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通脹態勢延續——解析2014年物價走勢及未來展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09 17:0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 王希、何宗渝)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增長1.5%,自去年9月份以來已連續4個月徘徊在“1時代”,全年CPI2%的同比漲幅較2013年回落0.6個百分點。

業內專家認為,價格指數低位徘徊反映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總體需求不足,對此既要重視但也不必悲觀,預計2015年國內溫和通脹格局將得以延續。

物價總體波瀾不興部分食品漲幅較突出

2014年我國CPI走勢平穩,年內高點出現在1月和5月,同比漲幅均為2.5%。進入下半年,CPI漲幅走低,11月份1.4%的漲幅創下近5年來的低點。

在各經濟體間橫向觀察,我國CPI漲幅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中也屬於較低水平。例如在金磚國家中,印度11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為4.38%,巴西前11個月的通脹率為6.56%,遠高於其年初4.5%的目標。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導致物價缺乏快速上漲的需求面支撐,加之糧食持續增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以及産能過剩仍較為突出等原因,使得2014年國內物價漲幅回落。

不過,儘管CPI漲勢總體溫和,但不少百姓仍覺得生活壓力大。“前兩天給孩子買了6個蘋果就花了30多元,去趟超市隨便買買就是一兩百元,感覺錢越來越‘毛’了。”北京市民李靜告訴記者。

李靜的感受也體現在統計數據中。最近幾個月,CPI下非食品價格變動幅度相對較小,鮮果、蛋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價格漲勢突出,其中鮮果價格已連續14個月同比漲幅超過10%,個別月份甚至超過了20%。

“CPI反映的是物價相對漲幅,而不是絕對水平。”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經過此前幾年較快上漲,很多生活必需品價格已處相對高位,加之醫療、養老等支出大幅上漲,不僅影響人們對價格總水平的判斷,也對居民當前的可支配收入形成擠出效應,降低了百姓對物價的承受能力。

PPI降幅繼續加深企業面臨經營壓力

2014年12月份,我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環比、同比的降幅都在11月份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至此PPI已連續34個月負增長。

業內認為,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求偏弱,産能過剩頑疾凸顯等因素造成了PPI連續收縮,國際油市自去年下半年進入“跌跌不休”的快速下滑軌道,並帶動工業産品價格集體滑落,也對工業價格指數走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例如,12月份PPI環比下降就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的影響。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介紹,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製品分別影響本月PPI總水平下降約0.2、0.1、0.1個百分點,三者合計影響約0.4個百分點,約佔總降幅的67%。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普通消費者對PPI連續走跌可能感受不深,但這對企業庫存、銷售等都帶來很大影響。

位於浙江慈溪的華裕集團主營小家電生産銷售,去年電熨斗等出口量同比增幅超過50%,但利潤只增長了約10%,少數産品甚至沒有盈利。“利潤跑不過銷量,原因在於原材料價格降幅雖大,但客戶多次提出降價,産品價格只能不斷被壓低。”華裕副總經理黃照奇説。

溫和通脹格局料將延續

物價走勢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業內認為,中國經濟正步入增速下臺階、質量上臺階的新常態,從供求基本面、貨幣環境以及全球經濟走勢分析,2015年國內物價有望延續平穩走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説,2015年國內經濟運行緩中趨穩,有效需求短期內難以改善,經濟基本面對物價的推升力度有限。同時,經濟“新常態”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物價也不具備大幅上漲的貨幣條件。

根據報告,由於投資的週期性,主要能源依賴型和製造業依賴型國家2015年都將面臨階段性的工業通縮風險。在美元指數走強,全球原料初級産品市場供過於求,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工業品價格將繼續走低,預計2015年上半年PPI仍將持續負增長。

莊健説,考慮到地緣政治因素,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但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預計物價總體仍會非常平穩,CPI維持在2%左右。

他認為,中國可利用價格指數低位運行的時間窗口適時推進價格改革,同時決策者仍需保持定力,如果推出新的刺激計劃,會阻礙出清過剩産能的進程,不利於經濟轉型升級。

不少專家指出,在農産品緊平衡、資源價格改革、勞動力成本攀升等物價中長期上漲因素難以逆轉的情況下,百姓面對物價上漲時的無力感也應該得到充分重視,有關部門應注意價格改革與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托底”等政策的協同推進。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