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陳夢陽 管建濤 張非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資源枯竭型城市由於底子薄、困難多,面臨更大壓力。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情況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工作更得咬牙堅持,才不會前功盡棄。 2001年,曾經有“煤電之城”美譽的阜新在資源幾近耗盡的情況下被確定為我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自此,國務院和遼寧省政府全力支持阜新轉型。 經過不懈努力,2014年,阜新市地區生産總值是轉型之初的8.6倍,財政收入是之前的15.7倍,煤電産業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例由60%多下降到17%左右。 “這只是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離轉型成功還差得遠。”全國人大代表、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説,“不僅新興産業還剛剛成型,基礎還很不穩,許多歷史欠賬也都沒有還清。”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張鐵民對此高度贊同,他認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尤其如此,還有不少坡和坎要爬要過。 他舉例説,曾經是亞洲最大露天礦的海州露天煤礦2005年6月由於煤炭資源枯竭正式宣佈閉坑破産,但因採煤留下了一個長4公里、寬2公里、垂直深度320米的巨大礦坑。現在阜新市空氣揚塵中的三分之一就來自這個“大坑”。 “可是這麼大的深坑,搞植被恢復,不僅要耗費鉅資,技術操作還非常困難,只能慢慢來。”張鐵民説。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是全省四大“煤城”之一,也是一座枯竭型城市。全國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市長韓立華説,由於煤炭市場行情不好,七台河又是“一煤獨大”的工業結構,2014年全市公共財政收入增長為-4.9%,經濟發展形勢嚴峻。 “但我們常説‘危中有機’,對於資源型城市轉型來説也是如此。”韓立華認為,要抓住《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中有關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支持政策,儘量讓這些政策效應最大化。同時資源枯竭型城市也要立足實際,開動腦筋,尋找適合各自城市特點的轉型之路。 張鐵民、韓立華等代表認為,全國幾十個資源枯竭型城市都存在類似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國家近年來高度重視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工作,給予了許多支持,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千萬松不得勁,否則不進則退,許多以前做的工作也會付之東流。 代表們建議,國家和各省級政府應繼續支持這些城市轉型。 張鐵民還呼籲其他資源型城市以阜新為鑒,不要等到資源枯竭了才想起轉型的事。“一定要未雨綢繆,在日子過得好的時候就多想想未來怎麼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