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王希)國家統計局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延續了2014年三四季度以來走勢,0.8%的同比漲幅創下五年來新低,當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3%。 業內認為,物價作為總需求的滯後指標,通脹水平走低反映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依然承壓,工業領域結構調整、出清過剩産能仍處“進行時”。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未見底的背景下,應做好政策儲備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並抓住“時間窗口”適時推進相關價格改革。 在1月份CPI0.8%的同比漲幅中,2014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5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在解讀數據時表示,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0.58個百分點,約佔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八成。 余秋梅認為,食品價格漲幅的回落主要受到了氣溫、春節錯月等季節性因素影響。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攝氏度,受此影響之前幾月一直領漲的鮮菜價格同比由漲轉降,從2014年12月份上漲7.2%變為2015年1月份下降0.6%。此外,鮮果和水産品價格同比漲幅也出現回落。這三類食品合計影響CPI漲幅回落約0.43個百分點。 “去年春節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對比基數,也是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的原因。”余秋梅説。 在工業領域,1月份我國PPI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降幅分別比2014年12月加深了0.5和1個百分點。PPI持續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但也與供給端的産能過剩和需求端的相對低迷密不可分,反映出了實體經濟仍然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此輪工業“通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結構性轉變”正在進行,這一調整和轉變的進程將是漸進的。由於國際大宗商品供需失衡、市場預期走弱,未來一段時間輸入性通縮壓力有增無減,預計PPI負增長態勢仍將延續。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看來,中國經濟正處於適應新常態的關鍵期,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總需求對物價的推升力度有限,豬肉等農産品的週期性漲幅明顯收斂,從貨幣環境看也不具備物價大幅反彈的條件,2015年物價走勢很可能會延續2014年下半年以來行情。 專家們表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仍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應及時根據經濟和金融形勢變化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並抓住物價漲幅溫和的有利契機,積極推進相關價格改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