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公共支出 力推降稅清費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不確定因素增多。財政政策要有效發揮作用,就應該發揮“逆週期”的調控作用,即在經濟增長放緩時,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並適當通過增加財政赤字、盤活存量資金、調入預算調節基金等解決公共支出的資金來源問題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確要求,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當前的財政政策如何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公共支出發揮拉動引導作用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三期疊加’下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任務很重,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增效,尤為重要。貨幣政策效應有一個傳導過程,而財政政策則見效更快,結構調整效應明顯。”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向記者表示,積極財政政策的兩大方面增加公共支出和加大降稅清費。 今年以來,中央就增加公共支出作出一系列部署,保持適度的政府投資規模,發揮投資拉動和引導作用。2015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同時調整優化安排方向,主要用於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減少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 “應該強調的是,增加公共投資,不是為了投資而投資。我國公共産品供給本來就較為短缺,需求量大,增加公共支出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客觀需要,比如水污染防治、保障房建設等,都是現實而急迫的民生需求。”白景明説。 去年以來,財政部力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各地也陸續推出一大批項目。近期,財政部又聯合相關部委,在水污染防治、收費公路領域等重點推行PPP模式。PPP模式的運用和推廣,將帶動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放大財政資金效應。 “在擴大支出方面,當前應當完善公共部門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公共部門的財務管理制度更好地與市場接軌,用市場的辦法來進行投資,這樣才能使錢更好地花出去。”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説。 白景明認為,當前擴大公共支出,應選準支出的著力點,優化支出結構,並嚴格按照預算法規定進行,實行績效管理,提高投資效率。 降稅清費激發企業活力 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是今年以來在中央部署下,財政和稅務部門大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在廈門考察調研企業發展時強調,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同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頂住壓力、迎難而上,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將努力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一方面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減負加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能放給市場的堅決放給市場而且放到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同時管住管好該管的事。 國家已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據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佈的數據,一季度,享受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的小微企業有216萬戶,減免稅額51億元;享受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有2700萬戶,減稅189億元,兩方面政策共計減稅240億元。 結構性減稅的另一重大措施是營改增的推進。我國已提出力爭今年全面完成“營改增”的目標。可以預計,建築業、房地産業、生活服務業、金融業的“營改增”改革在年內將推開。 財政部等部門日前還部署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清理規範工作,取消、降低一批涉企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快建立完善監管機制,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 此外,國務院近期還採取了一系列通過減稅促進消費的措施,包括對國內消費者需求大的部分國外日用消費品,於今年6月底前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逐步擴大降稅商品範圍;開展商業健康保險等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 “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舉措。”楊志勇説。 多舉措應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 一方面是擴大公共支出,一方面是降稅清費。面對嚴峻的財政收入形勢,如何解決公共支出的資金來源問題呢? “主要通過3個途徑,一是增加財政赤字,二是盤活存量資金,三是調入預算調節基金。”白景明説。 在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和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方面,2015年全國財政赤字安排16200億元,比上年增加27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00億元,比上年增加17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5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赤字佔GDP比重約2.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同時,國務院多次部署盤活和統籌使用沉澱的存量財政資金,有效支持經濟增長。 “盤活沉澱的存量資金,把沉睡的資金喚醒,統籌用於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但能緩解當前財政收入壓力,還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的作用。”白景明表示。 在地方政府債券方面,財政部已經發佈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的有關發行管理辦法,各地的發行安排工作正在推進之中。(記者 曾金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