希望能夠修座橋,修好路,徹底解決交通難題。

汝河從新蔡縣穿流而過,在新蔡境內有10萬畝水面,長年給兩岸群眾帶來交通上的諸多不便。展吳莊村是離縣城最偏遠的村子,交通狀況最差。村民到縣城,都得過河到對岸坐公交車,村裏的農産品因為沒有人願意來收,價錢都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

汝河故道上逐漸自發形成了許多渡口,最長的已有20多年曆史,早期使用的竹筏、竹排已經換成了如今的鐵皮船,展吳莊村的上河沿渡口,一天要擺渡50個來回。

村民展銀福説,“家有孩子在對岸上小學,一天接送兩個來回,非常不方便,但如果不過河上學,本地小學離家三里地,都是泥巴路,孩子走路上學要一個小時,比渡河更困難。”

河塢鄉河塢中學的老師劉學説,學生乘擺渡船過河上學已經好多年了,不少家長老師都提心吊膽,老百姓都盼望能有一個安全通道,但一直沒能實現,眼下發生這樣的事,大家都很痛心。

交通設施不便利,政府為何不採取措施?新蔡縣縣長蔡松濤説,新蔡是國家級貧困縣,難以承擔修橋成本,而且修橋也存在跨縣溝通協調的困難。

新蔡縣主管交通的副縣長薛暉説,2005年,新蔡縣曾申請到河南省交通廳的一筆項目資金,為渡口更換了一批柴油機船和鐵皮船,但專項資金用完之後,縣裏缺乏配套資金,有柴油機船卻用不起柴油,最終也只能靠鋼繩行走。

記者採訪了解到,由於政府資金緊張,無力承擔船工的工資,附近村民就每人每年交十斤小麥,當作給船工的報酬。

蔡松濤説,這次事故暴露出了安全隱患,也反映了我們工作的不足,群眾的出行需求和安全隱患之間的矛盾一直沒有解開。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