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成效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27 09:33 來源: 西藏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永葆我國陽光凈土 構建美麗生態家園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成效顯著

最近,在西藏自治區改則縣西北部莽莽草原,一片片“芳草碧連天”的景象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這是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的一個成功範例。 

2009年國務院通過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決定實施三大類10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力度實施工程建設。六年多來,共落實國家投入78億元,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民生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是高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遙感調查和地面觀測發現,西藏高原的生態系統整體上保持穩定狀態,各時期之間生態系統結構變化不明顯。森林面積增加了1024.2平方公里,灌木林面積增加了1036.7平方公里,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覆蓋度增加的區域面積佔全區國土比例66.5%。

二是全區沙化面積逐步減少,風沙治理成效顯著。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化。日喀則、山南和藏東南土壤有機質、水分指標提高了88.5%和104.4%。林草複合措施固沙效果好,雅江河谷景觀生態改善。雅江河谷災害性沙塵天氣及損失由2000年的85天明顯下降至2014年的32天,特別是貢嘎機場的年災害性風沙天氣由每年60天降到20天。

三是退牧還草促進了草地恢復。退牧還草工程區內外比較,植被覆蓋度提高9.9%至22.5%,其中當雄縣高寒草甸工程區提高幅度最大,為22.5%。生物量平均提高24.25%,累計增加牧草産量388萬噸。

四是農牧區清潔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率達65.6%,減輕了對林草生態系統的破壞。以電能、太陽能、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比例由20.7%提高至65.6%,替代率為44.8%,逐步實現了由嚴重依賴傳統生物質能源向清潔低碳能源的生活能耗結構轉變,每年減少CO2排放量和替代標準煤分別達到了341.2萬噸與125.5萬噸。

五是天然林與自然生態區保護初見成效,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性增長。森林資源總消耗量由150.5萬立方米降低到69.4萬立方米,減少消耗量53.9%。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全區的34.35%,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增加顯著。藏羚羊種群數逐年增加,目前已達20萬隻左右。黑頸鶴數量為8000隻左右,佔全球80%以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發展到700多只,約佔全國種群數量的33%。

六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步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穩定向好。生態系統水源調節作用波動中提升,涵養作用穩固維持。西藏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涵養水源能力具有自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的分佈特點,水源涵養服務功能在波動中有所提升。在雅江河谷重要風沙區,以固沙種草植樹為主的防治工程形成規模,生態系統防風固沙功能開始發揮。

中國科學院的評估表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的實施,有效保護了西藏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構築起了穩固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記者 益西加措)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