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是我們的救命恩人”——中國第十八批赴利比裏亞維和工兵分隊執行任務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06 14:1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利比裏亞綏德魯12月6日電(記者 楊慧 袁炳忠)11月的綏德魯時而烈日當空,時而暴雨如注。一夜暴雨過後,記者隨同駐紮在這裡的中國維和工兵前往距離市中心70公里外的任務區執行任務。

天剛亮,道路中隊的十幾名執勤施工人員精神抖擻,收拾裝備,短短20分鐘內他們完成了洗漱、吃飯、整隊登車,出發。伴隨著車輛馬達的轟鳴聲,全體隊員乘坐一台牽引車、一台自卸車離開了營區。當天執行任務的路段是連接該國首都蒙羅維亞與東南部城市綏德魯的唯一一條公路。

駛離駐地附近約10公里水泥鋪就的馬路後,車子拐入崎嶇不平的紅土路,開啟顛簸模式。然而,戰友們對一刻不停的顛簸已經習以為常了。他們開玩笑説:“這節奏我們完全可以跟著唱起搖滾歌曲了。”道路兩側是鬱鬱蔥蔥、深不可測的灌木叢。

經過近3小時的顛簸,在一處積水路段,淤泥、坑洼阻斷了去路,工程救援車停了下來:左前方一輛滿載貨物的大卡車陷入泥坑;一輛改裝過的麵包車擋在路中間,深陷淤泥;再往前,幾十輛大卡車橫七豎八地停在路上;無奈的群眾散佈在路兩旁,焦急地等待著救援。

中國維和工兵隨即展開救援:操作手開始啟動工程機械,中隊長馬建宇指揮隊員迅速到位,責任分工清晰明確,整個過程只有對講機的聲音和馬達轟鳴聲。

他們首先對一輛大卡車進行施救。卡車司機巴希爾常年往返于這條道路上。他説:“車子昨晚陷入泥坑後我整個人都崩潰了,要不是中國救援隊,我還得等幾十個小時,他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輛載滿了大米、糖和水泥的重型卡車陷入一米多深的泥坑,後輪胎幾乎被淤泥沒過,在斜坡傾斜,顫顫巍巍,隨時都有可能側翻。“我全家所有家當都沒有這些貨物值錢,如果車輛側翻導致貨物損失,我沒法給貨主交代……” 巴希爾激動地説,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天氣越糟,工兵越忙。”疏通擁堵路段後,中國維和工兵繼續向前,前方或許是亟待救援的車輛,或許是急需修繕的道路。據工兵大隊大隊長倪景玉介紹,如遇雨天,每天要救援20至30輛被困車輛。

1989年至2003年,利比裏亞歷經了十多年內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中國自2003年開始派遣維和部隊赴利比裏亞,部署于首都蒙羅維亞及綏德魯,執行運輸、工兵、醫療等任務,至今已派出18批。

綏德魯距離蒙羅維亞約500多公里,兩地之間只有一條公路,常年靠聯合國維和部隊養護,旱季塵土飛揚,雨季泥濘不堪,兩地往返少則幾天,多則兩三周。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工兵的看家本領。以綏德魯為中心,中國工兵過去十幾年來,擔負著4條主要補給道路和兩條邊境公路總計400多公里道路的維修維護任務,累計勘察和修復道路9000多公里,架設、修建橋梁近200座。

道路搶修、工程救援,中國維和工程兵一線作業馬不停蹄,始終衝在任務第一線,任務再重不叫累,條件再差不怕苦,困難再大不低頭。從利比裏亞戰後秩序恢復到攜手抗擊埃博拉,中國維和官兵與利比裏亞政府和人民一道,全身心投入到利比裏亞的建設中。

記者在綏德魯採訪期間,參加了中國維和官兵為駐地所在的綏德魯市土博曼和芭芭小學捐贈書包、鉛筆、文具盒、籃球和足球等文體用品的援助儀式。校長泰利非常感謝中國工兵部隊的援助,表示“這在聯合國駐綏德魯維和部隊中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利友好交往的象徵”。

十幾年來,中國維和官兵積極履行聯合國維和使命,在當地鋪路架橋、扶貧濟困,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正如工兵大隊大隊長倪景玉所説,“我們架起的是友誼的橋梁,傳播的是文明的友誼,播下的是希望的種子,下一步我們將一如既往履行好維和使命,為利比裏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