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南:電子商務帶來扶貧新思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1 09:4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蘭州2月1日電(記者 屠國璽)每隔三五天,背簍裏裝著土雞蛋,下山去縣城,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攤,或者挨個轉居民小區賣出去,這是甘肅省隴南成縣60歲的農村婦女康玉琴,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的“經商模式”。

    但是,從2014年開始,康玉琴的老習慣被電子商務所改變。她現在會把土雞蛋背到當地的電商運營中心,這裡給出的收購價比自己擺攤賣要貴。

    “一背簍下來能多十幾元呢。”康玉琴不識字,但她從心裏覺得電子商務是個好事物。而讓她驚訝的是,她家的土雞蛋甚至遠銷到數千公里之外的山東青島。

    這是地處秦巴山區深處的甘肅隴南發展電子商務、探索電商扶貧的一個縮影。從2013年7月開始,當地通過發展電子商務,不斷拓展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到目前為止,隴南市開辦網店5923家,新辦和加盟網購平臺26個,實現農産品網上銷售7.88億元,帶動了1.64萬餘人就業,直接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

    隴南是甘肅乃至全國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這裡長期存在“富裕的貧困”現象。“富裕”,是説當地出産核桃、花椒、油橄欖等大批特色優質農産品;而“貧困”,則是長期以來這些豐富物産難以轉化為群眾收入。

    隴南市委副書記張旭晨説,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産品銷售大部分處於鄉村集市提籃小賣、小商小販收購販運的低層次階段,當地發展農村電商的初衷,就是針對産品銷售不暢的問題,“讓農産品賣個高價格”。

    成縣索池鄉農民曹革放從2013年6月開始參與電商,他主營的産品就是當地特産核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等人來收購,一斤核桃乾果10元左右,在網上銷售價格可以達到每斤24元,如果按照兩斤起包郵來計算,也能比原來多賺不少。”

    “線上交易還拉動了許多線下交易。”曹革放説,一些買家直接和他聯絡,做成了多筆大額交易。2014年,他線上線下共賣掉了將近8噸核桃,周邊給他供貨的幾十名農戶,也都從中多賺了錢。

    作為西部貧困地區,隴南在電商發展過程中,更多地依靠政府推動。目前隴南是西部地區為數不多的將電商作為主導産業來培育的地區,通過設立電商發展財政專項資金,以貼息和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電子商務發展。

    在隴南,大學生村官、農村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等帶頭開辦網店,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産品購銷和販運商、專業大戶都參與到了農村電商當中。據統計,隴南目前有695名大學生村官開辦網店755家,遍佈每個鄉村。

    隴南幹部大都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通過“新媒體營銷”,當地特色農産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開始得到改變。比如成縣縣委書記李祥開設實名認證微博,粉絲超過20萬,他在網上推銷成縣核桃,被稱作“核桃書記”;禮縣副縣長潘喆通過微博微信,幫助當地農民銷售遭雹災而滯銷的蘋果,被稱為“蘋果縣長”……

    張旭晨認為,通過探索電商扶貧,除了拓寬農産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更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了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顧客理念,提升了他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當地許多參與電商的農民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商標,並準備讓自己的産品通過食品安全的QS認證,以建立品牌優勢。

    2015年1月中旬,阿裏巴巴集團與成縣合作實施了“千縣萬村”計劃,在縣城設立電子商務營運中心和在鄉村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打造“消費品下鄉、農村産品進城”的雙向流通體系。李祥認為,這將能同時實現“讓農産品賣個高價格”和“把農資品低價買回來”兩個目標,讓貧困農民雙重受益。

    據了解,得益於此,國務院扶貧辦已將隴南列為全國首個電商扶貧試點市。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