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創新革命”
——國際輿論關注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6 08:0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韓墨)“中國政府下調增速目標,符合廣泛的市場預期……中國領導人宣告了經濟的‘新常態’,並努力實現經濟的再平衡,”李克強總理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至7%左右後,法新社這樣評論。

從5日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的反應看,多數對“7%左右”的目標並不感到意外。

野村證券在當天的分析報告中説,設定這樣的增長目標,以適應更迫切的結構改革需求,表明中國政府確認其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

路透社的報道説,在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正在追求放緩“但更高質量的增長”。韓聯社也認為,中國致力於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和出口驅動,轉變為依靠內需支撐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對全球主要經濟體而言,這個目標無疑相當令人羨慕,”英國CMC市場公司經濟分析師尼古拉斯·特奧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説。“為了下一階段的改革,中國在調整和重新定位自己。”

談目標、也談變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佈後,速度已不再是海外媒體唯一關心的話題。正如法國《快報》會前所言,一味把眼光放在中國增速放緩上,就容易忽視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和社會重大轉型。

事實上,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新一屆政府履新兩年以來,中國經濟“新常態”已初露端倪: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50%,服務業的繁榮使新産業、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新登記註冊企業出現井噴,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贏經濟增速,就業數據超出官方預期,能耗強度實現近年最大降幅,環境保護成為國家和民眾的共識……

海外經濟專家認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治理和發展戰略呈現出與幾年前的“危機應對模式”不同的特點,更關注經濟大勢,更強調市場和改革的內生力量,不再拘泥于短期數據的變化,同時審慎使用刺激和寬鬆措施實施干預。

首先,容忍增速放緩,強調質量和效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7%左右的增長預期考慮了需要和可能,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美國萊克福裏斯特管理學研究生院教授史蒂夫·馬克沙伊德5日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國外不斷出現“中國經濟會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爭論,如今中國政府已成功讓經濟實現放緩但可持續的發展。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説,中國經濟放緩速度,很大程度是一種自覺的經濟增長模式轉換,這不僅是對外需減弱的新回應,而且是一劑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藥方”。法國經濟學家兼歷史學家尼古拉·巴韋雷也認為:“中國的溫和減速遠不是風險,反而對自身以及對全球經濟都是積極的。”

其次,注重釋放改革、開放的巨大能量。海外分析人士普遍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大量篇幅探討“把改革開放紮實推向縱深”,提出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等一系列主張。

“政府工作報告清晰地表明,中國要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從而增強發展新動能,”馬來西亞總理前政治秘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者胡逸山説,“中國重申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堅持,配合創新的社會治理能力,也讓海外各界對與中國發展的無縫對接更具信心。”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至少應包含四層“新意”:從引進發達國家資金為主,變成以“一帶一路”為主軸的合作開放;從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壁壘轉向達成雙邊、多邊的高質量自貿區協定;從商品輸出擴展到技術、資本的輸出;從學習和接受國際慣例到參與、主導國際規則制定。

第三,強調“雙引擎”驅動,依靠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惠及民生、促進發展,同時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強社會保障、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等均有具體安排,並提出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進企業主導的産學研協同創新。

國際智庫東亞論壇研究員德賴斯代爾撰文指出,有關中國經濟表現的真正問題與保持和過去一樣高的增長速度沒有多少關係,而是與創造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有關。中國正在進行“創新革命”並向服務型經濟體轉變。

“創新正在成為改變中國經濟遊戲規則的力量,”德賴斯代爾説,“中國正迅速成為一個充滿創新機會的中心,而這幾乎是一場未被注意的革命。”(參與記者:徐靜、胡光耀、李穎)

責任編輯: 劉紅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