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龍在全國防沙治沙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要求 7月30日,全國防沙治沙現場經驗交流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舉行。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要求,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2號文件,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治沙,實施重點突破、規模治理,確保如期實現2020年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防沙治沙目標,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王玉明、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出席會議並講話。 張建龍説,風沙危害始終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心腹之患,防沙治沙始終是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中之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鬥,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減少風沙危害和改善沙區生産生活條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仍然是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與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需求相比,與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比,防沙治沙工作仍然任重道遠。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防沙治沙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任務、改善沙區民生的迫切需要、促進區域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升國際形象的成功實踐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防沙治沙的形勢和任務,切實增強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張建龍指出,中央12號文件已經明確,到2020年5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這既是中央確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更是林業部門必須完成的一項政治任務。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準確把握七個關鍵問題,確保如期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是關於保護優先問題。堅持把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堅持沒有保護就沒有發展,保護就是最大的發展、最好的發展的理念,全面落實荒漠生態保護紅線,嚴厲打擊沙區毀林開墾、毀林採礦、毀林建設,切實保護好沙區的每一寸綠色。二是關於科學治沙問題。要更加重視科學治理,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建設一批高標準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三是關於重點突破問題。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按照先急後緩、突出重點、注重效益的原則,優先將主要風沙口、沙化擴展的活躍區、風沙源區、沙塵路徑區和岩溶地區“一片兩江”(滇桂黔片區和長江、珠江)作為重點突破區域,依託現有重點生態工程,重點推進,重點突破。四是關於規模治理問題。要樹立規模化治沙的理念,按流域、按沙帶整體推進,推動由分散治理向規模治理轉變,堅持走基地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十三五”期間,努力建成10個百萬畝、100個十萬畝、1000個萬畝的防沙治沙基地。五是關於發展沙産業問題。要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林果業基地,發展精深加工業、能源、沙漠旅遊業,著力建設新疆南疆、甘肅河西走廊、寧夏河套平原、內蒙古阿拉善高原、鄂爾多斯高原等一批沙産業帶,提升沙産業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六是關於全社會參與問題。要加強部門協調,高度重視各種社會力量,充分發揮沙區群眾的主體作用,形成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的強大合力。七是關於長期奮鬥問題。我國防沙治沙已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各級林業部門決不能有鬆勁思想,決不能有畏難情緒,決不能有厭戰表現,要繼續發揚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直至實現我國生態良好的奮鬥目標。 張建龍強調,北方沙區和南方石漠化地區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擴大森林面積的主戰場,也是“十三五”期間生態修復與治理攻堅克難的重點區域,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要以編制“十三五”規劃為契機,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加強防沙治沙制度創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統籌用好扶持資金,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謀劃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封禁保護區建設和相關制度完善,全面開創防沙治沙新局面,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山西省林業廳、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廳、青海省格爾木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作典型發言。會前,與會代表現場考察了多倫縣百萬畝樟子松造林大河口項目區、水泉項目區,曲家灣沙源工程退耕還林項目區和朱鎔基總理防沙治沙視察點。(記者 厲建祝、焦玉海、敖東)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