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張建、付昊蘇)東北經濟因近年來增速快速下滑引起關注,新華社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東北一些地方“數據注水”的現象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決策和判斷。在振興之路上,“甩幹”數據水分顯得非常迫切。 過去東北少數地方的統計數據失真,極個別地方數據造假程度令人咋舌。如審計署對東北某鎮進行審計時就發現,該鎮2013年實際財政收入僅為156萬元,卻虛報為2690萬元,虛增16.24倍。 在“數字出官,官出數據”的政績觀驅動下,這種地方數據造假行為掩蓋了發展中的真實問題,容易誤導發展決策,無形之中也助長了官僚習氣、懶散作風。最終暴露出不少地方經濟結構單一、發展嚴重遲滯于其他地方的現實。 “甩幹”數據水分,要靠轉變發展理念。“GDP至上”、從數字看政績的“指揮棒效應”,助長了一些地方一些人的“數據注水”衝動。當這種為數據注水而形成數據政績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和查處,反而能夠換來節節升遷,必然使數據注水之風愈演愈烈。 當前,東北三省正處在浴火重生的關鍵階段。中央領導同志曾經指出,經濟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因此,切實轉變發展理念,採取斷然措施遏制“數據注水”,才能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從而為推動東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