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遇上中國經濟“新常態” ——寫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即將開幕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歷史不是時間的簡單累積,它總以重大事件作出標注。2014年,APEC北京會議,又將以怎樣的印記標注在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 此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有六年,世界經濟在曲折與反復中尋求著復蘇之道;此時,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世界經濟面臨擺脫低迷的重大課題。 專家們形象地説,中國經濟處於“換擋期”,世界經濟正在進入“挂擋期”。APEC北京會議就是在“兩期”碰頭之時召開的。 中國經濟將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作出怎樣的貢獻?亞太乃至世界又能在合作中獲取怎樣的機遇? 全世界都在傾聽APEC北京會議的回答。 “新常態”呼喚亞太發展“新思維” APEC北京會議,身為東道主的中國,成為與會者矚目的最大焦點。 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位居第一。在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緩慢復蘇背景下,中國經濟走勢受到空前關注。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以7.4%速度增長,一些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時出現。也許,國際社會更加習慣於中國保持了30多年9%以上的經濟高增速。 “當前,中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複雜局面。換擋降速、提質增效,這正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中國要適應,世界也要適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説。 “新常態”下,世界應以怎樣的新眼光看待中國? 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速有所趨緩既有壓力所在,又是主動所為。不爭一時之快,不圖短期之利。中國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7%的增速足夠。況且,7.4%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很高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一個與過去30年大不相同的經濟增長結構開始浮出水面:逐步轉向以消費、服務業為主,更多地依靠內需,更多地從要素效率提升獲取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説。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正是為了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的一次深入調整。”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這樣評價。 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否會影響就業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説,調查發現,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但勞動力市場仍表現良好。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2萬,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的就業目標。 “世界應當懂得和一個經濟增速低於以往的中國相處。”近日法國《世界報》的這番言論,比較客觀。 “新常態”下,中國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 作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大國,中國經濟維持穩定與增長,就是對地區經濟的重要貢獻。增速雖然下調,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不減反升。據IMF測算,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斯特凡·塞利格認為,中國經濟向內需驅動的轉變將給美國企業對中國出口創造更多商機,美國政府對中美貿易前景持樂觀態度。 即將開幕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千名商界精英參加,吸引他們的是中國市場機會。 一組數據表明了中國與世界共創價值、分享利益的成果: 到2014年底,中國海外投資預計將達到1200億美元,首次超過吸引外資的數量。預測顯示,今後5年,中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累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累計將超過5億人次。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帶給亞太乃至全世界更多更好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進行調整之時,擁有全球40%人口、GDP佔全球57%、貿易額佔全球46%的亞太地區,也面臨著轉變傳統增長模式的“新常態”。然而,這種調整並不容易。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6年,APEC成員總體經濟增長率為4.7%,而危機後6年來這一數據已滑落至3.4%;成員間發展並不平衡,年人均GDP少則一兩千美元,最多的澳大利亞已達6萬多美元,相差數十倍,各成員發展訴求多元。 APEC北京會議召開之前,一些有識之士已發出這樣的聲音:“新常態”下,亞太各經濟體要用新思維來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打破壁壘減少摩擦,實現亞太大家庭的共同繁榮。相信,這會成為APEC北京會議上的強音。 去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對外合作構想,首要合作夥伴就是亞太各國,首要的受益對象也是亞太各國。 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從提出倡議,到啟動籌建,短短一年間亞投行之所以能快速推進,就是因為切中當前亞太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有助於築牢亞洲增長基礎,為亞太和世界的持久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合作與發展是亞太地區的時代潮流。亞太地區經濟正在困難中尋求突破。此次APEC會議將主題確定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更顯意味深長。 “新常態”積聚亞太前行“新動能” 無論是中國,還是亞太,經濟發展都處在一個新舊動力交替當中。 “新常態”下,支撐中國乃至亞太經濟前行的新動能何在? 從APEC會議議題設置上可以找到明確的答案:只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 運營剛滿一週年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展現了改革的“魔力”:企業註冊數量井噴,外商投資逐月遞增,黃金“國際板”上線,“負面清單”等制度創新開花結果。 “上海自貿區更加關注體制、機制創新,反映出中國要將整體經濟提升至新高度的決心。”麥德龍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奧拉伕·科赫認為,上海自貿區成功運作産生的“溢出效應”,有助於推動政府服務整體改善,使市場在監管有序的同時變得更有活力。 行政體制改革、價格體制改革、外貿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正發揮著牽引的作用。 “改革帶來兩方面變化:締造更高質量增長、避免脆弱性堆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對中國的“調整模式”評價為“高效率、更安全”。 尋找新動力,在亞太豈止是中國。