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9月1日電(記者 黃明 陳懷祥 王德思)西藏,地球上離天最近的地方;西藏駐軍和武警部隊,世界上離天最近的軍隊。 從藏北草原到藏南谷地、從藏西糧倉到藏東林海,高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記錄著人民軍隊守一方國土、促一方發展、惠一方群眾的豐功偉績。 第一條公路,第一個機場,第一所醫院……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駐藏部隊官兵接連創造了200多項西藏第一、40余項世界之最。 守一方國土: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 西藏軍區軍史館記載著這樣一組數據:從上世紀50年代進藏至今,已有5000多名將士長眠在風雪高原。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山高路險,氣候無常,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一代又一代的戍邊將士用生命詮釋著永遠不變的誓言:“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 31年前,西藏軍區原司令員張貴榮一上任就跋涉4500公里檢查邊防工作,因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病,他拉著馬尾巴倒在邊防線上。後來,司令員犧牲的這處山崖被命名為“將軍崖”。 將軍倒下了,卻有更多的官兵走上巡邏道、走進訓練場,攀絕壁、趟冰河、練本領,守衛著西藏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3800多公里的邊境線。 西藏軍區邊防某團上士楊祥國入伍11年來,在包含懸崖、險峰、激流多達286處的巡邏道上巡邏58次,行程2萬多公里,47次遭遇生命險情,21次身受重傷。由於長期超重背運物資,入伍後楊祥國不但沒長高,還矮了1厘米。 為打贏“未來的戰爭”,西藏軍區某旅連續20年全員額、全建制、全裝備赴海拔4500米以上地域駐訓演習,全天候作戰能力穩步提升。他們先後摸索出未來信息化條件下高寒山地作戰戰法、訓法近百項,填補41項高原訓練空白,23項被總部推廣。 西藏邊境線長,邊境通道多。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去年11月,西藏武警總隊接到一位藏族牧民報告:邊境發現兩名欲偷渡入境的可疑人員。官兵連夜設伏,氣溫降至零下30攝氏度,官兵們在雪地裏堅守了3天3夜。第四天淩晨,兩個黑影踏入我國土地的那一刻,被一舉擒獲。 如今,在繁華熱鬧的八角街,在車水馬龍的樟木口岸,無論城鎮還是農牧區,縣縣建有聯治機構,村村設有聯防點,黨政軍警民聯防共治確保了一方平安。藏族同胞深情地説,有“金珠瑪米”守衛在雪域高原,一切分裂祖國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促一方發展:深藏功與名,建好新西藏 2005年8月的藏北羊八嶺,一場大雨傾盆而至,青藏鐵路羊八嶺特大橋施工被迫中斷。氣象部門預報:兩天后,這一地區將迎來年內最長的降雨期,然後將是長達半年的冰凍季節。不趕在雨期前完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將推後一年。 風雨無情,西藏軍區和武警部隊600余名官兵迎難而上,連續31個小時高強度突擊,終於把紅旗插在滾滾拉薩河上。看著累得癱坐在橋上的官兵,鐵路工程指揮部一位領導流著淚給官兵們披上雨衣:“從你們身上,我終於明白了解放軍當年是怎樣把路修進拉薩的!” 解放軍當年所修的路,就是雄居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半個多世紀前,10萬大軍從四川、青海出發,開始了築造“天路”的偉大征程,4000余名將士化作了永恒的路基。此後數十年間,駐藏部隊修通了西藏5.8萬公里公路中的80%。 “少活20年,建好新西藏!”西藏軍區原政委任榮在《世界屋脊風雲錄》中的這句話,標誌著雪域將士建設西藏的腳印不止在路上。 1958年,國外水利專家斷言青藏高原沒有修建水電站的可能。駐藏部隊官兵日夜奮戰,當年就建成了拉薩納金水電站。如今,駐藏部隊官兵參與建設的16個大中型能源項目遍佈西藏7個地市、8條江河,200多萬藏族同胞告別了點油燈照明、燒牛羊糞取暖的生活。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的榮譽室裏,3名在機場建設中犧牲的軍人肖像挂在墻上。1965年冬,他們冒著大雪開挖機場場地,然而一夜之間,滾滾積雪把他們凝固成機場不滅的燈標。 1997年底,西藏第一條光纜——蘭西拉光纜鋪進那曲。西藏軍區某團戰士王進和戰友在冰湖上搶工作業。突然,冰面下沉,王進推開戰友,自己卻隨著巨大的冰塊沉入湖底…… 西藏自治區一位領導由衷感慨:“交通、能源、水利這些凝聚著官兵無數心血的重大惠民工程,讓西藏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實現了千年曆史跨越,高原子弟兵是西藏經濟發展的第一功臣!” 惠一方群眾:讓群眾得實惠,為百姓謀幸福 1984年,軍委總部要求駐藏部隊將9個農場、16家企業、90萬畝良田無償移交地方政府,這是歷代官兵辛辛苦苦奮鬥幾十年才留下的家當。 “農場一個不留,企業一個不保,土地一畝不少,按時保質移交。”駐藏各部隊一聲令下。 讓群眾得實惠,為百姓謀幸福,一直是駐藏官兵放在心頭的大事。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適齡兒童入學率不足2%。部隊進藏後,官兵們説:“適齡兒童上學,一個也不能少。” 尼西溝,距林芝八一鎮18公里。西藏軍區某團開辦的“魚水學校”坐落山溝深處,已辦了20多年,老師是清一色的解放軍戰士。十里八鄉的藏族群眾爭相把孩子送到這裡讀書,多名學生從這裡考上了大學。 2000年,拉薩河畔的邦堆小學校舍瀕臨倒塌,孩子們被迫放假。西藏軍區黨委聞訊,立即投入200多萬元建起新校舍,並從雪山深處引來山泉。不久,校園裏又傳出了瑯瑯讀書聲。 有軍營的地方就有學校,有哨所的地方就有課堂。如今,駐藏官兵創立、遍佈西藏50多個縣的“馬背小學”“帳篷小學”已升格為200多所“魚水小學”“希望小學”。雪山草原深處的農牧民子弟在這裡接受著現代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 過去,西藏人民的平均壽命只有35.5歲,這深深刺痛著軍隊醫務工作者的心。 82歲的藏族老阿媽次仁拉姆不會忘記:自己57歲患白內障後,20多年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是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李素芝率領“流動醫院”發現她的病情後,做手術讓她重見光明。 色拉寺僧人尼瑪不會忘記,2001年冬天他腹部疼痛難忍。李素芝從他腹部取出重達4斤的包蟲囊,讓他起死回生。尼瑪逢人便講:“‘白衣門巴’才是保護神!” 安多縣的德吉老阿媽患支氣管炎20多年,常因氣候突變而急性發作。去年11月的一個深夜,德吉病情加重,那曲軍分區門診所護士彭燕立即叫上兩名衛生員連夜乘車、騎馬6個多小時,及時挽救了老阿媽的生命。今天,24名孤寡老人把彭燕當做“貼心的兵女兒”。 50年來,駐藏部隊派出民族醫療分隊6500多個,免費診治120萬人次,僅“李素芝醫療隊”就先後1490余次赴西藏各地巡診。目前,西藏自治區30%的人口納入了部隊免費醫療體系,西藏人均壽命已從50年前的35.5歲提高到68.2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