美國推出意在重振製造業的“再工業化”戰略、“出口倍增計劃”和“新能源戰略”;日本出臺“再興戰略”,又公佈包括下調企業稅等一攬子改革;墨西哥、俄羅斯也在多領域實施市場化改革措施…… 亞太各經濟體雖發展階段不同、面臨問題迥異,但破除機制障礙、釋放市場力量、優化調控方式的方向卻是一致的,因而在協調經貿規則、推進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合作空間巨大。 “以APEC北京會議為平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對話,減少政策調整帶來的負面溢出效應,破除制約合作的藩籬,必將有利於亞太區域在改革調整中形成利益融合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説。 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是關鍵。 2014年9月19日上午,中國企業阿裏巴巴敲響開市鐘,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日收盤市值即躍至2314億美元,超越美國兩大電商巨頭總和,在華爾街上演了一幕“中國奇跡”。 過去幾年中,像阿裏巴巴這樣依靠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取得成功的中國企業在各行業不斷涌現,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結構優化、就業向好的中堅力量。 不少海外觀察家也指出,創新是中國發掘面向未來的新增長點、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所在。 一系列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亞太地區成長: “新經濟”勢頭迅猛。隨著移動設備應用不斷普及,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正在向亞洲轉移,互聯網經濟在亞太的發展有望快於其他任何區域; “藍色經濟”方興未艾。海洋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佔比正逐步增加,給環太平洋沿岸的經濟體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 “綠色經濟”穩步推進。亞太地區不少高速發展的經濟體,正在推動包括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在內的綠色經濟發展。中國與新加坡、中美、中日已在此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 作為“集體行動”的重要平臺,APEC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每年年會都會將增長戰略調整列為議題,並陸續引入包容性增長、綠色增長、均衡增長等概念,反映了APEC成員在經濟技術領域加強合作、促進共同增長的呼聲。 APEC北京會議將明確圍繞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城鎮化等五大支柱展開深入討論,並在會議中提出藍色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內容,有望制定並通過APEC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 毫無疑問,APEC北京會議,將成為亞太地區積聚新動能的重要站點。由此,亞太經濟呈現出新的前景。 “新常態”孕育亞太合作“新希望” 過去幾年中,中國與老撾、泰國、俄羅斯、巴西、巴基斯坦等國簽署了高鐵合作意向書或者協議。此外,中國公司在亞太還承接了不少航運、港口、電信項目。“互聯互通”,從未像今天這樣實實在在。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中國大力倡導區域互聯互通,作為東道主在本次APEC會議推動制定互聯互通藍圖,是一件互利共贏之舉。 這一“中國方案”不僅能發揮中國建設大工程、大項目的技術、經驗和成本優勢,更能幫助廣大亞太地區突破多年的發展瓶頸。 更重要的是,互聯互通將亞太更緊密地連在一起,讓貨物、資本、人員、信息更自由地流動,開闢“新常態”下一片希望的田野。 世界銀行報告稱,APEC成員供應鏈互聯互通的效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就能給這一地區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增加210億美元。 對於中國一直大力倡導的簽證便利化,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也指出,僅此一項,到2016年APEC經濟體將增加3800萬人次到570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創造620億美元到890億美元的旅遊收入。 “過去幾十年,中國以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以互聯互通促進發展的故事,各成員完全可以分享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印尼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會長西曼瓊塔克説。 中國樂於分享經驗,也樂於分享自身發展的“中國理念”。 從互聯互通、亞太自貿區到規劃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再到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這些“中國方案”無不飽含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核心要素,無不為亞太地區經貿融合、聯動發展增添新的能量,孕育新的希望。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評論説,亞太自貿區、互聯互通和中國其他引人注目的經濟一體化計劃--“一帶一路”戰略,都秉持著同樣的發展理念:亞太經濟的未來在於進一步融和。 烏拉圭政治學家勞爾·西韋奇説,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將成為全球貿易的大通道,中國也將因此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夥伴。“一帶一路”將是世界新秩序的主梁之一。 APEC北京會議上,中國主張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落實APEC自貿區信息交流機制,加強亞太自貿區分析研究。各方期待,本次APEC北京會議能夠成為亞太自貿區成長史上的里程碑。 “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亞太自貿區也是實現茂物目標的最理性選擇。”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説。 1994年的印尼APEC會議提出了“發達成員在2010年,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總願景,這便是著名的“茂物目標”。 20年來,亞太地區成員以茂物目標為核心,做出多種努力,破除貿易和投資壁壘,激發了地區的巨大活力。然而不容否認,當前經貿格局距“茂物目標”真正實現還有差距。 “過去幾年,APEC領導人多次重申推進建立亞太自貿區,實現茂物目標,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劉晨陽説。 亞洲基金會經濟發展項目主任扎爾茨認為,更大規模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對亞洲經濟體是合乎邏輯的“下一個”機會,不僅能夠防止和抵禦全球經濟波動的衝擊,還能夠確保較小、較不富裕的國家同樣受益。 讓夥伴受益,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惠及他方,這正是“中國方案”的底色,也體現了“中國智慧”。 APEC的“中國時刻”已然開啟。當中國和世界經濟雙雙進入“新常態”,開放的中國與眾多亞太夥伴攜手前行,互通互鑒,不僅開啟了中國與亞太關係的新時代,也開啟了全球區域經濟合作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點上,當中國夢和亞太夢同頻共振之時,一個更加繁榮、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將引領世界經濟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APEC北京會議將因為促進亞太共建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印記。(記者 趙承、韓潔、李舒、王希、韓墨、侯麗軍)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